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口掉舌
zhāng kǒu diào shé
Lose one's tongue
“張口掉舌”的成語拼音為:zhāng kǒu diào shé,注音:ㄓㄤ ㄎㄡˇ ㄉㄧㄠˋ ㄕㄜˊ,詞性:作謂語、賓語;用于書面語,年代:古代成語,出處:唐·羅隱《讒書·敘二狂生》:“張口掉舌,則謂之訕謗;俯首避事,則謂之詭隨,是時難事也?!?,基本解釋:指發(fā)表言論。,例句:春秋時期,楚國一位官員在朝廷上發(fā)言時,氣勢十足,言辭流利,讓人感到非常震撼。后來,這位官員被流傳的成語“張口掉舌”形容,用來形容一個人口才極佳,能夠出口成章,令人嘖嘖稱奇。
拼音 |
zhāng kǒu diào shé |
注音 |
ㄓㄤ ㄎㄡˇ ㄉㄧㄠˋ ㄕㄜˊ |
詞性 |
作謂語、賓語;用于書面語 |
英文 |
Lose one's tongue |
年代 |
古代成語 |
解釋 |
指發(fā)表言論。 |
出處 |
唐·羅隱《讒書·敘二狂生》:“張口掉舌,則謂之訕謗;俯首避事,則謂之詭隨,是時難事也。” |
例句 |
春秋時期,楚國一位官員在朝廷上發(fā)言時,氣勢十足,言辭流利,讓人感到非常震撼。后來,這位官員被流傳的成語“張口掉舌”形容,用來形容一個人口才極佳,能夠出口成章,令人嘖嘖稱奇。 |
補充糾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