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戰(zhàn),桑乾源。
今年戰(zhàn),蔥河道。
洗兵條支海上波,
放馬天山雪中草。
萬里長征戰(zhàn),
三軍盡衰老。
匈奴以殺戮為耕作,
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。
秦家筑城避胡處,[1]
漢家還有烽火燃。
烽火燃不息,
征戰(zhàn)無已時。[2]
野戰(zhàn)格斗死,
敗馬號鳴向天悲。
鳥鳶啄人腸,
銜飛上掛枯樹枝。[3]
士卒涂草莽,
將軍空爾為。
乃知兵者是兇器,
圣人不得已而用之。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,又號“謫仙人”,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,被后人譽(yù)為“詩仙”,與杜甫并稱為“李杜”,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區(qū)別,杜甫與李白又合稱“大李杜”。其人爽朗大方,愛飲酒作詩,喜交友。
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,有《李太白集》傳世,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,代表作有《望廬山瀑布》、《行路難》、《蜀道難》、《將進(jìn)酒》、《梁甫吟》、《早發(fā)白帝城》等多首。
李白所作詞賦,宋人已有傳記(如文瑩《湘山野錄》卷上),就其開創(chuàng)意義及藝術(shù)成就而言,“李白詞”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