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友諒,沔陽漁家之子。祖先原本姓謝,因入贅陳家,才跟隨其姓。他少時讀書,略通文義。有一卜者在察看過其祖先的墓地之后說“:日后定會富貴。”陳友諒心中暗喜。他曾任縣里的小吏,但這并非他的目標。徐壽輝起兵后,陳友諒前去投靠,在徐的部將倪文俊手下管理文書檔案。
徐壽輝,羅田人,又名徐真一,以販布為生。元朝末年,盜賊四起,袁州和尚彭瑩玉以其妖術(shù)與麻城鄒普勝一起聚眾為亂,以紅巾為標志,他們覺得徐壽輝相貌不凡,便推舉他為首領(lǐng)。至正十一年(1351)九月,攻陷蘄水及黃州路,打敗元威順王寬徹不花。徐壽輝隨即以蘄水為都,自稱皇帝,國號天完,年號治平,以鄒普勝為太師。不久,攻陷饒、信。第二年又分兵四路出擊,連陷湖廣、江西各郡縣。然后攻克昱嶺關(guān)、杭州。另外率領(lǐng)趙普勝等攻陷太平等地,聲威大振。然而他們沒有遠大志向,所取之地都不能堅守。第二年,蘄水被元軍攻破,徐壽輝幸免逃脫。不久聲勢又起,遷都漢陽,但被丞相倪文俊控制。
十七年九月,倪文俊企圖謀殺徐壽輝,沒有成功,逃至黃州。當時陳友諒正隸屬倪文俊,因?qū)伊?zhàn)功,升為領(lǐng)兵元帥。于是陳友諒乘此機會殺掉倪文俊,吞并了他的軍隊,自稱宣慰使,隨即又稱平章政事。
第二年,陳友諒率軍攻陷安慶,又破龍興、瑞州。然后分兵攻取邵武、吉安,而自己則領(lǐng)兵進入撫州。不久,又破建昌、贛、汀、信、衢。
當時,長江以南只有陳友諒部最強。朱元璋攻取太平后,與他為鄰。陳友諒攻陷元池州,朱元璋派常遇春率軍前去攻打陳友諒,奪取池州。趙普勝是有名的驍將,號稱“雙刀趙”。開始與俞通海等駐扎巢湖,一起歸附朱元璋,后來叛歸徐壽輝。這時他正為陳友諒駐守安慶,多次引兵爭奪池州、太平,到處搶掠。朱元璋為此擔憂不已,于是引誘趙普勝的食客,讓他潛入陳友諒軍中去離間趙普勝。趙普勝沒有發(fā)覺,見到陳友諒的使者總是訴說自己的功勞,覺得自己有恩于陳,臉上露出悻悻的表情。陳友諒由此懷恨心中,懷疑他要背叛自己,便以會師為名,從江州突然來到安慶,趙普勝在雁汊以燒羊迎接,當他剛一登船,陳友諒便馬上殺了他,吞并其軍。然后以輕兵襲擊池州,被徐達等擊敗,參戰(zhàn)軍隊全軍覆沒。
當初陳友諒攻占龍江時,徐壽輝想遷都龍興,陳友諒不同意。不久,徐壽輝倉促從漢陽出發(fā),臨時駐扎江州。江州是陳友諒管轄之地,他命士兵埋伏在城外,然后將徐壽輝迎入城中,馬上緊閉城門,將徐壽輝所部全部消滅。隨即以江州為都,挾奉徐壽輝居于此地,而陳友諒則自稱漢王,設(shè)置王府官屬。然后挾持徐壽輝東下,進攻太平。但太平城堅不可拔,于是陳友諒軍便利用大型船只靠近西南城墻,士兵們順著船尾爬過矮墻進入城內(nèi),攻克太平城。此后,陳友諒便愈加驕狂。陳友諒部進駐采石磯后,他派遣部將假裝到徐壽輝面前陳述事情,趁機安排壯士用鐵器擊碎徐壽輝的腦袋。徐壽輝一死,陳友諒便以采石五通廟為行殿,即皇帝位,國號漢,改元大義,太師鄒普勝以下都是以前的舊官。陳友諒即位之日正巧遇上大風大雨,群臣們排列在沙岸上向他道賀,沒能按禮儀行事。
陳友諒性情強硬而多疑,喜歡以權(quán)術(shù)控制部下。他已自稱皇帝,而且盡占江西、湖廣之地,便自恃兵力強大,想向東攻取應(yīng)天。朱元璋擔心陳友諒與張士誠聯(lián)合,于是設(shè)計命陳友諒的老朋友康茂才寫信引誘他,讓他迅速趕來。陳友諒果然率水師東下,到達江東橋,呼叫康茂才,無人答應(yīng),才知道自己被騙了。雙方戰(zhàn)于龍灣,陳友諒大敗,因為潮落,船被擱淺,死者無數(shù),喪失戰(zhàn)艦數(shù)百艘,陳友諒只得坐小船逃走。張德勝乘勝追擊,在慈湖將其打敗,焚燒其船。馮國勝率五路大軍乘勝追擊,陳友諒派出皂旗軍迎戰(zhàn),又被大敗。于是陳友諒放棄太平,逃至江州。朱元璋軍乘勝攻取安慶,陳友諒的部將于光、歐普祥都繳械投降。第二年,陳友諒派兵再次攻陷安慶。朱元璋親自率軍討伐,恢復(fù)安慶,長驅(qū)直入抵達江州。陳友諒戰(zhàn)敗,連夜攜妻帶子逃往武昌。他的部將吳宏以饒州投降,王溥以建昌投降,胡廷瑞以龍興投降。
