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臣之心
bù chén zhī xīn
heart of disloyalty
“不臣之心”的成語拼音為:bù chén zhī xīn,注音:ㄅㄨˋ ㄔㄣˊ ㄓ ㄒㄧㄣ,詞性:作賓語;指人的野心,年代:古代成語,出處:《三國志·魏書·二公孫陶四張傳》:“是時術(shù)陰有不臣之心,不利國家有長主,外托公義以答拒之。”《晉書·周處傳》:“聞敦有不臣之心,訪恆切齒。敦雖懷逆謀,故終訪之世未敢為非。”,基本解釋:不臣:不守臣子的本分,封建社會中不忠君。意指不忠君的思想。后也指犯上作亂的野心。,例句:后又結(jié)托朝貴,遂任顯官,統(tǒng)西州大軍二十萬,常有~?!锩鳌ち_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回
拼音 |
bù chén zhī xīn |
注音 |
ㄅㄨˋ ㄔㄣˊ ㄓ ㄒㄧㄣ |
詞性 |
作賓語;指人的野心 |
英文 |
heart of disloyalty |
年代 |
古代成語 |
解釋 |
不臣:不守臣子的本分,封建社會中不忠君。意指不忠君的思想。后也指犯上作亂的野心。 |
出處 |
《三國志·魏書·二公孫陶四張傳》:“是時術(shù)陰有不臣之心,不利國家有長主,外托公義以答拒之?!薄稌x書·周處傳》:“聞敦有不臣之心,訪恆切齒。敦雖懷逆謀,故終訪之世未敢為非?!?/td>
|
例句 |
后又結(jié)托朝貴,遂任顯官,統(tǒng)西州大軍二十萬,常有~。 ★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回 |
補(bǔ)充糾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