登巖出囂塵,入谷媚泉石。悠然愜幽趣,不覺幾朝夕。
高尋倦冢頂,舊賞嘆陳跡。仰慚仙人杖,俯愧謝公屐。
昨日吾弟來,勇往意無斁。今晨蓐食罷,千仞一咫尺。
心期未究竟,眼界已開辟。浮野眾麓青,縈云兩川白。
須臾互吞吐,變化已今昔。曠若塵慮空,悲哉人境窄。
平生有孤念,萬里思矯翮。感此復(fù)沖然,胡為尚形役。
登巖出囂塵,入谷媚泉石。悠然愜幽趣,不覺幾朝夕。
高尋倦冢頂,舊賞嘆陳跡。仰慚仙人杖,俯愧謝公屐。
昨日吾弟來,勇往意無斁。今晨蓐食罷,千仞一咫尺。
心期未究竟,眼界已開辟。浮野眾麓青,縈云兩川白。
須臾互吞吐,變化已今昔。曠若塵慮空,悲哉人境窄。
平生有孤念,萬里思矯翮。感此復(fù)沖然,胡為尚形役。
朱熹(1130.9.15—1200.4.23),字元晦,又字仲晦,號晦庵,晚稱晦翁,謚文,世稱朱文公。祖籍徽州府婺源縣(今江西省婺源),出生于南劍州尤溪(今屬福建省尤溪縣)。宋朝著名的理學(xué)家、思想家、哲學(xué)家、教育家、詩人,閩學(xué)派的代表人物,儒學(xué)集大成者,世尊稱為朱子。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,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,受儒教祭祀。朱熹是“二程”(程顥、程頤)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(xué)生,與二程合稱“程朱學(xué)派”。朱熹的理學(xué)思想對元、明、清三朝影響很大,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(xué),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后的又一人。
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,曾任江西南康、福建漳州知府、浙東巡撫,做官清正有為,振舉書院建設(shè)。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,為宋寧宗皇帝講學(xué)。
朱熹著述甚多,有《四書章句集注》《太極圖說解》《通書解說》《周易讀本》《楚辭集注》,后人輯有《朱子大全》《朱子集語象》等。其中《四書章句集注》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