陳友諒眼見其疆土日益減少,十分憤怒,于是制造了數(shù)百艘樓船。這些船均高數(shù)丈,用丹漆粉飾,每艘船都有三層,設(shè)有走馬棚,船上船下人語之聲互不相聞,櫓箱都用鐵裹住,然后船載家屬百官,盡發(fā)精銳進攻南昌,飛梯沖車,百路并進。朱元璋的堂侄朱文正及鄭愈堅守南昌三個月,朱元璋親自率軍前去援救,陳友諒聽說朱元璋將到,便撤除對南昌的包圍,向東出鄱陽湖,與朱元璋在康郎山相遇。陳友諒集合巨艦,以連鎖為陣。朱元璋軍不能仰攻,連戰(zhàn)三日,損兵折將,漸感不支。但是不久,刮起了東北風,朱元璋便下令放火焚燒陳友諒的船只,其弟陳友仁等都被燒死。陳友仁號稱五王,瞎一眼,卻智勇雙全,他死后,陳友諒為之喪氣。在這場戰(zhàn)斗中,朱元璋船雖小,卻輕便易行;陳友諒雖是巨艦,卻不能進退自如,故而戰(zhàn)敗。
朱元璋的坐船是白桅桿,陳友諒便與其將士約定第二天集中兵力猛攻白桅船。朱元璋知道后,下令將所有船的桅桿都漆成白色。第二天再戰(zhàn),從早晨到中午,陳友諒軍大敗。陳友諒想退保革奚山,但朱元璋已預(yù)先扼住湖口,攔截其退路。在堅持數(shù)日之后,陳友諒與眾將商量擺脫困境的對策。右金吾將軍說“:既然出湖困難,我們就應(yīng)當焚船登陸,直奔湖的南岸以圖再舉?!弊蠼鹞釋④娬f“:這是向敵人示弱,他們利用步騎追趕我軍。
進退之間我們將失去自己的地盤,大勢也將去也?!标愑颜彶荒茏鞒鰶Q定,既而說道“:右金吾將軍所言有理?!弊蠼鹞釋④娨蚱湟庖娢幢徊杉{,便率所部投降了朱元璋;右金吾將軍知悉后,也率部投降。陳友諒處境更加困難。朱元璋給陳友諒寫了兩封信,信的內(nèi)容大致如下:“我想與你約定,你我各安一方,以待天命。你卻盤算失誤,企圖加害于我。我軍只以少量兵力,便攻取了你龍興十一郡,你還不悔過,重新挑起戰(zhàn)端。首先被困在洪都,再敗于康郎,骨肉將士被葬身于火海。你即便僥幸生還,但也應(yīng)當取消帝號,坐待真正的主子,不然將會喪家滅姓,到那時就悔之晚矣?!标愑颜徥盏叫藕笈豢啥?,不予回信。時間一久,陳友諒軍中糧食漸絕,只得突圍沖出湖口。朱元璋的將領(lǐng)們從上游加以攔截,雙方大戰(zhàn)于涇江口,漢軍且戰(zhàn)且走,但日落之時仍未能擺脫。陳友諒當時從船中伸出頭來,指揮作戰(zhàn),卻被飛箭射中,貫穿頭顱,陳友諒當即死去。頓時,陳友諒軍土崩瓦解,太子陳善兒被擒,太尉張定邊趁夜挾持陳友諒的次子陳理,載上陳友諒的尸體逃回武昌。陳友諒生前生活奢侈,曾經(jīng)制造了一張鏤金床,做工非常精巧,宮中其他器物也是一樣。他死后,江西行省將鏤金床獻給朱元璋,朱元璋感嘆道:“這張床與孟日永的七寶便壺有什么不同呢?”然后下令有關(guān)官員將它熔掉。陳友諒僭稱皇帝共四年。
陳友諒之子陳理回到武昌,繼承偽位,改元德壽。這年冬天,朱元璋親征武昌。第二年二月再次親征。陳理的丞相張必先從岳州前來援救,暫駐洪山。常遇春擊敗并擒獲了他,將他綁在城下示眾。張必先是一名驍將,在軍中號稱“潑張”,深得重任。他被擒之后,城中將士驚慌失措,許多人因此想投降朱元璋。朱元璋便派遣陳友諒的舊臣羅復(fù)仁入城前去招降陳理。陳理于是投降,進入軍門,俯伏于地不敢抬頭。朱元璋見陳理年幼弱小,便將他扶起,握著他的手說:“我不會將你治罪的?!备畮熵斘锶螒{陳理選取,隨即返回應(yīng)天,授陳理為歸德侯。
陳友諒跟隨徐壽輝時,其父陳普才曾阻止過他,他不聽。待他顯貴后,前去迎接其父。陳普才說道:“你違背我的話,我如果跟隨你去,還不知道自己會死在哪里?。 标惼詹庞形遄樱洪L子友富,次子友直,三子友諒,四子友仁,五子友貴。陳友仁、陳友貴已戰(zhàn)死于鄱陽湖。朱元璋平定武昌后,封陳普才為承恩侯,陳友富為歸仁伯,陳友直為懷恩伯,追贈陳友仁為康山王,命有關(guān)官員立廟祭祀,并將陳友貴附祭。陳理住在京城,一直悶悶不樂,有時還口出怨言。太祖說:“這只是小孩所犯的過錯,恐怕他會受到小人的欺騙誘惑,不能牢記朕對他的恩典,還是應(yīng)當讓他遠離京城為好?!焙槲湮迥?1372),陳理及歸義侯明升一起遷居高麗,太祖命元朝降臣樞密使延安答理護送他們,并賞賜高麗王羅綺,讓其善待他們。太祖將陳普才等也遷居滁陽。
