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中文字幕黄网站,偷窥国产亚洲女爱视频在线,2021免费的一级片,狠狠狠狼鲁亚洲综合网,精品国产欧美,免费看美女乱轮黄色片,午夜成人在线视频

《明史》列傳·卷一百四十八

卷一百四十八原文

  楊鶴(從弟鶚) 陳奇瑜(元默) 熊文燦(洪云蒸) 練國事 丁啟睿(從父魁楚) 鄭崇儉(方孔召 楊一鵬) 邵捷春 余應桂 高斗樞張任學

  楊鶴,字修齡,武陵人。萬歷三十二年進士。授雒南知縣,調(diào)長安。

  四十年擢御史,上疏請東宮講學。且言:“頃者,愛女被躪于宮奴,館甥受撻于朝市,叩閽不聞,上書不達,壅蔽極矣。”時壽寧主婿冉興讓為掌家宮人梁盈女、內(nèi)官彭進朝等毆辱,公主三奏不達,興讓掛冠長安門去,故鶴言及之。

  尋出督兩淮鹽法,巡按貴州。貴州接壤烏撒,去川南敘州千里,節(jié)制難。土官安云龍死,其族人與沾益安效良爭印,構(gòu)兵三十年,后竟為效良所據(jù),其父紹慶又據(jù)沾益州,皆川、云、貴咽喉地。鶴請割烏撒隸貴州,地近節(jié)制便,可弭后患,朝議不決。未幾,效良為亂,如其言。貴州土官以百數(shù),水西安氏最大,而土地、戶口、貢賦之屬,無籍可稽。鶴乃檄宣慰安位盡著之籍,并首領目把主名、承襲源委,悉列上有司。自是簿牒始明,奸弊易核。事竣,不候命徑歸。久之,還朝。

  楊鎬四路師敗,鶴薦熊廷弼、張鶴鳴、李長庚、薛國用、袁應泰,言:“遼事之失,不料彼己,喪師辱國,誤在經(jīng)略;不諳機宜,馬上催戰(zhàn),誤在輔臣;調(diào)度不聞,束手無策,誤在樞部。至尊優(yōu)柔不斷,又至尊自誤?!碑斒聬浩渲?,將假他事逐之,乃引疾去。丁外艱。天啟初,起太仆少卿,擢右僉都御史,巡撫南、贛。未任,丁內(nèi)艱,而廣寧又敗。魏忠賢以鶴黨護廷弼,除鶴名。

  崇禎元年,召拜左僉都御史,進左副都御史。鶴上言:“圖治之要,在培元氣。自大兵大役,加派頻仍,公私交罄,小民之元氣傷;自遼左、黔、蜀喪師失律,暴骨成丘,封疆之元氣傷;自搢紳構(gòu)黨,彼此相傾,逆奄乘之,誅鋤善類,士大夫之元氣傷。譬如重病初起,百脈未調(diào),風邪易入,道在培養(yǎng)?!睍r以為名言。

  先是,遼左用兵,逃軍憚不敢歸伍,相聚剽虜。至是,關(guān)中頻歲昆,有司不恤下。白水王二者,鳩眾,墨其面,闖入澄城,殺知縣張耀采。由是府谷王嘉允、漢南王大梁、階州周大旺群賊蜂起,三邊饑軍應之,流氛之始也。當是時,承平久,卒被兵,人無固志。大吏惡聞賊,曰:“此饑氓,徐自定耳?!泵髂?,總督武之望死。久之,廷臣莫肯往者,群推鶴。帝召見鶴,問方略。對曰:“清慎自持,撫恤將卒而已?!彼彀蔸Q兵部右侍郎,代之望總督陜西三邊軍務。至則大梁、大旺、王二已前誅滅,而繼起者益眾。鶴素有清望,然不知兵。其冬,京師戒嚴,延綏、寧夏、甘肅、固原、臨洮五鎮(zhèn)總兵官悉以勤王行。延綏兵中道逃歸,甘肅兵亦嘩,懼誅,并合于賊,賊益張。

  三年正月,王左掛等攻宜川,為知縣成材所卻,轉(zhuǎn)攻韓城。軍中無帥,鶴命參政洪承疇御之。俘斬三百余人,圍解,賊走清澗。鶴連疏請諸將還鎮(zhèn),不果,起故將杜文煥任之。二月,延安知府張輦、都司艾穆蹙賊延川,降其魁王子順、張述圣、姬三兒。別賊王嘉允掠延安、慶陽,鶴匿不奏,而給降賊王虎、小紅狼、一丈青、掠地虎、混江龍等免死牒,安置延綏、河曲間。賊淫掠如故,有司不敢問??芑汲捎诖艘印?/p>

  七月,嘉允陷黃甫、清水、木瓜,遂陷府谷,文煥擊走之,賊流入山西。已撫王左掛以白汝學攻綏德州,謀內(nèi)應。事覺,巡按李應期與承疇計誅左掛等綏德,五十七人皆死。十二月,賊神一元攻陷新安、寧塞、柳樹澗等堡。寧塞,文煥所居,宗人多死。

  明年正月,賊棄寧塞,陷保安。一元死,弟一魁圍慶陽,陷合水,鶴聞,移駐寧州。一魁求撫,送還合水知縣蔣應昌,別賊拓先齡、金翅鵬、過天星、田近庵、獨頭虎、上天龍等亦先后降。鶴設御座于城樓,賊跪拜呼萬歲。鶴宣圣諭,令設誓,或歸伍,或歸農(nóng),賊佯應之,則立赦其罪,群盜自是視總督如兒戲矣。鶴又以一魁最強,致其婿帳中,同臥起,而一魁果至。數(shù)以十罪,則稽首謝。即宣詔赦之,畀以官,處其眾四千余人于寧塞,使守備吳弘器護焉。文煥聞之,嘆曰:“寧塞之役,賊畏我而逃。今者賊偽降,楊公信之,借名城為盜資。我宗人,可與賊逼處此土乎!”遂以其族行。

