吾家嗣儒業(yè),奕世盛冠裳。
桂籍冠倫輩,天下知聲光。
有才無其命,不得步玉堂。
余亦好古者,詩禮承馀芳。
赴義忘白刃,奮節(jié)凌秋霜。
垂衣遇圣主,射策遭時昌。
十九中高第,弱冠司國章。
棘寺陪法吏,奉使安殊方。
薄才難變俗,賤節(jié)惟勤王。
務(wù)簡忽興念,不覺心徬徨。
慈親違萬里,瘴雨悲南荒。
端居增浩嘆,離恨銷剛腸。
木落多異感,蟬鳴非故鄉(xiāng)。
長思千萬乘,奉職升周行。
步武親玉陛,獻(xiàn)納肩忠良。
功成自高退,散發(fā)游滄浪。
寇凖(961年—1023年10月24日),字平仲,漢族,華州下邽(今陜西渭南)人。北宋政治家﹑詩人。太平興國五年(980年)進(jìn)士,授大理評事、知?dú)w州巴東縣,改大名府成安縣。累遷殿中丞、通判鄆州。召試學(xué)士院,授右正言、直史館,為三司度支推官、轉(zhuǎn)鹽鐵判官。歷同知樞密院事、參知政事。后兩度入相,一任樞密使,出為使相。乾興元年(1022年)數(shù)被貶謫,終雷州司戶參軍。天圣元年(1023年),病逝于雷州。
皇佑四年(1053年),宋仁宗詔翰林學(xué)士孫抃撰神道碑,謚“忠愍”,復(fù)爵“萊國公”,追贈中書令,仁宗親篆其首曰“旌忠”。故后人多稱“寇忠愍”或“寇萊公”??軠?zhǔn)善詩能文,七絕尤有韻味,有《寇忠愍詩集》三卷傳世。與白居易、張仁愿并稱渭南“三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