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中文字幕黄网站,偷窥国产亚洲女爱视频在线,2021免费的一级片,狠狠狠狼鲁亚洲综合网,精品国产欧美,免费看美女乱轮黄色片,午夜成人在线视频

查詢

不見(近無李白消息)

不見李生久,佯狂真可哀。

世人皆欲殺,吾意獨憐才。

敏捷詩千首,飄零酒一杯。

匡山讀書處,頭白好歸來。

補充糾錯
譯文及注釋 補充糾錯
譯文
沒有見到李白已經(jīng)好久,他佯為狂放真令人悲哀。
世上那些人都要殺了他,只有我憐惜他是個人才。
文思敏捷下筆成詩千首,飄零無依消愁唯酒一杯。
匡山那有你讀書的舊居,頭發(fā)花白了就應該歸來。

注釋
“李生”句:李生,指李白。杜甫與李白天寶四載(745年)在山東兗州分手后,一直未能見面,至此已有十六年。
佯(yáng)狂:故作顛狂。李白常佯狂縱酒,來表示對污濁世俗的不滿。
“世人”句:指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獲罪,系獄潯陽,不久又流放夜郎。有人認為他有叛逆之罪,該殺。
憐才:愛才。
匡山:指四川彰明縣(今江油縣)境內(nèi)的大匡山,李白早年曾讀書于此。
“頭白”句:李白此時已經(jīng)61歲。杜甫這時在成都,李白如返回匡山,久別的老友就可以相見了,故云歸來。

參考資料:

1、杜甫 著 鄧魁英 編 .杜甫選集 :中華書局 ,1986 :206-207 .

2、倪其心 .杜甫詩選譯 :巴蜀書社 ,1991 :145-146 .

展開?
創(chuàng)作背景 補充糾錯
  這首詩大約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(761年),題下自注:“近無李白消息。”可能是李白因永王事流放夜郎被赦,又得到鄭虔在臺州的消息后,引起對李白的思念而寫的。次年即代宗寶應元年(762年)李白就去世,所以詩也應是杜甫懷念李白的最后之作。

參考資料:
1、蕭滌非·唐詩鑒賞辭典:上海辭書出版社,2005
展開?
賞析 補充糾錯
  開頭一句,突兀陡起,好像蓄積于內(nèi)心的感情一下子迸發(fā)出來了?!安灰姟倍种糜诰涫?,表達了渴望見到李白的強烈愿望,又把“久”字放到句末,強調(diào)思念時間之長。杜甫和李白在兗州分手,已有整整十五年沒有見面了。

  緊接著第二句,詩人便流露出對李白懷才不遇、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憐和同情。古代一些不滿現(xiàn)實的人也往往佯狂避世,象春秋時的接輿。李白即自命“我本楚狂人”(《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》),并常常吟詩縱酒,笑傲公侯,以狂放不羈的態(tài)度來抒發(fā)欲濟世而不得的悲憤心情。一個有著遠大抱負的人卻不得不“佯狂”,這實在是一個大悲劇?!把鹂瘛彪m能蒙蔽世人,然而杜甫卻深深地理解和體諒李白的苦衷?!罢婵伞眱勺中揎棥鞍А?,生動地傳達出詩人無限嘆惋和同情的心事。

  這種感情在頷聯(lián)中得到進一步展現(xiàn)。這兩句用了一個“反對”,產(chǎn)生了強烈對比的藝術效果?!笆廊恕敝附y(tǒng)治集團中的人,永王李璘一案,李白被牽連,這些人就叫嚷要將“亂臣賊子”李白處以極刑。這里“皆欲殺”和“獨憐才”,突出表現(xiàn)了杜甫與“世人”態(tài)度的對立。“憐”承上“哀”而來,“憐才”不僅是指文學才能,也包含著對李白政治上蒙冤的同情。杜甫另有《寄李十二白二十韻》一詩,以蘇武、黃公比李白,力言他不是叛臣,又用賈誼、孔子之典來寫他政治抱負不能實現(xiàn)的悲劇。而這種悲劇也同樣存在于杜甫的身上,他因疏救房琯而被逐出朝廷,也是“世人”的不公?!皯z才”也是憐己。共同的遭遇使兩位摯友的心更加緊密地連在一起了,這就是杜甫深切哀憐的根本原因。

  頸聯(lián)宕開一筆,兩句詩是對李白一生的絕妙概括,勾勒出一個詩酒飄零的浪漫詩人的形象。杜甫想象李白在飄泊中以酒相伴,酒或許能澆其塊壘,慰其憂愁。這一聯(lián)仍然意在寫李白的不幸,更深一層地抒發(fā)了懷念摯友的綿綿情思。

  深情的懷念最后化為熱切的呼喚:“匡山讀書處,頭白好歸來?!痹娨獬猩稀帮h零”而來,杜甫為李白的命運擔憂,希望他葉落歸根,終老故里,聲聲呼喚表達了對老友的深長情意。“匡山”,指綿州彰明(在今四川北部)之大匡山,李白少時讀書于此,這時杜甫客居成都,因而希望李白回歸蜀中正是情理中事。就章法言,開頭慨嘆“不見”,結(jié)尾渴望相見,首尾呼應,全詩渾然一體。

  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,不假藻飾。律詩往往借景抒情,或情景結(jié)合,胡應麟說:“作詩不過情景二端。如五言律體,前起后結(jié),中四句,二言景,二言情,此通例也?!保ā对娝挕罚┒鸥ν蚱七@種傳統(tǒng)寫法,“通篇一字不粘帶景物,而雄峭沈著,句律天然”(同上)。這首詩就是用的傾訴心曲的寫法,不裝點景物,感情深厚,同樣產(chǎn)生巨大的藝術感染力。采用這種寫法必然要吸收口語、散文的成分入詩,首先是剝落華藻,語言質(zhì)樸自然,如本詩語言看似平常,卻寫出了對友人的一往情深;其次是通過散文化使精工整飭的律體變得靈活多姿,便于傳情達意,如此詩用虛字轉(zhuǎn)折詩意,使對偶不切等。這種律詩改變了傳統(tǒng)的妃青儷白、四平八穩(wěn)的老調(diào),增強了律詩的表現(xiàn)力。

參考資料:

1、蕭滌非 .唐詩鑒賞辭典 :上海辭書出版社 ,2005 :480-481 .

2、吉林大學中文系 .唐詩鑒賞大典(五) :吉林大學出版社 ,2009 :150-151 .

展開?
詩文作者
杜甫
杜甫

杜甫(712年—770年),字子美,漢族,本襄陽人,后徙河南鞏縣。自號少陵野老,唐代偉大的現(xiàn)實主義詩人,與李白合稱“李杜”。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區(qū)別,杜甫與李白又合稱“大李杜”,杜甫也常被稱為“老杜”。

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,被后人稱為“詩圣”,他的詩被稱為“詩史”。后世稱其杜拾遺、杜工部,也稱他杜少陵、杜草堂。

杜甫創(chuàng)作了《春望》《北征》《三吏》《三別》等名作。乾元二年(759年)杜甫棄官入川,雖然躲避了戰(zhàn)亂,生活相對安定,但仍然心系蒼生,胸懷國事。雖然杜甫是個現(xiàn)實主義詩人,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,從其名作《飲中八仙歌》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。

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,他有“致君堯舜上,再使風俗淳”的宏偉抱負。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,但后來聲名遠播,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(chǎn)生了深遠的影響。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,大多集于《杜工部集》。

1219 篇詩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