張士誠,小名張九四,泰州白駒場亭人。有三個弟弟,都以撐船運鹽為業(yè),他們利用這一職業(yè)營私獲利。張士誠平時經(jīng)常施舍錢財,因此很得人心。他經(jīng)常賣鹽給一些有錢人家,那些有錢人家卻總是欺侮他,有的還欠錢不還。其中有一個叫丘義的弓箭手欺侮張士誠尤其厲害。張士誠對此十分憤怒,于是帶領(lǐng)他的弟弟及壯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殺死丘義,消滅那些欺侮過他的有錢人家,并放火燒掉了他們的房屋。然后進入鄰郡,招集青年起兵。當時鹽丁們正為重役所苦,便共推張士誠為首領(lǐng),攻陷泰州。高郵守將李齊招降了他,后又反叛,殺掉行省參政趙璉,并攻陷興化,在德勝湖設(shè)立防衛(wèi)柵欄,此時張士誠部已有萬余人。元朝以萬戶官職招降,張士誠拒不接受。他誘殺了李齊,襲據(jù)高郵,自稱誠王,僭號大周,年號天..。當年是至正十三年(1353)。
第二年,元右丞相脫脫統(tǒng)領(lǐng)大軍出討,數(shù)敗張士誠,包圍高郵,毀其外城??删驮诟哙]城即將被攻下時,元順帝聽信讒言,解除了脫脫的兵權(quán),并削其官爵,用其他將領(lǐng)代替了他。張士誠乘此間隙奮起還擊,元軍潰敗而去,于是張士誠軍又興盛起來。一年后,淮東發(fā)生饑荒,張士誠便派其弟張士德從通州渡江進入常熟。
十六年二月,攻陷平江,同時攻陷湖州、松江及常州諸路。改平江為隆平府,張士誠從高郵遷都至此,將承天寺作為府第,他踞坐在大殿中,將三支箭射在正梁上作為標志。當年,朱元璋也攻下集慶,派楊憲送信通好張士誠,他在信中說道“:昔日隗囂稱雄于天水,今日足下也據(jù)姑蘇稱王,事勢相等,我深為足下高興。睦鄰守境,這是古人所重視的,我非常羨慕。但愿從今天起我們能信使往來,不為讒言所惑,以生邊釁?!睆埵空\收到信后,扣留楊憲,不給回信。不久,派水師進攻鎮(zhèn)江,徐達在龍?zhí)秾⑵鋼魯?。然后朱元璋派徐達及湯和進攻常州,張士誠軍趕來支援,大敗,失去張、湯二將。張士誠這才寫信求和,請求每年納粟二十萬石,黃金五百兩,白金三百斤。朱元璋復(fù)信,責成他放回楊憲,每年繳納粟五十萬石,張士誠又不予回信。
當初,張士誠攻取平江后,即以兵進攻嘉興。元守將苗帥楊完者數(shù)敗其兵。張士誠于是派張士德從小路攻破杭州,楊完者率兵回援,張士德再敗返回。第二年,耿炳文攻取長興,徐達攻取常州,吳良等攻取江陰,張士誠部四面受阻,勢力日漸縮小。不久,徐達率兵巡行宜興,進攻常熟,張士德迎戰(zhàn)失敗,被前鋒趙德勝所擒。張士德,小名張九六,善戰(zhàn)有謀,在軍中很得人心,浙西之地都是他略定的,被擒后,張士誠大為沮喪。朱元璋想扣留張士德以招降張士誠,張士德卻偷偷給張士誠寫了一封信,讓他投降元朝。張士誠于是決定降元,江浙右丞相達識帖睦邇替他在朝中說話,授張士誠為太尉,對其部將官吏都授以官職。張士德后來在金陵絕食而死。張士誠雖然取消了偽號,但卻像以前一樣仍擁有軍隊、土地。達識帖睦邇在杭州與楊完者發(fā)生隔閡,暗地里招來張士誠的軍隊,張士誠派史文炳襲殺了楊完者,然后占據(jù)了杭州。元順帝派使臣前來征糧,賜給張士誠龍衣御酒,張士誠從海路輸送十一萬石糧食至大都,以后每年如此。不久張士誠漸漸驕傲起來,命其部下為他歌功頌德,希望封王授爵,未被允許。
二十三年九月,張士誠重新自立為吳王,尊其母曹氏為王太妃,設(shè)置官屬,在城中另修府第,以張士信為浙江行省左丞相,將達識帖睦邇幽禁于嘉興。元朝來征糧時,張士誠不再繳納。參軍俞思齊,字中孚,泰州人,勸諫張士誠道:“以前為盜賊,可以不進貢;而今為人臣,不進貢可以嗎?”張士誠聽后大怒,將桌子推倒在地,俞思齊馬上借口生病離去。這個時候,張士誠所據(jù)之地,南抵紹興,北逾徐州,到達濟寧的金溝,西到汝、潁、濠、泗,東臨海邊,二千多里,擁兵數(shù)十萬。張士誠以張士信及女婿潘元紹為心腹,左丞徐義、李伯升、呂珍為爪牙,參軍黃敬夫、蔡彥文、葉德新負責謀議之事,元朝學(xué)士陳基、右丞饒介主管文獻書籍。張士誠喜歡招待賓客,還贈送很多車馬、居室及其他器物,所以寓居他鄉(xiāng),流落在外的人紛紛歸附張士誠。
