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不見滹沱流澌車折軸,公孫倉皇奉豆粥。
濕薪破灶自燎衣,饑寒頓解劉文叔。
又不見金谷敲冰草木春,帳下烹煎皆美人。
萍齏豆粥不傳法,咄嗟而辦石季倫。
干戈未解身如寄,聲色相纏心已醉。
身心顛倒自不知,更識人間有真味。
豈如江頭千頃雪色蘆,茅檐出沒晨煙孤。
地碓舂秔光似玉,沙瓶煮豆軟如酥。
我老此身無著處,賣書來問東家住。
臥聽雞鳴粥熟時,蓬頭曳履君家去。
君不見滹沱流澌車折軸,公孫倉皇奉豆粥。
濕薪破灶自燎衣,饑寒頓解劉文叔。
又不見金谷敲冰草木春,帳下烹煎皆美人。
萍齏豆粥不傳法,咄嗟而辦石季倫。
干戈未解身如寄,聲色相纏心已醉。
身心顛倒自不知,更識人間有真味。
豈如江頭千頃雪色蘆,茅檐出沒晨煙孤。
地碓舂秔光似玉,沙瓶煮豆軟如酥。
我老此身無著處,賣書來問東家住。
臥聽雞鳴粥熟時,蓬頭曳履君家去。
蘇軾(1037年1月8日—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號鐵冠道人、東坡居士,世稱蘇東坡、蘇仙。漢族,眉州眉山(今屬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欒城,北宋文學家、書法家、畫家。
嘉祐二年(1057年),蘇軾進士及第。宋神宗時曾在鳳翔、杭州、密州、徐州、湖州等地任職。元豐三年(1080年),因“烏臺詩案”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。宋哲宗即位后,曾任翰林學士、侍讀學士、禮部尚書等職,并出知杭州、潁州、揚州、定州等地,晚年因新黨執(zhí)政被貶惠州、儋州。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,途中于常州病逝。宋高宗時追贈太師,謚號“文忠”。
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(lǐng)袖,在詩、詞、散文、書、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。其文縱橫恣肆;其詩題材廣闊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張比喻,獨具風格,與黃庭堅并稱“蘇黃”;其詞開豪放一派,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稱“蘇辛”;其散文著述宏富,豪放自如,與歐陽修并稱“歐蘇”,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蘇軾亦善書,為“宋四家”之一;工于畫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有《東坡七集》、《東坡易傳》、《東坡樂府》等傳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