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祚謳歌后,欽柴禮數(shù)新。
盛容超曠代,樂貢盡殊鄰。
宿戒臨行殿,宵興絕眾臣。
立須空便泬,步進卻柔姻。
外物雖多品,天心在一純。
高靈終享德,群望亦依仁。
暗藹如無間,遲延若可親。
欲知精意答,預睹太和臻。
積噎沒遙甸,浮陽上綺闉。
矞云生斐亹,愛景駐逡巡。
厚慶歸清廟,余釐及兆人。
還宮動前蹕,喜氣入韶鈞。
曾鞏(1019年9月30日—1083年4月30日),字子固,漢族,建昌軍南豐(今江西省南豐縣)人,后居臨川,北宋文學家、史學家、政治家。
曾鞏出身儒學世家,祖父曾致堯、父親曾易占皆為北宋名臣。曾鞏天資聰慧,記憶力超群,幼時讀詩書,脫口能吟誦,年十二即能為文。嘉祐二年(1057),進士及第,任太平州司法參軍,以明習律令,量刑適當而聞名。熙寧二年(1069),任《宋英宗實錄》檢討,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。熙寧五年(1072)后,歷任齊州、襄州、洪州、福州、明州、亳州、滄州等知州。元豐四年(1081),以史學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,管勾編修院,判太常寺兼禮儀事。元豐六年(1083),卒于江寧府(今江蘇南京),追謚為“文定”。
曾鞏為政廉潔奉公,勤于政事,關心民生疾苦,與曾肇、曾布、曾紆、曾纮、曾協(xié)、曾敦并稱“南豐七曾”。曾鞏文學成就突出,其文“古雅、平正、沖和”,位列唐宋八大家,世稱“南豐先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