張士誠的為人,外表遲重寡言,似有氣量,但實際上卻無遠大圖謀。他占據(jù)吳中后,吳境太平已久,人丁興旺,張士誠日漸奢侈放縱,政事松懈。張士信、潘元紹尤其喜歡聚斂財寶,金玉珍寶、古代法書帖及名畫,無不收羅家中,而且日夜以歌舞自娛。將帥也懶散松懈,不聽命令,每有攻戰(zhàn),總是自稱有病,被授予官爵田宅之后才肯領(lǐng)命出征。到軍中去時,裝載妻妾奴婢、樂器的車輛絡(luò)繹不絕,一路之上,或者大會游談之士,或者賭博踢球,都不將軍務(wù)放在心中。等到喪師失地返回后,張士誠一概置之不問,不久,又重新將其任命為將領(lǐng)。全軍上下嬉娛,直到滅亡。
朱元璋與張士誠邊境相接。張士誠屢次以兵進攻常州、江陰、建德、長興、諸全等地,都不利而歸。而朱元璋派邵榮攻湖州,胡大海攻紹興,常遇春攻杭州,也都不能攻下。廖永安被捉,謝再興叛降張士誠,當時朱元璋正與陳友諒相持不下,無暇顧及。陳友諒也派使者約張士誠夾攻朱元璋,而張士誠則僅想守境觀變,所以雖然答應(yīng)了使者,其軍隊卻不采取行動。朱元璋平定武昌,率師返回,便立即命令徐達等進取淮東,攻克泰州、通州,圍攻高郵。張士誠率水師溯江而上,前來支援,朱元璋親自率軍將他擊回。徐達等攻占高郵,奪取淮安,將淮北之地全部平定。然后將檄文傳至平江,歷數(shù)張士誠八條罪狀。徐達、常遇春率軍自太湖直趨湖州,吳軍迎戰(zhàn)于毗山,又戰(zhàn)于七里橋,都被打敗,于是徐達、常遇春包圍了湖州。張士誠派朱暹、五太子等率兵六萬前來援救,駐扎在舊館,筑起五寨以自衛(wèi)。徐達、常遇春則筑成十處堡壘,斷其糧道。張士誠獲知事情緊急,親自督兵來戰(zhàn),敗于皂林。其將徐志堅敗于東遷,潘元紹敗于烏鎮(zhèn),升山水寨、陸寨全被攻破,舊館外援斷絕,五太子、朱暹、呂珍都繳械投降。五太子是張士誠的養(yǎng)子,身材短小精悍,卻能平地躍起一丈多,又善于潛水,呂珍、朱暹都是有經(jīng)驗、善于作戰(zhàn)的老將,現(xiàn)在都投降了。徐達得以巡行湖州,守將李伯升以城投降,嘉興、松江等相繼投降。潘原明也以杭州城降于李文忠。
二十六年一月,朱元璋大軍進攻平江,筑起長墻圍困平江。張士誠拒守數(shù)月之后,朱元璋派人送信招降他,信中寫道“:古之豪杰,都以敬畏上天、順從民意為賢能,以保全自身及家族為明智,漢代竇融、宋代錢亻叔就是如此。你應(yīng)當三思,不要自取滅亡,為天下人恥笑?!睆埵空\不予回信,屢次突圍決戰(zhàn),都被打敗。李伯升知道張士誠已很困乏,便派與自己交好的食客越過城墻,前去勸說張士誠:“當初你所依賴的湖州、嘉興、杭州,現(xiàn)在都已失去了。你獨守此城,恐怕事變將會在城中發(fā)生,到那時你雖想死,卻不能死。還不如順從天命,派使者去金陵,說你之所以歸順是為了挽救城中百姓,然后打開城門,幅巾待命,應(yīng)當不會失去萬戶侯之職。況且你的地盤,就好像你在玩一種賭輸贏的游戲,得人之物而又失去它,對你又有什么損害呢?”張士誠仰視良久之后說道“:我會考慮這件事的?!庇谑侵x客,卻仍不投降。張士誠以前有一支勇勝軍號稱“十條龍”,個個驍猛善戰(zhàn),每次披上銀鎧錦衣投入戰(zhàn)斗,現(xiàn)在也都戰(zhàn)敗,在萬里橋下溺死。最后丞相張士信也中炮而死,城中喧鬧紛亂,已無斗志。二十七年九月,平江城被攻破,張士誠聚集余部戰(zhàn)于萬壽寺東街,士兵卻都四散逃走。張士誠只得倉惶逃回府第,關(guān)門自縊,被舊部將趙世雄解救。大將軍徐達多次派李伯升、潘元紹等去傳達其旨意,張士誠總是閉目不答,后來被抬出葑門,進入船中,不再進食。到金陵后,竟自縊而死,時年四十七歲。朱元璋下令備置棺材,將他埋葬。