  五月,鶴移駐耀州。賊攻破金鎖關(guān),殺都司王廉。七月,別賊李老柴、獨行狼攻陷中部,田近庵以六百人守馬欄山應之。而降渠一魁之黨茹成名者,尤桀驁,鶴令一魁誘殺之于耀州,其黨猜懼,挾一魁以叛。御史謝三賓言:“鶴謂慶陽撫局既畢,賊散遣俱盡。中部之賊,寧自天降?”疏下巡按御史吳甡核奏,甡奏鶴主撫誤國。帝怒,逮鶴下獄,戍袁州。

  七年秋,子嗣昌擢宣大山西總督,疏辭,言:“臣父鶴以總督蒙譴已三年,臣何心復居此職。”帝優(yōu)詔答之,而不赦鶴罪。八年冬,鶴卒于戍所,嗣昌請恤。帝復鶴官,而不予恤。鶴初以尤世祿寧夏大捷功,進兵部尚書、太子少保,世蔭錦衣千戶。十年,敘賀虎臣寧夏破賊功,追加太子少傅。十三年,又以甘肅敘功,任一子官。

  從弟鶚,崇禎四年進士。官御史,有才名,擢順天巡撫。京師陷,南歸,福王以為兵部右侍郎,總督川、湖軍務。

  陳奇瑜,字玉鉉,保德州人。萬歷四十四年進士。除洛陽知縣。天啟二年,擢禮科給事中。楊漣劾魏忠賢,奇瑜亦抗疏力詆。六年春,由戶科左給事中出為陜西副使,遷右參政,分守南陽。

  崇禎改元,加按察使職,尋歷陜西左右布政使。五年,擢右僉都御史,代張福臻巡撫延綏。時大盜神一魁、不沾泥等已殲,而余黨猶眾。歲大兇,民多從賊。明年五月,奇瑜上疏,極言鄜、延達鎮(zhèn)城千余里饑荒盜賊狀,詔免延安、慶陽田租。奇瑜乃遣副將盧文善討斬截山虎、柳盜跖、金翅鵬等。尋遣游擊常懷德斬薛仁貴,參政戴君恩斬一條龍、金剛鉆、開山鷂、黑煞神、人中虎、五閻王、馬上飛,都司賀思賢斬王登槐,巡檢羅圣楚斬馬紅狼、滿天飛,參政張伯鯨斬滿鵝,擒黃參耀、隔溝飛,守備閻士衡斬張聰、樊登科、樊計榮、一塊鐵、青背狼、穿山甲、老將軍、二將軍、滿天星、上山虎,把總白士祥斬掃地虎,守備郭金城斬扒地虎、括天飛,守備郭太斬跳山虎、新來將、就地滾、小黃鶯、房日兔,游擊羅世勛斬賈總管、逼上天、小紅旗,他將斬草上飛、一只虎、一翅飛、云里手、四天王、薛紅旗、獨尾狼,諸渠魁略盡。奇瑜乃上疏曰:“流寇作難,始于歲饑,而成于元兇之煽誘,致兩郡三路皆盜藪。今未頓一兵,未絕一弦,擒斬頭目百七十七人,及其黨千有奇。頭目既除,余黨自散,向之斬木揭竿者,今且荷鋤負耒矣。”帝嘉之,令錄有功將士以聞。

  延綏群賊多解,獨鉆天哨、開山斧據(jù)永寧關(guān)。永寧在鎮(zhèn)城東,前阻山,下臨黃河,數(shù)年不下。奇瑜謂是不可以力取,乃陰簡銳士,陽言總制檄發(fā)兵,令賀人龍將之而西,身為后勁,直抵延川。俄策馬東,曰:“視吾馬首所向。”潛師疾走入山,賊不虞大兵至,驚潰。焚其巢,斬首千六百有奇,二賊俱馘。分兵擊斬金翅鵬、一座城,獲首五百五十。延水群盜盡平,奇瑜威名著關(guān)陜。于是群盜盡萃于山西,流突河北、畿南。冬冰堅,從澠池渡,躪河南、湖廣,窺四川。

  明年,廷議諸鎮(zhèn)撫事權(quán)不一,宜設大臣統(tǒng)之,多推薦洪承疇。以承疇方督三邊,不可易,乃擢奇瑜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,總督陜西、山西、河南、湖廣、四川軍務,專辦流賊。奇瑜檄諸將會兵陜州。先是,老回回、過天星、滿天星、闖塌天、混世王五大營自楚入蜀,陷夔州。阻險,復走還楚,分為三:一犯均州,往河南;一犯鄖陽,往淅川;一犯金漆坪,渡河犯商南。奇瑜乃馳至均州,檄四巡撫會討。陜西練國事駐商南,遏其西北;鄖陽盧象升駐房、竹,遏其西;河南元默駐盧氏,遏其東北;湖廣唐暉駐南漳,遏其東南。奇瑜乃偕象升督將士由竹溪至平利之烏林關(guān),十余戰(zhàn),斬賊千七百余級。越七日,大破之乜家溝,斬千八十余級,總兵鄧玘功為多。已,設伏蚋溪,連戰(zhàn),斬三百余級。至獅子山,斬七百二十余級。別將楊化麟、楊世恩、周任鳳、楊正芳等分道擊殺賊,擒其魁闖王、翻山虎等。

  奇瑜上言:“楚中屢捷,一時大盜幾盡,其竄伏深山者,臣督鄉(xiāng)兵為向道,無穴不搜,楚中漸有寧宇?!钡奂蝿谥?。乃督副將劉遷等搜竹溪、平利賊,追至五狼河,擒其魁十二人。遣參將賀人龍等追八晝夜至紫陽,賊死者萬余人。

