畢子談鋒不可摧,捷若急電飛霆雷。
老儒宿學不敢較,左右戈戟縱橫排。
文如翻河注浩渺,學有要會窮根荄。
眼看青云不著腳,決去得邑窮山隈。
漢家封疆際四海,琛贐萬里連翩來。
西河故地獨何事,禮樂舊俗遭狼豺。
包藏隱忍非一日,獸子未可仁心懷。
英雄天子命世主,撫劍震奴風雷回。
馬如屯云士如虎,萬車載甲如崔嵬。
豈惟俘斬復境土,誓剖巢穴窮卵胎。
除書命子參漕府,國有大事須群才。
男兒功業(yè)在勤苦,莫惜沙塞沖塵埃。
御戎舊策子所習,胸臆請為將軍開。
封侯報國在今日,贈行滿舉黃金杯。
張耒(1054~1114年),字文潛,號柯山,人稱宛丘先生、張右史。生于北宋至和元年(1054年),歿于政和四年(1114年),享年六十一歲。
他是宋神宗熙寧進士,歷任臨淮主簿、著作郎、史館檢討。哲宗紹圣初,以直龍閣知潤州。宋徽宗初,召為太常少卿。蘇門四學士之一?!疤K門四學士”(秦觀、黃庭堅、張耒、晁補之)中辭世最晚而受唐音影響最深的作家。詩學白居易、張籍,平易舒坦,不尚雕琢,但常失之粗疏草率;其詞流傳很少,語言香濃婉約,風格與柳永、秦觀相近。代表作有《少年游》、《風流子》等?!渡倌暧巍穼戦|情離思,那嬌羞少女的情態(tài)躍然紙上,讓人羨煞愛煞,那份溫情美妙真是有點“濃得化不開”。著有《柯山集》、《宛邱集》。詞有《柯山詩余》,趙萬里輯本。后被指為元佑黨人,數遭貶謫,晚居陳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