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中文字幕黄网站,偷窥国产亚洲女爱视频在线,2021免费的一级片,狠狠狠狼鲁亚洲综合网,精品国产欧美,免费看美女乱轮黄色片,午夜成人在线视频

查詢

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

天人幾何同一漚,謫仙非謫乃其游,麾斥八極隘九州。

化為兩鳥鳴相酬,一鳴一止三千秋。

開元有道為少留,縻之不可矧肯求。

西望太白橫峨岷,眼高四??諢o人。

大兒汾陽中令君,小兒天臺坐忘真。

生年不知高將軍,手污吾足乃敢瞋。

作詩一笑君應(yīng)聞。

補(bǔ)充糾錯(cuò)
譯文及注釋 補(bǔ)充糾錯(cuò)
譯文
古來多少才俊之士都已湮沒,人間的李白并非神仙謫降,而是神仙偶爾游歷來到凡間。他遨游天地,放縱八極,
那小小的九州大地在他看來過于褊狹。
他和杜甫化作天外飛鳥,互相酬唱結(jié)成的友誼傳為佳話。不知要幾千年才出現(xiàn)一個(gè)李白、一個(gè)杜甫。
以為開元皇帝是有道明君,才來此稍事勾留;想籠絡(luò)他多留些時(shí)日尚且不可,他難道還肯去乞求什么嗎?
向西望去,太白山絕斷了峨眉山,而他眼高絕頂,雄視四海。
視天下無人,只和郭子儀、司馬子微交好。
并說:“我平生不認(rèn)識高將軍,他為我脫靴,手污了我的腳,對我懷恨在心。”
作詩已罷,付之一笑,你應(yīng)該是聽到的吧。

注釋
丹元子:道士姚丹元。
真:畫像。
天人:詩里借指古代才俊之士。
漚:浸,泡。
謫仙:指李白。
“麾斥”句:謂縱游宇宙而以九州為狹小?!肚f子·田子方》:“夫至人者,上窺青天,下潛黃泉,揮斥八極,神氣不變?!摈獬?,即揮斥,放縱,奔放。八極,最邊遠(yuǎn)之處。隘九州,以九州為隘。隘,狹小。
“化為”二句:韓愈《雙鳥詩》:“雙鳥海外來,飛飛到中州。一鳥落城市,一鳥巢巖幽。不得相伴鳴,爾來三千秋?!薄疤旃謨渗B,各提一處囚”,“還當(dāng)三千秋,更起鳴相酬?!表n愈此詩有指李杜、韓孟、佛老三說,蘇軾采取前一說,以兩鳥比李杜,并說后世難以為繼。
開元:唐玄宗年號(713—741年),借指玄宗。少:稍。
縻(mí):籠絡(luò),羈留。矧(shěn):況且。
“西望”句:李白《蜀道難》:“西當(dāng)太白有鳥道,可以橫絕峨眉巔。”太白,太白山,在陜西郿縣東南。岷山,在四川松潘縣北。峨眉,在眉山縣南。岷山一支脈與峨眉山相連,故連稱峨岷或岷峨。
“大兒”二句:《后漢書·禰衡傳》謂禰衡高傲,目中無人,“常稱曰:‘大兒孔文舉,小兒楊祖德。余子碌碌,莫足數(shù)也?!边撽栔辛罹?,郭子儀,曾封汾陽王,任中書令。《李翰林別集傳》謂:“白嘗有知鑒,客并州,識汾陽王郭子儀于行伍間,為脫其刑責(zé)而獎(jiǎng)重之。及翰林坐永王之事,汾陽功成,請以官爵贖翰林,上許之,因而免誅?!毙禾炫_,謂司馬子微,李白《大鵬賦序》:“余昔于江陵見天臺司馬子微。謂余有仙風(fēng)道骨,可與神游八極之表?!彼抉R子微寫過《坐忘論》有“坐忘安心之法,略成七條,以為修道階次”句。坐忘身,一作“坐忘真”。
“平生”二句:《新唐書·李白傳》:“白嘗侍帝,醉,使高力士脫靴,力士素貴,恥之,摘其詩以邀楊貴。帝欲官白,妃輒沮止?!ぁぁぁぁぁ┣筮€山,帝賜金放還。”生平,一本作“平生”,不識,一作“不知”。高將軍,高力士,曾任右監(jiān)門衛(wèi)將軍、驃騎大將軍,專擅朝政,“帝或不名而呼將軍?!编粒╟hēn),怒。一作“瞋”?!安_”、“嗔”原本可通用,皆為發(fā)怒的意思。但“瞋”又可作“瞠目”講,兼有瞪目之態(tài)和憤怒之情,則更可取。