  先是,賊入蜀,復自蜀入秦,由陽平關(guān)奔鞏昌,承疇御之秦州。賊遂越兩當,襲破鳳縣,分為二:一向漢中,取間道犯城固、洋縣;一由鳳縣奔寶雞、汧陽。于是賊在平利、洵陽間者數(shù)萬,自四川入西鄉(xiāng)者二三萬。犯城固、洋縣者,又東下石泉、漢陰,會漢、興,窺商、雒。當是時,奇瑜以湖廣賊盡,鼓行而西,謂賊不足平也。乃遣游擊唐通防漢中,以護藩封;遣參將賀人龍、劉遷、夏鎬扼略陽、沔縣,防賊西遁;遣副將楊正芳、余世任扼褒城,防賊北遁;自督副將楊化麟、柳國鎮(zhèn)等駐洋縣,防賊東遁;又檄練國事、盧象升、元默各守要害,截賊奔逸。

  賊見官軍四集,大懼,悉遁入興安之車廂峽,諸渠魁李自成、張獻忠等咸在焉。峽四山巉立,中亙四十里,易入難出。賊誤入其中,山上居民下石擊,或投以炬火,山口累石塞,路絕,無所得食,困甚。又大雨二旬,弓矢盡脫,馬乏芻,死者過半。當是時,官軍蹙之,可盡殲,自成等見勢絀,用其黨顧君恩謀以重寶賄奇瑜左右及諸將帥,偽請降。奇瑜無大計,遽許之,先后籍三萬六千余人,悉勞遣歸農(nóng)。每百人以安撫官一護之,檄所過州縣具糗糧傳送,諸將無邀撓撫事。諸賊未大創(chuàng),降非實也,既出棧道,遂不受約束,盡殺安撫官五十余人,攻掠諸州縣,關(guān)中大震。

  奇瑜悔失計,乃委罪他人以自解。賊初叛,猝至鳳翔,誘開城,守城知其詐,紿以縋城上,殺其先登者三十六人,余噪而去。其犯寶雞,亦為知縣李嘉彥所挫。奇瑜遂劾嘉彥及鳳翔鄉(xiāng)官孫鵬等撓撫局,撫按官亦異心。帝怒,切責撫按,逮嘉彥、鵬及士民五十余人。奇瑜又請敕陜西、鄖陽、湖廣、河南、山西五巡撫各守要害,有失則治諸臣罪,冀以分己過。又委罪巡撫練國事,國事亦被逮。給事中顧國寶劾奇瑜誤封疆,詔解任候勘。御史傅永淳復劾奇瑜解隴州圍報首功不實,詔除名,錦衣官逮訊。九年六月謫戍邊。

  初,奇瑜官南陽,唐王殺其世子,欲并廢世子子聿鍵。賴奇瑜力,聿鍵得為世孫。后聿鍵自立于閩,召奇瑜為東閣大學士。道遠,未聞命,卒于家。

  元默,字中象,靜海人。萬歷四十七年進士。除懷慶推官,擢吏科給事中。魏忠賢焰方熾,以鄉(xiāng)里欲招致之,默謝不可。言路承忠賢意,劾罷歸。

  崇禎初,復官,歷遷太常卿。六年春,以僉都御史巡撫河南。流賊由均州犯河內(nèi),默率左良玉、湯九州、李卑、鄧玘兵待境上;復率九州乘雪夜薄吳城賊營,大破之。嵩、雒以北名城數(shù)十,賊避勿敢攻。奇瑜既失李自成于車箱峽,默自汝州移駐盧氏,檄良玉、九州各陳兵守要害,得稍寧者數(shù)月。當是時,賊勢張,良玉等承督師檄,守備尚固。默率諸將斬獲多,賊多趨秦、楚境。已,分為三,自潁州犯鳳陽皇陵,中州所在告急。八年夏,默被逮去。久之,得釋歸,八年卒。

  熊文燦,貴州永寧衛(wèi)人。萬歷三十五年進士。授貴州推官,遷禮部主事,歷郎中。出封琉球還,擢山東左參政、山西按察使、山東右布政使。憂歸,自是徙家蘄水。

  崇禎元年,起福建左布政使。三月,就拜右僉都御史,巡撫其地。海上故多劇盜,袁進、李忠既降,楊六、楊七及鄭芝龍繼起??偙儆嶙筛拚辛⑵呓?,芝龍猖獗如故。然芝龍常敗都司洪先春,釋不追;獲一游擊,不殺;咨皋戰(zhàn)敗,縱之走。當事知其可撫,遣使諭降之。文燦至,善遇芝龍,使為己用。其黨李魁奇再降,再叛去,芝龍擊擒之。海警漸息,而鐘斌又起。斌初亦就撫,后復叛,寇福州。文燦誘斌往泉州,令芝龍擊敗之。既而蹙之大洋,斌投海死。閩中屢平巨寇,皆芝龍力,文燦亦敘功增秩焉。

  五年二月,擢文燦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,總督兩廣軍務,兼巡撫廣東。先是,海寇鐘靈秀既降復叛,為芝龍所擒,其黨潰入長汀,轉(zhuǎn)掠江西屬邑,文燦檄芝龍屢敗賊。而福建有紅夷之患,海盜劉香乘之,連犯閩、廣沿海邑,帝以責文燦。文燦不能討,乃議招撫,賊佯許之。參政洪云蒸,長沙人,初官廣西參政,嘗搜靈秀余黨,斬三十余級,盡毀其巢。文燦乃令云蒸與副使康承祖,參將夏之本、張一杰入賊舟宣諭,俱被執(zhí)。文燦懼罪,奏諸臣信賊自陷。給事中朱國棟劾之,詔貶秩,戴罪自效。八年,芝龍合廣東兵擊香于田尾遠洋。香脅云蒸止兵,云蒸大呼曰:“我矢死報國,急擊勿失!”遂遇害。香勢蹙,自焚溺死,承祖等脫還。賊黨千余人詣浙江歸款,海盜盡平。

