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昔漢中微,我祖入?yún)情T。
公今領(lǐng)名都,千騎擁高軒。
與古異出處,素節(jié)古本原。
江觀白馬潮,水花長鯨奔。
山飄月桂子,天香一國繁。
壯奇已若此,纖侈尚亦存。
舊聞其風俗,色易而柔溫。
太守朝駕車,閭巷焚蘭蓀。
太守暮還府,燈燭照旗旛。
清歌延冠蓋,廣湖浮酒樽。
成都與余杭,天下莫比論。
彼為公故鄉(xiāng),此為公偃藩。
吏民宜寡事,愷悌有謠言。
梅堯臣(1002年5月31日—1060年5月27日),字圣俞,世稱宛陵先生,漢族,宣州宣城(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(qū))人。北宋著名現(xiàn)實主義詩人,給事中梅詢從子。
梅堯臣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,歷鎮(zhèn)安軍節(jié)度判官。于皇祐三年(1051年)始得宋仁宗召試,賜同進士出身,為太常博士。以歐陽修薦,為國子監(jiān)直講,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,故世稱“梅直講”、“梅都官”。嘉祐五年(1060年),梅堯臣去世,年五十九。
梅堯臣少即能詩,與蘇舜欽齊名,時號“蘇梅”,又與歐陽修并稱“歐梅”。為詩主張寫實,反對西昆體,所作力求平淡、含蓄,被譽為宋詩的“開山祖師”。曾參與編撰《新唐書》,并為《孫子兵法》作注。另有《宛陵先生集》及《毛詩小傳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