張士誠被圍困時,對其妻劉氏說:“我如果兵敗將死,你們怎么辦呢?”劉氏答道:“你不用擔心,妾一定不會背棄你?!比缓罅钊嗽邶R云樓下堆積干柴。城被攻破時,劉氏將群妾驅(qū)趕上樓,命養(yǎng)子張辰保放火燒樓,自己也自縊而死。劉氏有兩個幼子藏匿于民間,后來不知所終。在此之前,黃敬夫等三人掌權(quán)管事,吳人知道張士誠必敗,所以民間流傳有“黃菜葉”的十七字歌謠,后來他的死應(yīng)驗了這一傳說。
張士誠自起兵到滅亡,共十四年。
方國珍,黃巖人。身材高大,面色黝黑,體白如瓠,力賽奔馬。世代以行船海上販鹽為業(yè)。元至正八年(1348),有一個名叫蔡亂頭的人,在海上打劫財物,官府派兵追捕他。方國珍的仇家便告發(fā)他通寇,方國珍殺死仇家,與其兄方國璋、其弟方國瑛、方國珉逃亡海上,聚集數(shù)千人,搶劫過往船只,阻塞海路。行省參政朵兒只班率軍征討,兵敗,被方國珍所捉。方國珍迫使其請命于朝廷,授他為定海尉,不久反叛,侵犯溫州。元朝以孛羅帖木兒為行省左丞,督軍前往征討,也兵敗被捉。元朝只得派大司農(nóng)達識帖睦邇再次招降他。不久,汝、潁之地兵起,元朝招募水師防守長江。方國珍心中疑懼,重新反叛,誘殺臺州路達魯花赤泰不華,逃亡入海。后來派人潛至京城,賄賂朝中權(quán)貴,允許他投降,授為徽州路治中。方國珍拒不聽命,率軍攻陷臺州,焚燒蘇之太倉。元朝又以海道漕運萬戶之職招降他,方國珍這才投降,并接受這一官職。不久進升行省參政,派兵進攻張士誠,張士誠派遣將領(lǐng)在昆山抵御。方國珍七戰(zhàn)七捷,直到張士誠也投降,才停戰(zhàn)退兵。
在此之前,天下太平,方國珍兄弟帶頭騷亂海上,官府憚于用兵,一意進行招撫。只有都事劉基認為方國珍是首逆,而且屢降屢叛,不可饒恕,但朝議時沒有聽從他的意見。方國珍授官之后,據(jù)有慶元、溫、臺之地,更加強大,不可控制。方國珍開始作亂時,元朝發(fā)出空名宣詔數(shù)十道,招募人們?nèi)ミM攻賊寇,許多海濱壯士響應(yīng)招募,并為此立功,可是負責此事的官員接受重賄,總是不給這些人應(yīng)有的賞賜,有一家為此死去幾個人,卻得不到官職。但對方國珍之徒,卻一再招撫,都升為大官。因為這樣,百姓都羨慕當強盜,跟隨方國珍的人日益增多。元朝失去江、淮后,只得憑借方國珍的船只使海運暢通,便又以官爵籠絡(luò)他,這樣海運無事。有一個名叫張子善的人,喜愛縱橫之術(shù),勸說方國珍率軍溯江而上,窺視江東,北奪青、徐、遼海。方國珍回答說“:我還沒有這么大的志向。”然后謝之離去。
朱元璋攻取婺州后,派主簿蔡元剛出使慶元。方國珍與其下屬商量道“:江左號令嚴明,恐怕不能與他對抗。況且與我為敵的,西有吳,南有閩。不如暫且表示順從,借此作為聲援以觀其變?!毕聦儆X得他說的在理。于是,方國珍派使者給朱元璋送信,并奉獻黃金五十斤,白金五十斤,有花紋的絲織品一百匹。朱元璋又派鎮(zhèn)撫孫養(yǎng)浩回訪他。方國珍請求進獻溫、臺、慶元三郡,并派次子方關(guān)作為人質(zhì)。朱元璋沒接受人質(zhì),而且給予厚賜,將他送回;又派博士夏煜前去,拜方國珍為福建省平章事,其弟方國瑛為參知政事,方國珉為樞密分院僉事。方國珍名義上奉獻三郡,實則心存二心,待夏煜到后,他詐稱有病,自言年老不能稱職,只接受平章印章及誥命。朱元璋覺察到這種情況,便寫信告誡方國珍說:“我開始認為你是識時務(wù)的豪杰,這才命你專制一方。你卻居心叵測,想探聽我的虛實便派你兒子來,想推卻所封官爵則自稱年老有病。歷來聰明者可轉(zhuǎn)敗為功,賢能者可因禍得福,你好好想想吧?!碑敃r方國珍年年修造海船,為元朝漕運張士誠的十多萬石粟到京城,元朝因此多次提升方國珍,直到命他為江浙行省左丞相衢國公,分管慶元,方國珍也受之如故;而對朱元璋卻以甜言蜜語加以謝絕,表示絕無依附之意,收到朱元璋的信,竟然不打開看。朱元璋又寫信勸說道“:?;谥琳\之心,禍生于反復(fù)無常,隗囂、公孫述兩人就可作為前車之鑒。大軍一出,就不再是用空話可以解救的了?!狈絿浼几F了,又裝出一副驚慌害怕的樣子來謝罪,并進獻一匹鞍上飾有黃金寶物的馬,朱元璋又沒有接受。