  文燦官閩、廣久,積貲無算,厚以珍寶結(jié)中外權(quán)要,謀久鎮(zhèn)嶺南。會帝疑劉香未死,且不識文燦為人,遣中使假廣西采辦名,往覘之。既至,文燦盛有所贈遺,留飲十日。中使喜,語及中原寇亂,文燦方中酒,擊案罵曰:“諸臣誤國耳。若文燦往,詎令鼠輩至是哉!”中使起立曰:“吾非往廣西采辦也,銜上命覘公。公信有當世才,非公不足辦此賊?!蔽臓N出不意,悔失言,隨言有五難四不可。中使曰:“吾見上自請之,若上無所吝,即公不得辭矣?!蔽臓N辭窮,應曰“諾”。中使還朝,果言之帝。初,文燦徙蘄水,與邑人姚明恭為姻妮,明恭官詹事,又與楊嗣昌善。嗣昌握兵柄,承帝眷,以帝急平賊,冀得一人自助,明恭因薦文燦,且曰:“此有內(nèi)援可引也?!彼貌?,遂薦之。

  十年四月,拜文燦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,代王家禎總理南畿、河南、山西、陜西、湖廣、四川軍務。文燦拜命,即請左良玉所將六千人為己軍,而大募粵人及烏蠻精火器者一二千人以自護,弓刀甲胄甚整。次廬山,謁所善僧空隱。僧迎謂曰:“公誤矣?!蔽臓N屏人問故,僧曰:“公自度所將兵足制賊死命乎?”曰:“不能?!痹唬骸爸T將有可屬大事、當一面、不煩指揮而定者乎?”曰:“未知何如也。”曰:“二者既不能當賊,上特以名使公,厚責望,一不效,誅矣。”文燦卻立良久,曰:“撫之何如?”僧曰:“吾料公必撫。然流寇非海寇比,公其慎之?!蔽臓N去,抵安慶,帝所遣中官劉元斌、盧九德監(jiān)勇衛(wèi)營軍者亦至。良玉宿將桀驁,不受文吏節(jié)制,會其下與粵軍不和,大詬。文燦不得已,遣還南兵,然良玉軍實不為用。嗣昌言于帝,乃以邊將馮舉、苗有才兵五千人隸焉。有才敗于真陽,而京營將黃得功連破賊兵,威甚振。

  當是時,嗣昌建“四正六隅”之策,增兵餉大半,期滅賊,賊頗懼。及文燦至,京軍屢捷,益懼。文燦顧決計招降。初抵安慶,即遣人招張獻忠、劉國能,二人聽命。乃益刊招降檄,布通都。又請盡遷民與粟閉城中,賊無所掠,當自退。帝怒,譙讓文燦。嗣昌亦心非之,既已任之,則曲為文燦解。因其請,畀以畿輔、山西兵各三千。明年,國能果降,而獻忠襲據(jù)谷城。會得功又大破賊舞陽,馬士秀、杜應金夜半降信陽城下。獻忠為左良玉所創(chuàng),幾被擒,其下饑困多散去。獻忠窮蹙,亦因陳洪范以降。于是嗣昌議功罪,絀洪承疇、曹變蛟等,而稱文燦功焉。

  已而京軍解遂平圍,斬獲三千有奇。時文燦在裕州,馬進忠、羅汝才十三家賊聚南陽,文燦下令,殺賊者償死。賊不肯從,則赍金帛酒牢犒之,名曰“求賊”。帝诇得狀,曰:“文燦大言無實?!蔽臓N恐。孫傳庭出關(guān)擊賊,文燦不救,而嗣昌已入政府掌中樞矣。九月,文燦次襄陽,賊分踞鄖、襄諸險。諸將請戰(zhàn),文燦議分兵。盧九德曰:“兵分則力弱,一失利,全軍搖矣。莫若厚集其力而合擊之?!北娫唬骸吧啤!蹦艘詢L事張大經(jīng)監(jiān)大將左良玉、陳洪范軍,以通判孔貞會監(jiān)副將龍在田軍,戰(zhàn)于雙溝,大破之,斬首二千余級。羅汝才、惠登相率九營走均州,李萬慶率三營走光、固。

  十一月,京師戒嚴,召洪承疇、孫傳庭入衛(wèi)。汝才等以為討己也,懼而叩太和山提督中官,求撫于文燦,許之。處汝才及一丈青、小秦王、一條龍四營于鄖縣,處登相及王國寧、常德安、楊友賢、王光恩五營于均州。上言:“臣于李萬慶、賀一龍、馬光玉及順天王主剿,他皆主撫。請赦汝才等罪,授之官。”可之。時京軍、良玉軍皆以入衛(wèi)行,馬士秀、杜應金遂叛于許州。初,士秀等降,良玉以其眾處許之郊外。許,大州也,良玉諸將寄孥與賄焉。良玉久征不歸,士秀、應金在文燦軍中,偽請急,假良玉軍號入城。夜半,兵從府第出,燒城南樓,劫庫,殺官吏,挈其貲投萬慶。萬慶者,賊魁射塌天也。

  十二年三月,良玉還,破降馬進忠,使劉國能擊降萬慶,士秀、應金亦再降。順天王已前死,其黨順義王為其下所殺。文燦遂上言:“臣兵威震懾,降者接踵。十三家之賊,惟革、左及馬光玉三部尚稽天誅,可歲月平也?!钡蹆?yōu)詔報之。

  初,張獻忠之降也,擁兵萬人踞谷城,索十萬人餉,文燦及中外要人曰與之。為請官、請地、請關(guān)防矣,獻忠列軍狀曰請備遣,既而三檄其兵不應,朝野知獻忠必叛也。其后,汝才降,不肯釋甲。及進忠、萬慶等并降,文燦以為得策,謂天下且無賊也。五月,獻忠遂反于谷城,劫汝才于房縣,于是九營俱反。初,均州五營懼見討,自疑,相與歃血拒獻忠,無何亦叛去。帝聞變,大驚,削文燦官,戴罪視事。七月,良玉擊獻忠羅英山,敗績。帝大怒,命嗣昌來代。嗣昌已至軍,即遣使逮文燦下獄,坐大辟,所親姚明恭柄國而不能救也。十三年十月,文燦竟棄市。

  練國事,字君豫,永城人。萬歷四十四年進士。授沛縣知縣,調(diào)山陽。

  天啟二年,征授御史。廣寧失守,國事請薊州、宣府、大同及山東、山西、河南撫臣各練兵萬,以壯山海聲援。又請捕誅殺大同妖人。又疏論魏忠賢使群閹辱尚書鐘羽正,索冬衣,傷國體。國事在諫垣,匡救多。給事中趙興邦,忠賢私人也,以國事為趙南星黨,劾之,削籍。

