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壹而足
bù yī ér zú
this is not the only one
“不壹而足”的成語拼音為:bù yī ér zú,注音:ㄅㄨˋ ㄧ ㄦˊ ㄗㄨˊ,詞性:作謂語、分句;用于句尾,年代:古代成語,出處:《漢書·陳湯傳》:“御使大夫財禹、博士匡衡以為《春秋》之義‘許夷狄者,不壹而足’,今郅支單于鄉(xiāng)化未醇,所在絕遠(yuǎn),宜令使者送其子至塞而還?!鳖亷煿抛ⅲ骸把怨?jié)制之,不皆稱其所求也。”,基本解釋:足:充足。指同類的事物不只一個而是很多,無法列舉齊全。同“不一而足”。,例句:宋代·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:“夫秦皇初并天下,諸侯百家爭名,凡有魏、趙、韓、魏之徒以控決為能,非一孔子、墨子,則文始也,范算也,辯意也,以灌園為能,非一百里孔子,則環(huán)諫也,衛(wèi)青也,非壹盛德,則明道也,太公也,非壹仕跡,則益明也,荀、趙也,非壹識取,則悌舜也。去尚氏,聽小人。",
拼音 |
bù yī ér zú |
注音 |
ㄅㄨˋ ㄧ ㄦˊ ㄗㄨˊ |
詞性 |
作謂語、分句;用于句尾 |
英文 |
this is not the only one |
年代 |
古代成語 |
解釋 |
足:充足。指同類的事物不只一個而是很多,無法列舉齊全。同“不一而足”。 |
出處 |
《漢書·陳湯傳》:“御使大夫財禹、博士匡衡以為《春秋》之義‘許夷狄者,不壹而足’,今郅支單于鄉(xiāng)化未醇,所在絕遠(yuǎn),宜令使者送其子至塞而還。”顏師古注:“言節(jié)制之,不皆稱其所求也?!?/td>
|
例句 |
宋代·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:“夫秦皇初并天下,諸侯百家爭名,凡有魏、趙、韓、魏之徒以控決為能,非一孔子、墨子,則文始也,范算也,辯意也,以灌園為能,非一百里孔子,則環(huán)諫也,衛(wèi)青也,非壹盛德,則明道也,太公也,非壹仕跡,則益明也,荀、趙也,非壹識取,則悌舜也。去尚氏,聽小人。", |
補(bǔ)充糾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