氣斷聲吞
qì duàn shēng tūn
Gasping for breath
“氣斷聲吞”的成語拼音為:qì duàn shēng tūn,注音:ㄑㄧˋ ㄉㄨㄢˋ ㄕㄥ ㄊㄨㄣ,詞性:作謂語、狀語、定語;用于人的神情,年代:近代成語,出處: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:“成顧蟋蟀籠虛,則氣斷聲吞,亦不復以兒為念。”,基本解釋:氣出不來,話說不出。形容極度憂傷失望。,例句:明代·袁宏道《石榴卻喜雨》詩:“愁人更在地,氣斷聲吞云。”這句詩表達了愁苦之人的氣息沉重,聲音幾乎被憂慮所淹沒。
拼音 |
qì duàn shēng tūn |
注音 |
ㄑㄧˋ ㄉㄨㄢˋ ㄕㄥ ㄊㄨㄣ |
詞性 |
作謂語、狀語、定語;用于人的神情 |
英文 |
Gasping for breath |
年代 |
近代成語 |
解釋 |
氣出不來,話說不出。形容極度憂傷失望。 |
出處 |
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:“成顧蟋蟀籠虛,則氣斷聲吞,亦不復以兒為念?!?/td>
|
例句 |
明代·袁宏道《石榴卻喜雨》詩:“愁人更在地,氣斷聲吞云。”這句詩表達了愁苦之人的氣息沉重,聲音幾乎被憂慮所淹沒。 |
補充糾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