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虎降龍
fú hǔ xiáng lóng
overcome all difficulties
“伏虎降龍”的成語拼音為:fú hǔ xiáng lóng,注音:ㄈㄨˊ ㄏㄨˇ ㄒㄧㄤˊ ㄌㄨㄥˊ,詞性:作賓語、定語;指人本事大,年代:古代成語,出處:清·吳璿《飛龍全傳》第二回:“豈不知俺趙匡胤是個打光棍的行手,憑你什么三頭六臂,伏虎降龍的手段,若遇了俺時,須叫他走了進來,爬了出去?!?,基本解釋:伏:屈服;降:用用威力使屈服。用威力使猛虎和惡龍屈服。形容力量強大,能戰(zhàn)勝一切敵人和困難。,例句:明代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:“宋江心下異議,遂與眾議定,一面上表請命,一面差人捎書與荊州招安司,將價值金帛當成贓物,名之曰『伏虎降龍』。”
拼音 |
fú hǔ xiáng lóng |
注音 |
ㄈㄨˊ ㄏㄨˇ ㄒㄧㄤˊ ㄌㄨㄥˊ |
詞性 |
作賓語、定語;指人本事大 |
英文 |
overcome all difficulties |
年代 |
古代成語 |
解釋 |
伏:屈服;降:用用威力使屈服。用威力使猛虎和惡龍屈服。形容力量強大,能戰(zhàn)勝一切敵人和困難。 |
出處 |
清·吳璿《飛龍全傳》第二回:“豈不知俺趙匡胤是個打光棍的行手,憑你什么三頭六臂,伏虎降龍的手段,若遇了俺時,須叫他走了進來,爬了出去?!?/td>
|
例句 |
明代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:“宋江心下異議,遂與眾議定,一面上表請命,一面差人捎書與荊州招安司,將價值金帛當成贓物,名之曰『伏虎降龍』。” |
補充糾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