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疾不徐
bù jí bù xú
neither too fast nor too slow
“不疾不徐”的成語拼音為:bù jí bù xú,注音:ㄅㄨˋ ㄐㄧˊ ㄅㄨˋ ㄒㄩˊ,詞性:聯(lián)合式;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處事掌握適度的節(jié)律不快不慢,年代:古代成語,出處:宋·黃庭堅《王純中墓志銘》:“君調(diào)用財力,不疾不徐,勞民勸功,公私以濟。”,基本解釋:疾:急速。徐:緩慢。不急不慢。指處事能掌握適度的節(jié)律,不太快或不太慢。,例句:唐代·杜牧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》之一:“庭風微繞韻皆同,葉墜欲遲不疾不徐。”
拼音 |
bù jí bù xú |
注音 |
ㄅㄨˋ ㄐㄧˊ ㄅㄨˋ ㄒㄩˊ |
詞性 |
聯(lián)合式;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處事掌握適度的節(jié)律不快不慢 |
英文 |
neither too fast nor too slow |
年代 |
古代成語 |
解釋 |
疾:急速。徐:緩慢。不急不慢。指處事能掌握適度的節(jié)律,不太快或不太慢。 |
出處 |
宋·黃庭堅《王純中墓志銘》:“君調(diào)用財力,不疾不徐,勞民勸功,公私以濟。” |
例句 |
唐代·杜牧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》之一:“庭風微繞韻皆同,葉墜欲遲不疾不徐?!?/td>
|
補充糾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