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粒陸渾稻,白鱗伊水魴。
庖童呼我食,飯熱魚鮮香。
箸箸適我口,匙匙充我腸。
八珍與五鼎,無復(fù)心思量。
捫腹起盥漱,下階振衣裳。
繞庭行數(shù)匝,卻上檐下床。
箕踞擁裘坐,半身在日旸。
可憐飽暖味,誰肯來同嘗?
是歲大和八,兵銷時漸康。
朝庭重經(jīng)術(shù),草澤搜賢良。
堯舜求理切,夔龍啟沃忙。
懷才抱智者,無不走遑遑。
唯此不才叟,頑慵戀洛陽。
飽食不出門,閑坐不下堂。
子弟多寂寞,僮仆少精光。
衣食雖充給,神意不揚揚。
為爾謀則短,為吾謀甚長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樂天,號香山居士,又號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鄭。是唐代偉大的現(xiàn)實主義詩人,唐代三大詩人之一。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(dǎo)新樂府運動,世稱“元白”,與劉禹錫并稱“劉白”。
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,形式多樣,語言平易通俗,有“詩魔”和“詩王”之稱。官至翰林學(xué)士、左贊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陽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長慶集》傳世,代表詩作有《長恨歌》、《賣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