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君堂懸山水字,請我試作山水詩。
呼童磨墨慰君意,強作安得有好辭。
昔年曾是杜陵客,東城水上橫此碑。
字方數(shù)尺形勢健,豈似取次筆畫為。
東城父老語於我,推本刱自開元時。
不知當(dāng)時何所用,費功鑱刻為瑰奇。
我去長安十載後,此石誰輦來京師。
苑中構(gòu)殿激流水,暮春修禊浮酒卮。
是時祠臣出不意,酒半使賦或氣萎。
日斜鳴蹕不可駐,未就引去如鞭笞。
脫我幸得預(yù)此列,玉階立寫從然萁。
今雖下筆不稱意,已書滿幅令君嗤。
梅堯臣(1002年5月31日—1060年5月27日),字圣俞,世稱宛陵先生,漢族,宣州宣城(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(qū))人。北宋著名現(xiàn)實主義詩人,給事中梅詢從子。
梅堯臣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,歷鎮(zhèn)安軍節(jié)度判官。于皇祐三年(1051年)始得宋仁宗召試,賜同進士出身,為太常博士。以歐陽修薦,為國子監(jiān)直講,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,故世稱“梅直講”、“梅都官”。嘉祐五年(1060年),梅堯臣去世,年五十九。
梅堯臣少即能詩,與蘇舜欽齊名,時號“蘇梅”,又與歐陽修并稱“歐梅”。為詩主張寫實,反對西昆體,所作力求平淡、含蓄,被譽為宋詩的“開山祖師”。曾參與編撰《新唐書》,并為《孫子兵法》作注。另有《宛陵先生集》及《毛詩小傳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