憶昨為吏日,折腰多苦辛。
歸家不自適,無計慰心神。
手栽兩樹松,聊以當(dāng)嘉賓。
乘春日一溉,生意漸欣欣。
清韻度秋在,綠茸隨日新。
始憐澗底色,不憶城中春。
有時晝掩關(guān),雙影對一身。
盡日不寂寞,意中如三人。
忽奉宣室詔,征為文苑臣。
閑來一惆悵,恰似別交親。
早知煙翠前,攀玩不逡巡。
悔從白云里,移爾落囂塵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樂天,號香山居士,又號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鄭。是唐代偉大的現(xiàn)實主義詩人,唐代三大詩人之一。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(dǎo)新樂府運動,世稱“元白”,與劉禹錫并稱“劉白”。
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,形式多樣,語言平易通俗,有“詩魔”和“詩王”之稱。官至翰林學(xué)士、左贊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陽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長慶集》傳世,代表詩作有《長恨歌》、《賣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