參考資料:

1、霍松林 等.宋詩鑒賞辭典:上海辭書出版社,1987:448-450

2、孫凡禮 劉尚榮.蘇軾詩詞選:中華書局,2005:179-181

3、王水照 朱剛.蘇軾詩詞文選評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3:158-160

展開?
創(chuàng)作背景 補(bǔ)充糾錯(cuò)
  這首詩作于宋哲宗元祐八年(1093年),九月高太后死,哲宗親政,重新起用新黨人物,貶斥元祐諸臣,蘇軾被命知定州。詩人離京赴任本當(dāng)上殿面辭,哲宗卻拒絕召見。政治生涯中的大起大落、忽起忽落,使蘇軾在看到丹元子出示的李白畫像時(shí),產(chǎn)生了異代知己的親切感,因而作此詩贊頌李白,并借以自明心志。

參考資料:

1、霍松林 等.宋詩鑒賞辭典:上海辭書出版社,1987:448-450

2、王水照 朱剛.蘇軾詩詞文選評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3:158-160

展開?
賞析 補(bǔ)充糾錯(cuò)
  這是蘇軾題在李白畫像上的一首詩。這類詩,舊稱“像贊”,多應(yīng)像主或其后人之請,說些頌揚(yáng)的話。蘇軾晚于李白三百多年,在丹元子所出示的李白像上主動題詩,這不是一般的“像贊”,而是詩人在抒發(fā)對這位偉大前輩的深刻而獨(dú)特的理解。前人說蘇軾詩“用事博”,這首詩運(yùn)用典故和比喻,在十四句詩中就把十分復(fù)雜的“并莊、屈為心,合儒、仙、俠為氣”的李白精神面貌表達(dá)得明朗而豐滿。

  全詩可分為兩部分。開頭兩句異峰突起,寫出了李白的高尚形象?!疤烊恕笔怯煤惔举潛P(yáng)曹植的話(見《三國志·魏志·王粲傳》裴注引《魏略》),整句是說古來多少才俊之士都已湮沒。這里用“天人幾何同一漚”來反襯李白的聲名永垂。下句從“謫仙”翻出新意,顯出李白的卓立不凡。

  《新唐書·李白傳》載,賀知章讀了李白的文章,對他贊嘆說:“子,謫仙人也!”后人因稱李白為謫仙。但蘇軾對此猶不滿意,謫降人間,終是凡人,所以翻案說“謫仙非謫乃其游”:人間的李白并非神仙謫降,而是神仙出游。這個(gè)美妙的想象和贊譽(yù),比賀知章的“謫仙人”高出一頭,李白既不是謫仙,更不是天人,而是遠(yuǎn)遠(yuǎn)地超乎兩者之上的到處遨游的神仙,因此第三句說“麾斥八極隘九州”?!皳]斥八極”,語出《莊子·外篇·田子方》:“夫至人者,上窺青天,下潛黃泉,揮斥八極,神氣不變?!惫笞ⅰ皳]斥,猶縱放也”。這是說李白遨游天地,放縱八極,那個(gè)八極之內(nèi)的小小的九州在他眼里就顯得十分狹窄了。

  “化為”兩句,用韓愈《雙鳥詩》意,又生發(fā)出一個(gè)奇特的想象。蘇軾借此把同時(shí)的李白和杜甫喻為天外飛來的雙鳥,把他們不朽的詩歌喻為“一鳴一止三千秋”意思是,不知要幾千年才出現(xiàn)一個(gè)李白、一個(gè)杜甫。

  李白并不是遨游八極的神仙、天外飛來的神鳥?!镑獬獍藰O隘九州”,只是從空間上比喻李白精神境界的闊大;“一鳴一止三千秋”,也只是從時(shí)間上比喻李白詩才的難遇。這些比喻想象,虛而又玄,但恢廓宏遠(yuǎn),其“逸懷浩氣,超然乎塵埃之外”,正是從宏觀上為李白立照傳神。如此運(yùn)筆,也是在為下文作鋪墊。