  崇禎元年復官,擢太仆少卿,進右僉都御史,巡撫陜西。關(guān)中頻歲饑,盜賊蜂起。四年正月,神一元陷保安。國事遣賀虎臣援延安,而身率副將張全昌連破點燈子于中部、合阝陽、韓城,又破別部于宜君、雒川,降其魁李應鰲。諸將張全昌、趙大允、王承恩、杜文煥、賀虎臣等分剿賊澄城、宜川、耀州、白水、合阝陽,斬首千九百有奇??偠綏铤Q既受群賊降,已,復相繼叛,田近庵、李老柴陷中部。國事偕承恩攻圍五月,克之,而所部亦頻失事,楊鶴被征,國事亦戴罪自贖。

  五年,紅軍友、李都司等將犯平?jīng)?。國事自涇趨固原,檄大帥楊嘉謨殺賊塘馬,斷其偵探。賊乃走慶陽西壕,嘉謨、曹文詔邀擊,大敗之。自三月至五月,大小數(shù)十戰(zhàn),賊迄破滅。國事免戴罪。

  當是時,關(guān)中五鎮(zhèn),大帥曹文詔、楊嘉謨、王承恩、楊麟、賀虎臣各督邊軍協(xié)討,總督洪承疇尤善調(diào)度。賊魁多殲,余盡走山西,關(guān)中稍靖。

  六年冬,賊既從澠池渡,入盧氏。明年,賊遂由河南、湖廣入漢南??偠疥惼骅は瓏埋v商州,協(xié)剿商南、盧氏賊。漢南賊遂由寧羌至兩當,掠鳳縣,出棧道,陷寶雞,關(guān)中賊復熾。既而奇瑜受賊降,檄諸軍勿擊。賊出險,遂大掠鳳翔、麟游、寶雞、扶風、汧陽、乾州、涇陽、醴泉。奇瑜委罪國事以自解,國事上言:“漢南賊盡入棧道,奇瑜檄止兵,臣未知所撫實數(shù)。及見奇瑜疏,八大王部萬三千余人,蝎子塊部萬五百余人,張妙手部九千一百余人,八大王又一部八千三百余人,臣不覺仰天長嘆。夫一月內(nèi),撫強寇四萬余,盡從棧道入內(nèi)地,食飲何自出,安得無剽掠?且一大帥將三千人,而一賊魁反擁萬余眾,安能受紀律?即藉口回籍,延安州縣驟增四萬余人,安集何所?合諸征剿兵不滿二萬,而降賊逾四萬,豈內(nèi)地兵力所能支,宜其連陷名城而不可救也。若咎臣不堵剿,則先有止兵檄矣;若云賊已受撫,因誤殺使人致然,則未誤殺之先,何為破麟游、永壽。今事已至此,惟急調(diào)大軍致討,若仍以愿回原籍,禁兵勿剿,三秦之禍安所終極哉!”疏入,事已不可為,遂逮下獄。九年正月遣戍廣西。久之,敘前功,赦還,復冠帶。

  福王時,召為戶部左侍郎,尋改兵部。十二月加尚書,仍蒞侍郎事。明年二月致仕,未幾卒。

  丁啟睿,永城人。萬歷四十七年進士。崇禎初,歷山東右參政,坐事謫陜西副使。九年,寧夏兵變,啟睿捕斬殺巡撫王楫者首惡六人,軍中大定。再遷右布政使,分守關(guān)南,從巡撫孫傳庭討賊。

  十一年冬,就拜右僉都御史,代傳庭巡撫陜西。歲頻旱,民益為盜,長武、環(huán)、白水、長安、臨潼、咸陽賊起如猬毛。十三年,用督師楊嗣昌薦,擢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,代鄭崇儉總督陜西三邊軍務討賊。明年,嗣昌死,加啟睿兵部尚書,改稱督師,代嗣昌盡督陜西、湖廣、河南、四川、山西及江南、北諸軍,仍兼總督陜西三邊軍務,賜劍、敕、印如嗣昌。

  啟睿自謫河西副使,數(shù)遷皆在陜西,然實庸才。為督、撫,奉督師期會,謹慎無功過;及督師任重專制,即莫知為計。啟睿已受命出潼關(guān),將由承天赴嗣昌軍于荊州。湖廣巡按汪承詔言大寇在河南,荊、襄幸息警,無煩大軍,盡匿漢津船。啟睿至,五日不得渡,折而向鄧州,州人閉門詬;過內(nèi)鄉(xiāng),長吏閉之糴。軍行荒山間,割馬騾,燎以野草,士啖不得飽。是時李自成已陷洛陽,圍開封,有眾七十萬,啟睿憚不敢援。聞張獻忠在光山、固始間,少弱,乃謀于諸將曰:“上命我剿豫賊,此亦豫賊也?!彼煜罅加衿浦诼槌?,斬首千二百。開封日告急,則曰:“我方有事于獻忠,不赴矣?!甭劯底邶垖⑷腙P(guān)督秦師,啟睿曰“三邊已置總督矣”,乞帝更敕書,乃更敕書宗龍辦自成。九月,宗龍敗歿于項城,啟睿不能救。賊乘勝陷南陽,殺唐王,開、汝二郡望風下。十二月,自成再圍開封。河南巡撫高名衡飛檄至,啟睿督兵赴之,避賊入城,部下大淫掠。總兵陳永福射自成,中其左目。明年正月,賊解圍去。

