夙駕送舉人,東方猶未明。
自謂出太早,已有車馬行。
騎火高低影,街鼓參差聲。
可憐早朝者,相看意氣生。
日出塵埃飛,群動互營營。
營營各何求,無非利與名。
而我常晏起,虛住常安城。
春深官又滿,日有歸山情。
夙駕送舉人,東方猶未明。
自謂出太早,已有車馬行。
騎火高低影,街鼓參差聲。
可憐早朝者,相看意氣生。
日出塵埃飛,群動互營營。
營營各何求,無非利與名。
而我常晏起,虛住常安城。
春深官又滿,日有歸山情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樂天,號香山居士,又號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鄭。是唐代偉大的現(xiàn)實(shí)主義詩人,唐代三大詩人之一。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(dǎo)新樂府運(yùn)動,世稱“元白”,與劉禹錫并稱“劉白”。
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,形式多樣,語言平易通俗,有“詩魔”和“詩王”之稱。官至翰林學(xué)士、左贊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陽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長慶集》傳世,代表詩作有《長恨歌》、《賣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