不久,苗將蔣英等反叛,殺死胡大海,帶著胡大海的首級投奔方國珍,方國珍拒不接納,蔣英等便從臺州逃往福建,駐守臺州的方國璋率軍中途攔截,方國璋兵敗被殺,朱元璋派使者前去悼祭。一年后,溫州人周宗道以平陽來降,方國珍的堂侄方明善當時駐守溫州,便派兵爭奪平陽,參軍胡深將其擊敗,然后攻下瑞安,進兵溫州。方國珍這時害怕了,請求每年供給朱軍白金三萬兩,待攻下杭州時,馬上納土前來歸附,朱元璋這才下詔令胡深班師返回。
吳元年(1367)攻克杭州后,方國珍據(jù)境自如,派間諜借向朱元璋進獻之名,偵察對方力量,又屢次通好于擴廓帖木兒及陳友諒,企圖互為掎角。朱元璋獲悉之后大怒,派人送去書信,歷數(shù)他的十二條罪狀,又索取軍糧二十萬石。方國珍為此召集部屬商議,郎中張本仁、左丞劉庸等都認為不能順從。唯有一個名叫丘楠的獨自爭辯道“:你們所言都不是方公之福啊。只有明智可以解決事情,只有講信用可以守住疆土,只有有理有利才可以用兵。公經(jīng)營浙東十多年了,可總是遷延不決,猶豫再四,計不早定,這不可以說是明智。既然答應(yīng)朱元璋投降,卻又違背他,這不可以說是有信用。朱元璋派軍征戰(zhàn),有他的理由,因為我們確實有負于他,這不可以說是有理。你扶服請命,幸運的話他還會將你看作是錢亻叔啊?!狈絿洳宦爠窀?,只是日夜運送珍寶,修造船只,為避走海上做準備。
九月,朱元璋已攻克平江,命參政朱亮祖進攻臺州,方國瑛迎戰(zhàn),戰(zhàn)敗逃走。朱亮祖又攻克溫州。征南將軍湯和率大軍長驅(qū)直入抵達慶元,方國珍率部逃亡入海,又被追兵在盤嶼打敗,其部將相繼投降。湯和多次派人向方國珍說明順從與抗拒的不同后果,方國珍這才派兒子奉表乞降,說道:“臣聽說天無所不蓋,地無所不載,王者體天法地,對人無所不容。臣長期以來蒙受主上的寬待之恩,不敢做出自絕于天地的事,因此一陳愚衷。臣本是庸才一個,遇上這多事之秋,起兵于海島,沒有父兄之力相助,又沒有帝制自為的野心。當主上率軍浩浩蕩蕩到達婺州時,愚臣馬上派兒子前去侍奉,就已經(jīng)知道主上會有今天,我將如依日月之余光,望雨露之余潤。而主上推誠布公,派我駐守鄉(xiāng)郡,就像以前吳越一樣。臣遵奉條約,不敢妄生枝節(jié)。只因堂侄性情暴躁,偷偷挑起釁端,煩勞問罪之師,我心里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,因此派守軍出迎。然而最后還是飄浮入海,為什么呢?孝子對于父親的責罰,如果是輕微的杖責便接受,如果是重杖的話便會逃避,臣的事情就與這種情況相類似。我想馬上自縛去朝廷請罪,又惟恐遭斧鉞之誅,假使天下后世不知道臣得罪你有多深,將會說主上之心不能容臣,這豈不會連累天地之大德嗎?”以上這些話大概都是出自方國珍的部下詹鼎之口。
朱元璋看后,覺得方國珍可憐,便賜信說道“:你違背我的告誡,不馬上收手歸命,反而流入海上,負恩實在太多。今天你已走投無路,又情詞懇切,我理當以你此誠為誠,不以前過為過,你不要自起疑心?!庇谑谴叽俜絿淙氤菀姡斆尕焸渌馈埃耗銇淼貌皇翘砹藛??”方國珍頓首拜謝,授為廣西行省左丞,只享食祿而不上任,數(shù)年之后,死于京城。
其子方禮,任廣洋衛(wèi)指揮僉事;方關(guān),任虎賁衛(wèi)千戶所鎮(zhèn)撫。方關(guān)之弟方行,字明敏,善于寫詩,宋濂曾經(jīng)稱贊過他。
明玉珍,隨州人。身長八尺,目為雙瞳仁。與家鄉(xiāng)父老共起兵千余人,駐青山。徐壽輝稱帝,派人招引玉珍,明玉珍便率眾降。至正十七年(1357)襲取重慶,受壽輝職為隴蜀行省右丞。二十年,陳友諒殺徐壽輝自立,明玉珍便自立為隴蜀王,以劉楨為參謀。