  啟睿之在許州也,畏賊逼,始赴開封。離城三十里,而城即破。其抵開封,啟門入,賊乘之,幾陷。四月,自成合群賊復攻開封。六月,帝釋侯恂于獄,命督援剿諸軍救開封。未至,開封圍益急。帝數(shù)詔切責啟睿。啟睿不得已,乃大集良玉、虎大威、楊德政、方國安之軍,偕保定總督楊文岳,以七月會于朱仙鎮(zhèn),與賊壘相望。賊眾百萬,啟睿欲戰(zhàn),良玉曰:“賊鋒銳,未可擊也?!眴㈩T唬骸皣鸭?,必擊之?!敝T將皆懼。良玉歸營即先走,諸營俱走,啟睿、文岳聯(lián)騎奔汝寧。賊渡河逐之,追奔四百里。喪馬騾七千,將士數(shù)萬,啟睿敕書、印、劍俱失。事聞,詔褫職候代。九月,賊決馬家口河灌開封,開封遂陷,乃征下吏,久之釋歸。自嗣昌死二年而啟睿敗,啟睿敗又二年而明亡矣。

  福王時,啟睿夤緣馬士英充為事官,督河南勸農(nóng)、剿寇諸務。尋以擒斬歸德偽官,拜兵部尚書,加太子太保,官其一子。事敗,脫身旋里,久之卒。

  從父魁楚,崇禎四年春,以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。七年,擢兵部右侍郎,代傅宗龍總督薊、遼、保定軍務。九年七月,畿輔被兵,魁楚坐下吏,久之放還。福王時,起故官,總督河南、湖廣,兼巡撫承天、德安、襄陽。未赴,會兩廣總督沈猶龍入為侍郎,魁楚竟代其任。尋加兵部尚書。唐王自立于福州,命以故官協(xié)理戎政。靖江王亨嘉反桂林,下梧州,執(zhí)巡撫瞿式耜。魁楚檄思恩參將陳邦傳等襲走之,獲于桂林。封魁楚平粵伯,仍留鎮(zhèn)兩廣。閩中事敗,與式耜擁立桂王于肇慶,進東閣大學士,兼理戎政。大清兵下廣州,漸迫肇慶??钔踝呶嘀荩瑥蜅壷?,走岑溪。輜重多,舳艫相屬,為大將李成棟追獲,魁楚遂降。成棟與有隙,錄其家數(shù)百人殺之,魁楚乞一子,成棟笑曰:“汝身且莫保,尚求活人耶?”并殺之。

  鄭崇儉,字大章,寧鄉(xiāng)人。萬歷四十四年進士。授河南府推官,歷濟南兵備副使。崇禎初,遷陜西右參政。屢遷右僉都御史,巡撫寧夏。數(shù)敗套寇,賚銀幣,世蔭錦衣副千戶。

  十二年正月,擢兵部右侍郎,代洪承疇總督陜西三邊軍務。五月,張獻忠反谷城,羅汝才等九營皆反,興安告警。總理熊文燦請敕楚撫方孔召防荊門、當陽,鄖撫王鰲永防江陵、遠安,陜撫丁啟睿、蜀撫邵捷春各嚴兵于其境。而崇儉主提兵合擊,時固原、臨洮、寧夏三總兵左光先、曹變蛟、馬科隨承疇人衛(wèi),柴時華中道還甘肅,征之不應,崇儉乃檄副將賀人龍、李國奇等軍發(fā)西安。國奇至洛陽,卒大噪,剽瑞王租。國奇已擢陜西總兵官,坐停新命,崇儉亦貶一秩。

  獻忠既叛,大敗左良玉軍于房縣之羅英山,謀入陜。崇儉率人龍、國奇軍扼之興安,賊還走興山、太平,處楚、蜀交。是時,楊嗣昌已出師,入文燦軍而代之矣。先是,尚書傅宗龍議令崇儉兼督蜀軍,而嗣昌亦檄秦軍入蜀。崇儉乃以十三年二月率人龍、國奇會良玉大敗賊于瑪瑙山,獲首功千三百三十有三,降賊將二十有五人,獲馬騾、甲仗無算。是役也,崇儉身在行,而嗣昌遠處襄陽。及論功,所賜半嗣昌,但增一秩,復先所降一秩而已。

  獻忠既敗,竄柯家坪,蜀將張令追之,被圍。崇儉遣兵擊走賊,人龍、國奇等復追敗之寒溪寺、鹽井,先后斬首千五百級,其黨順天王、一條龍、一只龍皆降。崇儉軍五日三捷,威名甚振。以年衰乞骸骨,不許,令率總兵鄭家棟還關(guān)中,留人龍、國奇討賊。

  當是時,獻忠竄伏興、歸山中。秦、楚師俱集于夔,諸將協(xié)心窮搜深箐,千余殘寇可盡殲。崇儉既去,未幾,人龍軍亦自開縣噪而西歸,楚師遂敗績于土地嶺,蜀中由是大亂。嗣昌因言崇儉撤兵太早,致賊猖獗。帝初以崇儉不能馭軍,不悅,及是命削籍,以啟睿赴軍前代理,而疑崇儉托疾,令按臣核實。明年春,獻忠陷襄陽,嗣昌死,帝益恨崇儉不掎角平賊也,逮下獄,責以縱兵擅還,失誤軍律。不俟秋后,以五月棄市。

  帝自即位以來,誅總督七人,崇儉及袁崇煥、劉策、楊一鵬、熊文燦、范志完、趙光抃也。帝憤寇日熾,用法益峻,功罪不假貸,而疆事寢壞,卒至于亡。福王時,給事中李清言:“崇儉未失一城、喪一旅,因他人巧卸,遂服上刑。群臣微知其冤,無敢訟言者,臣甚痛之?!背鐑€冤始白。

