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中文字幕黄网站,偷窥国产亚洲女爱视频在线,2021免费的一级片,狠狠狠狼鲁亚洲综合网,精品国产欧美,免费看美女乱轮黄色片,午夜成人在线视频

查詢

夏日絕句

勵志詩 愛國詩 四年級 小學

生當作人杰,死亦為鬼雄。

至今思項羽,不肯過江東。

補充糾錯
上一篇詩文: 失調(diào)名
譯文及注釋 補充糾錯
譯文
活著就要當人中的俊杰,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。
人們到現(xiàn)在還思念項羽,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。

注釋
人杰:人中的豪杰。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、蕭何、韓信是“人杰”。
鬼雄:鬼中的英雄。屈原《國殤》:身既死兮神以靈,子魂魄兮為鬼雄。
項羽:秦末時自立為西楚霸王,與劉邦爭奪天下,在垓下之戰(zhàn)中,兵敗自殺。
江東:項羽當初隨叔父項梁起兵的地方。

參考資料:

1、周一貫 李子山.小學生必讀古詩詞80首.杭州市: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,2012年:197頁

2、李承林.中華文典 中華句典大全集.北京市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0年:57頁

展開?
創(chuàng)作背景 補充糾錯
公元1127年(靖康二年),金兵入侵中原,擄走徽、欽二帝,趙宋王朝被迫南逃。李清照之夫趙明誠出任建康知府。后城中爆發(fā)叛亂,趙明誠不思平叛,反而臨陣脫逃。李清照為國為夫感到恥辱,在路過烏江時,有感于項羽的悲壯,創(chuàng)作此詩。

參考資料:
1、李承林.中華文典 中華句典大全集.北京市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0年:57頁
展開?
賞析 補充糾錯
這是一首借古諷今、抒發(fā)悲憤的懷古詩。詩的前兩句,語出驚人,直抒胸臆,提出人“生當作人杰”,為國建功立業(yè),報效朝廷;“死”也應該做“鬼雄”,方才不愧于頂天立地的好男兒。深深的愛國之情噴涌出來,震撼人心。最后兩句,詩人通過歌頌項羽的悲壯之舉來諷刺南宋當權者不思進取、茍且偷生的無恥行徑。

  生當作人杰,死亦為鬼雄”兩句發(fā)調(diào)驚挺,擲地有聲?!叭私堋背鲎浴妒酚洝じ咦姹炯o》,指張良、蕭何和韓信等賢臣良將;“鬼雄”出自屈原《九歌·國殤》:“身既死兮神以靈,魂魄毅兮為鬼雄。”高度凝練的詩句鮮明而響亮地唱出了李清照的人生價值觀:為國捐軀,生死何懼!自先秦以來,這種愛國主義精神一直是中華文化的主流,李清照的人生價值觀正是這種文化精神在個人身上的體現(xiàn)。但是如果把這兩句詩放置在女性文學的視野中,卻具有更為深刻的意義。戰(zhàn)爭對于女性而言,其殘酷之處在于她們無法像男性一樣投筆從戎,保家衛(wèi)國,只能是鐵蹄下哀嘆呻吟的承受者。然而在李清照的筆下,她所顯現(xiàn)的自我形象卻并不是一個等待挽救的弱者。她雖然不能親臨沙場,但也從未置身事外,她關心著時局,為深受壓抑的抗金志士扼腕不平,又毫不掩飾對惜命逃跑的南宋君臣的輕蔑和憤怒。

  “至今思項羽,不肯過江東?!奔唇柙伿范S世。項羽兵敗,退至烏江,烏江亭長艤船相待,勸他暫避江東,重振旗鼓,項羽卻拒絕東渡,自認為無顏見江東父老,自刎江邊。在楚漢相爭的過程中,項羽暴露了作為軍事領袖的諸多缺點,然而在其生命的最后關頭,卻顯示了一個英雄的凜然無畏。在李清照看來,他無愧“人杰”“鬼雄”之稱。而在當時金兵鐵蹄長驅南下,宋朝君臣望風而逃的大背景下,項羽之“不肯過江東”更具有鮮明的批判性。以當時的形勢而言,金兵是孤軍深入,黃河南北的許多州郡有的尚在宋人之手,有的雖已被占,但金兵數(shù)量不多,立足未穩(wěn);在金兵的進攻下,太行山一帶抗金的義軍蜂起,威脅著金兵的后方;如果趙構能蓄志抗金,中原事是大有可為的。但趙構一開始就沒有恢復國土保衛(wèi)人民的愿望,帶著臣僚倉皇南逃,喘息剛定,就在臨安定都。舉出項羽的不肯東渡,正是對怯懦畏葸、只顧逃命茍安的南宋君臣的辛辣諷刺。而對于趙明誠臨危而遁的行為,一向光明磊落的李清照內(nèi)心是有著諸多失望的,“人杰”“鬼雄”之語也當包含著對丈夫的勸誡和勉勵。

  這首詩在字面上只是對千年前的英雄抒發(fā)感慨,但對時事沉痛悲憤的譴責之情卻溢于言表。她正是在朝廷敗逃的情勢下被弄得家破人亡,更因此顛沛流離,嘗盡人間艱辛。面對時局,她不得不興起“汝為誤國賊,我作破家人”(呂本中《兵亂后雜詩》)的怨憤。這種怨憤也正是當時千萬蒙難人民共同的怨憤。因此,此詩不僅抒發(fā)了個人的悲憤,還是廣大百姓的心聲。這樣一首詩出自一位封建時代的女子之手是難能可貴的。

參考資料:

1、繆鉞等著. 宋詩鑒賞辭典[M]. 上海:上海辭書出版社, 2015:852, 861-862.

2、胡曉明主編. 歷代女性詩詞鑒賞辭典[M]. 上海:上海辭書出版社, 2016:132-133.

展開?
詩文作者
李清照
李清照

李清照(1084年3月13日—約1155年),號易安居士,漢族,齊州濟南(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(qū))人。宋代女詞人,婉約詞派代表,有“千古第一才女”之稱。

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,早期生活優(yōu)裕,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,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(huán)境中打下文學基礎。出嫁后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。金兵入據(jù)中原時,流寓南方,境遇孤苦。所作詞,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,后期多悲嘆身世,情調(diào)感傷。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,自辟途徑,語言清麗。論詞強調(diào)協(xié)律,崇尚典雅,提出詞“別是一家”之說,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。能詩,留存不多,部分篇章感時詠史,情辭慷慨,與其詞風不同。

有《易安居士文集》《易安詞》,已散佚。后人有《漱玉詞》輯本。今有《李清照集校注》。

144 篇詩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