極目皆陳跡,披圖問遠公。戈鋋三國后,冠蓋六朝中。
葛蔓交殘壘,芒花沒后宮。水流簫鼓絕,山在綺羅空。
極浦千艘聚,高臺一徑通。云移吳岫雨,潮轉(zhuǎn)楚江風(fēng)。
登閣漸漂梗,停舟憶斷蓬。歸期與歸路,杉桂海門東。
極目皆陳跡,披圖問遠公。戈鋋三國后,冠蓋六朝中。
葛蔓交殘壘,芒花沒后宮。水流簫鼓絕,山在綺羅空。
極浦千艘聚,高臺一徑通。云移吳岫雨,潮轉(zhuǎn)楚江風(fēng)。
登閣漸漂梗,停舟憶斷蓬。歸期與歸路,杉桂海門東。
許渾(約791~約858),字用晦(一作仲晦),唐代詩人,潤州丹陽(今江蘇丹陽)人。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,其一生不作古詩,專攻律體;題材以懷古、田園詩為佳,藝術(shù)則以偶對整密、詩律純熟為特色。唯詩中多描寫水、雨之景,后人擬之與詩圣杜甫齊名,并以“許渾千首詩,杜甫一生愁”評價之。成年后移家京口(今江蘇鎮(zhèn)江)丁卯澗,以丁卯名其詩集,后人因稱“許丁卯”。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。代表作有《咸陽城東樓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