  方孔召,字潛夫,桐城人。萬歷四十四年進士。天啟初,為職方員外郎。忤崔呈秀,削籍。

  崇禎元年,起故官。憂歸。定桐城民變,還朝。十一年,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,擊賊李萬慶、馬光玉、羅汝才于承天,八戰(zhàn)八捷。時文燦納獻忠降,處之谷城??贄l上八議,言主撫之誤,不聽,而陰厲士馬備戰(zhàn)守。已而賊果叛,如孔召言。賊故畏孔召,不敢東,文燦乃檄孔召防荊門、當陽,鰲永防江陵、遠安,秦、蜀各嚴兵。崇儉主合擊,孔召乃請專斷德、黃,守承天,護獻陵;而江、漢以南責鰲永。會嗣昌代文燦,令孔召仍駐當陽?;萃醭櫻裕骸翱俣臬I忠,有來家河、神通堡之捷,射中賊魁馬光玉,陵寢得無虞。請增秩久任?!闭孪虏?,未奏,而部將楊世恩、羅安邦奉調(diào),會川、沅兵剿竹山寇。兩將深入,至香油坪而敗。嗣昌既以孔召撫議異己也,又忮其言中,遂因事獨劾孔召,逮下詔獄。子檢討以智,國變后,棄家為僧,號無可者也,伏闕訟父冤,膝行沙塸者兩年。帝為心動,下議,孔召護陵寢功多,減死戍紹興。久之,用薦復官,以右僉都御史屯田山東、河北。馳至濟南,復命兼理軍務,督大名、廣平二監(jiān)司御賊。命甫下而京師陷,孔召南奔。馬、阮亂政,歸隱十余年而終。

  先是,有以陵寢失守獲重譴者,為楊一鵬。一鵬,臨湘人。歷官大理寺丞,削籍。崇禎六年,以兵部左侍郎拜戶部尚書兼右僉都御史,總督漕運,巡撫江北四府。鳳陽軍民素疾守陵太監(jiān)楊澤貪虐,引賊來寇。八年正月,賊遂攻陷鳳陽,焚皇陵,燒龍興寺,燔公私邸舍二萬二千六百五十,戮中都留守朱國相、指揮使程永寧等四十有一員,殺軍民數(shù)萬人。

  先是,賊漸逼江北,兵部尚書張鳳翼請敕一鵬移鎮(zhèn)鳳陽,溫體仁格其議。賊驟至,一鵬在淮安,遠不及救。帝聞變大驚,素服避殿,親祭告太廟,遂逮一鵬及巡按御史吳振纓、守陵官澤。澤先自殺,一鵬棄市,振纓戍邊。

  邵捷春,字肇復,侯官人。萬歷四十七年進士。累官稽勛郎中。

  崇禎二年,出為四川右參政,分守川南,撫定天全六番高、楊二氏。遷浙江按察使。大計,坐貶。久之,起四川副使,以十年秋抵成都。時秦賊已入蜀,巡撫王維章、總兵侯良柱悉眾北拒,城中惟屯田軍及蜀府護衛(wèi)軍,人情恇懼,捷春啟門納鄉(xiāng)民避賊者。中尉奉鐕勾賊抵城下,捷春與御史陳廷謨擒擊奉鐕,而募市人、起廢將固守。賊去,蜀王疏其功。會維章罷,傅宗龍代,命捷春監(jiān)軍,偕總兵羅尚文擊賊。明年,尚文及安錦副使吳麟征大破賊過天星等。捷春進右參政,仍監(jiān)軍。

  十二年五月,宗龍入掌中樞,即擢捷春右僉都御史代之。時張獻忠、羅汝才已叛,謀入秦。秦兵扼之興安,乃犯興山及蜀太平,遂窺大寧。捷春遣副將王之綸、方國安分道扼之。國安連破賊,賊遂還入秦、楚。十月朔,楊嗣昌誓師襄陽,檄蜀軍受節(jié)度。嗣昌以楚地廣衍,賊難制,驅(qū)使入蜀,蜀險阻,賊不得逞,蹙之可全勝,又慮蜀重兵扼險,賊將還毒楚,調(diào)蜀精銳萬余為己用,蜀中卒自是益疲弱不足支矣。捷春憤曰:“令甲失一城,巡撫坐。今以蜀委賊,是督師殺我也?!睜幹?,不能得。于是汝才、惠登相遂自興山、遠安犯大寧、大昌,獻忠亦西至太平。明年二月,左良玉大破獻忠瑪瑙山,他將張應元、張令等復數(shù)敗之。獻忠乃逃興、歸山中。久之復振,由汝才入寧昌故道走而西。

  初,汝才在寧昌阻江,為諸將劉貴、秦良玉、秦翼明、楊茂選等所拒,不得渡。會獻忠西,遂與合。貴等戰(zhàn)皆卻,賊乃渡江,營萬頃山、苦桃灣,其別部營紅茨崖、青平砦,歸、巫間大震。嗣昌乃上夷陵,而檄捷春扼夔門。蜀大寧、大昌界楚竹溪、房縣,有三十二隘口,嗣昌欲厚集兵力專守夔,棄寧、昌啖賊,官軍環(huán)攻之。捷春曰:“棄隘口不守,是延賊入戶也?!蹦饲裁x及覃思岱等出關(guān)分守。二將不相得,思岱潛殺茂選,捷春令兼統(tǒng)其眾,其眾相率去。賊入隘,守者潰,賊夜斬夔關(guān),將士大驚潰,新寧、大竹皆陷。而汝才、登相越巴霧河,陷開縣,為鄭嘉棟、賀人龍所破。汝才乃與小秦王、混世王東奔,而登相獨過開縣西。人龍及李國奇又西追之,汝才等遁還興山,屢挫。會嗣昌下招降令,小秦王、混世王皆降,惟汝才逸去。嗣昌見楚地無賊,以八月終率師入蜀,于是群賊盡萃蜀中。

  當是時,捷春提弱卒二萬守重慶,所倚惟秦良玉、張令軍。無何,秦師噪而西歸,楚將張應元等敗績于夔州之土地嶺。于是捷春以大昌上、中、下馬渡水淺地平,難與持久,乃扼水寨觀音巖為第一隘,以部將邵仲光守之。而夜叉巖、三黃嶺、磨子巖、魚河洞、下涌諸處,各分兵三四百人以守。萬元吉以兵分力弱為憂,捷春不聽。九月,獻忠突敗仲光軍,破上馬渡。元吉急檄諸將分邀之,復令張奏凱屯凈壁,捷春遣二將羅洪政、沈應龍為助。十月,獻忠突凈壁,遂陷大昌,屯開縣。良玉、令兩軍皆覆。賊行則哨探,止則息馬抄糧。關(guān)隘偵候不明,防軍或遠離戍所,賊乘隙而過無人之境。嗣昌遂收斬仲光,上疏劾捷春失事。捷春收兵扼梁山。時登相已歸正,而汝才復與獻忠合,以梁山河深不能渡,乃自開縣西走達州。捷春退保綿州,扼涪江。賊疾走,陷劍州,遂趨廣元,將由間道入漢中,為秦兵所扼,乃復走巴西。應元諸軍邀之梓潼,戰(zhàn)小利,既而衄,蜀將曹志耀等力戰(zhàn)卻之。降將張一川、張載福陷陣死,涪江師遂潰,賊屠綿州。捷春歸成都,賊逼成都。十一月,逮捷春使者至,遂以軍事付代者廖大亨而去。