劉楨,字維周,瀘州人。元朝進士。曾為大名路經(jīng)歷,后棄官在家。明玉珍進攻重慶,經(jīng)過瀘州時,部將劉澤明向他推薦劉楨。明玉珍前去會見,與劉楨交談之后,十分高興,當日就將劉楨迎至船中,尊敬備至。次年,劉楨避開眾人勸說明玉珍“:西蜀地勢優(yōu)越,大王如果占據(jù)了它,休養(yǎng)傷殘將士,起用賢人統(tǒng)率軍隊,便可以建立不世功業(yè)。而如果不在此時稱帝來維系人心,一旦將士思念鄉(xiāng)土,軍隊就會像瓦一樣破碎,像星星一樣離散,到那時大王靠什么去建立國家呢?”明玉珍覺得他說的有理,便與部眾商議,于二十二年(1362)春在重慶即皇帝位,國號夏,建元天統(tǒng)。立其妻彭氏為皇后,兒子明升為太子。仿效周制,設(shè)立六卿,以劉楨為宗伯。將蜀地分為八路,更改府州縣的官名。蜀軍與他國軍隊相比較弱,能夠作戰(zhàn)的兵力不足萬人。明玉珍素無遠謀,然而性情節(jié)儉,十分好學(xué),禮賢下士。即位之后,設(shè)立國子監(jiān),教育公卿子弟,設(shè)提舉司教授,建造社稷宗廟,尋求雅樂,開設(shè)進士科舉,確定賦稅額為十中取一。蜀人全都因此安居樂業(yè)。以上這些措施都是劉楨為他謀劃的。
第二年,明玉珍派萬勝從界首出發(fā),鄒興從建昌出發(fā),指揮李某從八番出發(fā),分道進攻云南,其中兩路都未到達,只有萬勝獨自率軍深入,元朝梁王逃駐金馬山。一年后,梁王挾制大理軍隊進攻萬勝,萬勝因為孤軍無援而率軍返回。明玉珍又派遣鄒興攻取巴州。時間一久,又將六卿改為中書省樞密院,改任冢宰戴壽、司馬萬勝為左、右丞相,司寇向大亨、司空張文炳為知樞密院事,命司徒鄒興鎮(zhèn)守成都,吳友仁鎮(zhèn)守保寧,司寇莫仁壽鎮(zhèn)守夔關(guān),三人均為平章事。
這一年,明玉珍派萬勝攻到興元,然后派參政江儼與太祖通好。太祖派都事孫養(yǎng)浩回訪,太祖在給明玉珍的信中寫道“:足下處于西蜀,我則住在江左,這與漢末的孫、劉兩人相似。近來王保保率領(lǐng)鐵騎勁兵,虎踞中原,其志向恐怕不在曹操之下,如果他有像許攸、荀..一樣的謀臣,有如張遼、張..一樣的猛將,我們兩人怎能高枕無憂呢?我與足下實為唇齒相依的鄰居,但愿能以孫、劉兩人互相兼并爭斗作為教訓(xùn)?!睆拇艘院?,雙方信使往來不絕。
二十六年春,明玉珍重病在身,將戴壽等召來說道:“兩蜀地勢險固,你們?nèi)裟芡膮f(xié)力,輔佐我兒,則可以自守。不然的話,將來不知會發(fā)生什么事情?!泵饔裾淙ナ?。稱帝共五年,死時三十六歲。
明玉珍之子明升即位,改元開熙,將明玉珍葬于江水之北,稱為永昌陵,廟號太祖。明升尊奉母親彭氏為皇太后,共同聽政。明升剛剛十歲,各大臣都很粗暴,不肯居于他人之下。而萬勝與張文炳之間存有隔閡,萬勝暗中派人殺死張文炳。張文炳曾善待明玉珍的養(yǎng)子明昭,所以明昭又假托彭氏旨意,吊死萬勝。萬勝為明氏立功最多,他被吊死,蜀人大多同情他。吳友仁以清君側(cè)為名,從保寧傳來檄文聲討明昭。明升命戴壽前去討伐。吳友仁給戴壽寫信說道“:不殺明昭,眾心不服。如果明昭早晨被處死,我傍晚將會趕到。”戴壽于是奏請?zhí)幩烂髡?,吳友仁則入朝謝罪。于是諸大臣各司其職,而吳友仁更加專橫放縱,致使國權(quán)旁落,國勢日益不振。萬勝死后,劉楨為右丞相,三年之后也去世。這一年,明升派使者告哀于朱元璋,不久,又派使者前去問候。朱元璋也派侍御史蔡哲回訪。
洪武元年(1368),太祖攻克元朝都城,明升送信祝賀。第二年,太祖派使臣前來征求木材。明升便將蜀地特產(chǎn)一并獻上。太祖以璽書作答。這年冬天,太祖派楊王景諭示明升回京復(fù)命,明升拒不聽從。楊王景又寫信給明升道:
“古之從政治國者,同力度德,同德度義,故而能身家兩全,流芳百世,反之則敗。足下如此年幼,便繼承先人功業(yè),占據(jù)巴、蜀,卻不考慮長遠之計,而聽從群屬之言,認為有了瞿塘、劍閣之險,便可一夫當關(guān),萬夫莫開。這些都是他們不懂時勢變化,將使足下蒙受傷害的言論啊。昔日占據(jù)蜀地最強大者,莫過于漢昭烈。而且有諸葛武侯輔佐,考核守官,訓(xùn)練士卒,物資不足,均取于南詔。但是仍然朝不謀夕,僅能自保而已。而今足下的疆域,南不過播州,北不過漢中,以此求彼,相隔萬里,而想憑借一隅之地,延長頃刻壽命,可以說這是明智嗎?
