門前少賓客,階下多松竹。
秋景下西墻,涼風入東屋。
有琴慵不弄,有書閑不讀。
盡日方寸中,澹然無所欲。
何須廣居處,不用多積蓄。
丈室可容身,斗儲可充腹。
況無治道術(shù),坐受官家祿。
不種一株桑,不鋤一壟谷。
終朝飽飯餐,卒歲豐衣服。
持此知愧心,自然易為足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樂天,號香山居士,又號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鄭。是唐代偉大的現(xiàn)實主義詩人,唐代三大詩人之一。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,世稱“元白”,與劉禹錫并稱“劉白”。
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,形式多樣,語言平易通俗,有“詩魔”和“詩王”之稱。官至翰林學士、左贊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陽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長慶集》傳世,代表詩作有《長恨歌》、《賣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