  “開元”兩句是說:遨游的神仙,天外的神鳥,只因見到人間有個(gè)開元盛世,才來此稍事勾留;想籠絡(luò)他多留些時(shí)日尚且不可,他難道還肯去乞求什么嗎?這么一轉(zhuǎn),總收以上恢宏的幻境;而李白來到人間,也是王朝的瑞氣,國家之大幸,不可以世俗之眼來看待他。全詩十四句,前七句用幻境寫李白的精神境界,到此收住。

  后七句則著重寫李白的蔑視權(quán)貴,是全詩的主旨所在。十四句句句用韻,韻隨意轉(zhuǎn),七句換韻,音節(jié)頗有特色,這在古體詩中是少見的章法。因此,它曾被人錯(cuò)誤地從換韻處割裂為兩首詩。

  后段以“西望”兩句領(lǐng)起,是承前而來。兩句本指秦、蜀之間,只有鳥道可通,人難逾越。蘇軾化此兩句為“西望太白橫峨岷”,又引出下句“眼高四海空無人”,是說李白眼高絕頂,雄視四海。

  “大兒”句是說李白視天下無人,只和郭子儀、司馬子微兩人交好。句中的“大兒”、“小兒”,本是東漢末年禰衡的話。這里借來安在李白名下,顯得口氣很大。這四句連寫李白的高視無人,因前七句已鋪墊豐厚,所以平平道來,自然熨貼。但它又是在為下文蓄勢,警策、高峰都在下兩句。

  勢足氣壯,奇峰崛起:“平生不識高將軍,手污吾足乃敢瞋!”唐玄宗最寵信的宦官高力士,曾先后被加封為右監(jiān)門衛(wèi)將軍和驃騎大將軍,稱高力士為“將軍”,以顯其權(quán)勢之盛。相傳李白在宮中陪玄宗飲酒,醉后令高力士脫靴,高力士從此懷恨,于是中傷李白。這兩句承前而起,托李白的口氣說話。這時(shí)的李白已不止是一般地輕視高將軍,而是聲色俱厲、痛加呵斥了。這充分表現(xiàn)了李白對權(quán)貴的蔑視,也表現(xiàn)了蘇軾對權(quán)貴的蔑視。人稱李白為“謫仙”,稱蘇軾為“坡仙”,論氣質(zhì),論詩,蘇軾都最接近李白,蘇軾也自認(rèn)為最理解李白。所以最后一句,是詩人向死去三百年的李白通話。

  這首詩中贊頌了李白不同凡響的器質(zhì)、與杜甫的深摯友誼和名垂千古的藝術(shù)成就;贊頌了李白不受名利羈絆和傲岸清介、不可一世的精神面貌。更稱揚(yáng)他能慧眼識拔英雄于危難之中,以及視權(quán)貴如糞土的高尚品格。

參考資料:
1、霍松林 等.宋詩鑒賞辭典:上海辭書出版社,1987:448-450
展開?
詩文作者
蘇軾
蘇軾

蘇軾(1037年1月8日—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號鐵冠道人、東坡居士,世稱蘇東坡、蘇仙。漢族,眉州眉山(今屬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欒城,北宋文學(xué)家、書法家、畫家。

嘉祐二年(1057年),蘇軾進(jìn)士及第。宋神宗時(shí)曾在鳳翔、杭州、密州、徐州、湖州等地任職。元豐三年(1080年),因“烏臺詩案”被貶為黃州團(tuán)練副使。宋哲宗即位后,曾任翰林學(xué)士、侍讀學(xué)士、禮部尚書等職,并出知杭州、潁州、揚(yáng)州、定州等地,晚年因新黨執(zhí)政被貶惠州、儋州。宋徽宗時(shí)獲大赦北還,途中于常州病逝。宋高宗時(shí)追贈太師,謚號“文忠”。

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(lǐng)袖,在詩、詞、散文、書、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。其文縱橫恣肆;其詩題材廣闊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張比喻,獨(dú)具風(fēng)格,與黃庭堅(jiān)并稱“蘇黃”;其詞開豪放一派,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稱“蘇辛”;其散文著述宏富,豪放自如,與歐陽修并稱“歐蘇”,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蘇軾亦善書,為“宋四家”之一;工于畫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有《東坡七集》、《東坡易傳》、《東坡樂府》等傳世。

3597 篇詩文

分享鏈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