府官無旬休,慮問乃游息。
詔書禁從詣,不舍始朝食。
緩帶對藜羹,下箸免促迫。
門前吏卒散,卻掃謝來客。
北軒有藤床,今晨始拂拭。
蓬發(fā)亂宜梳,霜髭間可摘。
開囊曬藥物,發(fā)笥出書冊。
菊畦親灌浸,茶器自涓滌。
於時孟秋末,天晴色紺碧。
林葉雖未零,風(fēng)聲已淅瀝。
神明還九藏,清氣襲百脈。
征夫解甲胄,疲馬脫羈鞫。
蜚鳥開樊籠,跳魚出鼎鬲。
形骸盡我有,不復(fù)為物役。
中非久安逸,幸得少頃適。
訟庭止敲撲,咫尺異喧寂。
明朝不能然,危盼愁月夕。
府官無旬休,慮問乃游息。
詔書禁從詣,不舍始朝食。
緩帶對藜羹,下箸免促迫。
門前吏卒散,卻掃謝來客。
北軒有藤床,今晨始拂拭。
蓬發(fā)亂宜梳,霜髭間可摘。
開囊曬藥物,發(fā)笥出書冊。
菊畦親灌浸,茶器自涓滌。
於時孟秋末,天晴色紺碧。
林葉雖未零,風(fēng)聲已淅瀝。
神明還九藏,清氣襲百脈。
征夫解甲胄,疲馬脫羈鞫。
蜚鳥開樊籠,跳魚出鼎鬲。
形骸盡我有,不復(fù)為物役。
中非久安逸,幸得少頃適。
訟庭止敲撲,咫尺異喧寂。
明朝不能然,危盼愁月夕。
司馬光(1019年11月17日-1086年10月11日),字君實,號迂叟。漢族。陜州夏縣(今山西夏縣)涑水鄉(xiāng)人,世稱涑水先生。北宋政治家、史學(xué)家、文學(xué)家。
宋仁宗寶元元年(1038年),司馬光登進(jìn)士第,累進(jìn)龍圖閣直學(xué)士。宋神宗時,因反對王安石變法,離開朝廷十五年,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《資治通鑒》。歷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卒贈太師、溫國公,謚文正,為人溫良謙恭、剛正不阿;做事用功刻苦、勤奮。以“日力不足,繼之以夜”自詡,其人格堪稱儒學(xué)教化下的典范,歷來受人景仰。
司馬光生平著作甚多,主要《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》、《稽古錄》、《涑水記聞》、《潛虛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