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里番禺地,官人繼帝憂。君為柱下史,將命出東周。
歇馬傍川路,張燈臨石樓。棱棱靜疏木,濞濞響寒流。
榔葉四荒外,梅花五嶺頭。明珠尉佗國,翠羽夜郎洲。
夷俗富珍產(chǎn),土風(fēng)資宦游。心清物不雜,弊革事無留。
舉善必稱最,持奸當(dāng)去尤。何辭桂江遠(yuǎn),今日用賢秋。
萬里番禺地,官人繼帝憂。君為柱下史,將命出東周。
歇馬傍川路,張燈臨石樓。棱棱靜疏木,濞濞響寒流。
榔葉四荒外,梅花五嶺頭。明珠尉佗國,翠羽夜郎洲。
夷俗富珍產(chǎn),土風(fēng)資宦游。心清物不雜,弊革事無留。
舉善必稱最,持奸當(dāng)去尤。何辭桂江遠(yuǎn),今日用賢秋。
李頎(690?—751?),字、號均不詳,漢族,郡望趙郡(今河北趙縣),河南潁陽(今河南登封)一帶人,唐代詩人。開元二十三年中進(jìn)士,曾任新鄉(xiāng)縣尉,后辭官歸隱于潁陽之東川別業(yè)。
李頎擅長七言歌行,詩以邊塞題材為主,風(fēng)格豪放,慷慨悲涼,與王維、高適、王昌齡等人皆有唱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