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來說偈贊,菩薩著論議。是故宗律師,以詩為佛事。
一音無差別,四句有詮次。欲使第一流,皆知不二義。
精潔沾戒體,閑淡藏禪味。從容恣語言,縹緲離文字。
旁延邦國彥,上達王公貴。先以詩句牽,后令入佛智。
人多愛師句,我獨知師意。不似休上人,空多碧云思。
如來說偈贊,菩薩著論議。是故宗律師,以詩為佛事。
一音無差別,四句有詮次。欲使第一流,皆知不二義。
精潔沾戒體,閑淡藏禪味。從容恣語言,縹緲離文字。
旁延邦國彥,上達王公貴。先以詩句牽,后令入佛智。
人多愛師句,我獨知師意。不似休上人,空多碧云思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樂天,號香山居士,又號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鄭。是唐代偉大的現(xiàn)實主義詩人,唐代三大詩人之一。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,世稱“元白”,與劉禹錫并稱“劉白”。
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,形式多樣,語言平易通俗,有“詩魔”和“詩王”之稱。官至翰林學士、左贊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陽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長慶集》傳世,代表詩作有《長恨歌》、《賣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