“我主上仁圣威武,神明感動,對于順從歸附者無不施以恩惠,而對于頑固背棄者才出兵征討。因為足下的先人曾通好我主上的緣故,而不忍用兵,屢次派人向你諭示此意。又因足下年紀尚幼,從未經(jīng)歷事變,惟恐你受狂言迷惑,喪失長遠之計,又派楊王景前去面諭禍福。我主上仁德深厚,待明氏實在不薄,足下難道能不深念于心?
“而且以往陳、張之輩,竊據(jù)吳、楚,造船堵塞江河,糧食堆積如山,又有強將勁兵,因此自謂無敵。但是鄱陽湖一戰(zhàn),陳友諒被殺,我軍隨即東征,張氏投降。此非人力所為,實乃天命所歸啊。足下是怎樣看待此事的呢?
“陳友諒之子竄歸江夏,王師前往征伐,陳友諒之子走投無路,被迫投降。我主上寬恕其罪,并剖符賜爵,恩榮之盛,天下所知。足下未犯像他那樣的過錯,如能幡然醒悟,自求多福,則必定可以享受土地之封,保住先人之祀,世代不絕,這么做豈不是明智之舉嗎?如果你一定要逞強一隅,茍延頃刻,就好像魚兒浮游于沸騰的鼎水,燕子在危險的帷幕上筑巢一樣,大難將至,而恬不自知。楊瞡惟恐大兵一到,凡是現(xiàn)在為足下出謀劃策之人,他日也許會為自身打算,各自求取富貴。到了那時,你們老母弱子,何處才能安身呢?其中的禍福利害,一目了然,足下好好想想吧?!?/p>
明升最終還是未聽從勸告。
又過了一年,興元守將獻城投降。吳友仁幾次前往進攻,都未能攻克。這一年,太祖為征伐云南,派遣使者前往借路,明升拒不遵從詔令。
四年(1371)正月,太祖命征西將軍湯和偕副將軍廖永忠等率水師由瞿塘直趨重慶,前將軍傅友德偕副將軍顧時等率步兵、騎兵由秦、隴直趨成都,征伐蜀。當初,戴壽對明升說道:“以王保保、李思齊的強大,仍不能與明軍對抗,何況我們蜀地呢?一旦出現(xiàn)緊急情況,我們怎么去應(yīng)付呢?”吳友仁則說:“你說得不對,我們蜀地依山傍水,非中原能比,不如對外結(jié)交友邦,對內(nèi)則修整軍備。”明升認為他說的在理,于是便派莫仁壽用鐵索橫斷瞿塘峽口?,F(xiàn)在又命戴壽、吳友仁、鄒興等增兵援助。北倚羊角山,南倚南城砦,鑿穿兩岸石壁,牽引鐵索成為鐵橋,使用木板安置炮彈來抵御敵軍。湯和率軍到達,不能前進。傅友德偵察到階、文沒有防備,便進軍將其攻破,又攻克綿州。戴壽于是留下鄒興等防守瞿塘,而自己則與吳友仁返回,會合向大亨軍援救漢州。幾次交戰(zhàn)均遭大敗,戴壽、向大亨逃往成都,吳友仁逃往保寧。當時廖永忠也已攻破瞿塘關(guān)。飛橋鐵索均被燒斷,鄒興中箭而死,夏軍皆潰。明軍然后攻下夔州,駐扎銅羅峽。明升大為恐懼,右丞劉仁勸他逃奔成都。明升之母彭氏哭道:“我們可以去成都,但這也只能延長旦夕壽命。因為大軍所過,勢如破竹,我們不如早一點投降,以挽救百姓的性命?!庇谑桥汕彩拐邤y帶奏章前去乞降。明升反綁雙手、車載棺材,與母親彭氏及官屬前往軍門投降。湯和接受璧玉,廖永忠則為他解開綁繩,秉承太祖旨意,對其加以撫慰,并下令諸將對他們不得有所侵擾。而戴壽、向大亨也以成都降于傅友德。明升等全被押送京城,禮臣奏道“:皇帝御臨奉天殿,明升等俯伏待罪于午門外,有關(guān)官員宣讀赦免詔令,就像從前孟永日降宋一樣。”太祖說道:“明升年幼弱小,凡事聽由臣下,與孟永日不同,所以應(yīng)當免去他伏地上奏待罪之儀?!碑斎?,太祖授明升為歸義侯,并賜居京城。
十月,湯和等全部平定川、蜀諸郡縣,在保寧逮捕吳友仁,然后班師回朝。戴壽、向大亨、莫仁壽都鑿船自沉而死。
丁世貞是文州守將,傅友德進攻文州,丁世貞據(jù)險力戰(zhàn),汪興祖戰(zhàn)死。文州失陷,丁世貞逃走。不久又率軍攻破文州,殺死朱顯忠,傅友德將其擊走。夏亡之后,丁世貞聚集余部圍攻秦州五十日。戰(zhàn)敗,夜宿梓潼廟,被其部下所殺。吳友仁被押至京城,太祖認為他騷擾漢中,首先挑起戰(zhàn)端,使明氏失國,將他在街市斬首。并命其他將領(lǐng)戍守徐州。第二年將明升遷徙到高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