  捷春為人清謹,治蜀有惠政。士民哭送者載道,舟不得行,競逐散官旗。蜀王為疏救,不聽。敕巡按御史遣官送京師,下獄論死。捷春知不可脫,明年八月仰藥死獄中。福王時,復官,贈兵部右侍郎。

  余應桂,字二磯,都昌人。萬歷四十七年進士。歷知武康、龍巖、海澄三縣。

  崇禎四年,征授御史。劾戶部尚書畢自嚴朋比,殿試讀卷,取陳于泰第一。于泰者,首輔周延儒姻也。劾延儒納孫元化參、貂,受楊鶴重賂。帝方眷延儒,責應桂。未幾,賊陷登州,元化被執(zhí),應桂再疏劾延儒。帝怒,貶三秩視事,應桂引疾歸。

  七年還朝,出按湖廣,居守承天。捐贖鍰十余萬募壯士,繕城治器,賊不敢逼獻陵。帝聞而嘉之。期滿,命再巡一年。貽贖鍰萬五千助盧象升軍需,而奏報屬城失事,具以實聞。帝以是知巡撫王夢尹詐,而益信應桂。期滿,命再巡一年。十年,即擢應桂右僉都御史,代夢尹。

  當是時,諸監(jiān)司袁繼咸、包鳳起、高斗樞輩已削平湖南群賊,而江北賊勢日熾,諸將雖奏捷,不能大創(chuàng)也。帝命熊文燦為總理,文燦主撫。明年,降其渠劉國能、張獻忠。馬進忠西走潼關(guān),馬光玉、賀一龍、李萬慶、順義王、九條龍眾十余萬萃麻城、黃安。應桂諭降光玉、一龍,未至,而遣將擊順天王等于黃福店,賊遂走黃安。會文燦至麻城,應桂請協(xié)擊,不從。賊復東走江北,為左良玉所遏,折而走廣濟、蘄水。文燦檄諸道兵合擊賊于茶山,賊逸于應桂所分地,文燦遂劾其后期誤軍。兵部尚書楊嗣昌以應桂曾劾其父鶴也,奏逮之。應桂乃陳撫剿始末,白己無罪,而詆文燦,言:

  正月初,議撫劉國能,其黨李萬慶等諸大賊盡走泌陽、棗陽。時文燦、良玉并在德安。臣以為兵勢方盛,宜乘此追剿,而文燦調(diào)良玉諸軍盡赴信陽剿馬進忠。臣謂進忠小寇,勝之不武,文燦不聽。自此機一失,賊走西,而文燦東,致張獻忠攻陷谷城以要撫,李萬慶五部收余燼,勢復振。而豫、楚之患,遂自文燦之愎諫貽之矣。迨賊西潰之后,遮飾上聞,妄報斬級。其自恃所長惟火炮火攻,經(jīng)過州縣用夫至八百,死亡載道,未見其一試也。

  且文燦辦賊之策曰“先撫后剿”。乃茶山不效,麻城又不效,第見招撫之旗絡繹于道。一遣使招賀一龍,而使者被殺;一遣使招李萬慶,而饋鹽椒運魚肉與通市,賊反因之焚掠,未見一賊歸順也。天下有如是撫法乎!其一切軍需,悉取于所歷之有司,名曰“借辦”,致城市空虛,孑遺盡絕。三月至麻城,民不堪淫掠,欲焚其署,始踉蹌而走。麻城,文燦婿家也,戚里如是,余可知矣。三月在蘄水,其兵殺鄉(xiāng)民報捷,民家環(huán)哭,竟不敢治一兵。蘄水,文燦家園也,鄉(xiāng)里如是,余可知矣。是以捷報日張,寇勢愈熾。十三家之賊蹂躪南陽、汝寧,如履無人之境。文燦駐宛、汝已久,調(diào)度不聞,天下有如是剿法乎!獻忠在谷城招納亡命,買馬置器,人人知其叵測。文燦顧欲借之為前茅,遣官調(diào)之,非惟不應,復留解餉之官,求總兵湖廣。今已造浮橋跨漢水矣。文燦前既夸張而敘功,后復掩匿而不報,可不謂之欺君乎!以總理之大柄畀之顛蹶之耄夫,臣不知其可也。

  帝不納。逮至,下獄。

  初,應桂貽書文燦,言獻忠必反,可先未發(fā)圖之。其書為獻忠邏者所得,獻忠騰牒鄖陽巡撫戴東旻,言“撫軍欲殺我”,東旻聞之文燦,文燦再糾應桂。應桂再疏辨,帝亦不納。應桂竟遣戍。無何,獻忠果反,廷臣交章薦應桂。

  十六年,起應桂兵部右侍郎。十月,潼關(guān)陷,帝召問大臣。陳演言:“賊入關(guān)中,必戀子女玉帛,猶虎入陷阱?!睉疬持唬骸皦咽拷●R咸出關(guān)西。賊得之,必長驅(qū)橫行,大臣安得面謾!”演股栗失色。十一月,督師孫傳庭戰(zhàn)歿,命應桂兼右僉都御史往代之。應桂以無兵無餉,入見帝而泣。帝但遣京軍千人護行,給御用銀萬兩、銀花四百、銀牌二百、蟒幣二百、雜幣倍之,為軍前賞功之用而已。應桂既受命,日夜悲疑,將至山西,則偽官充斥,逡巡不得前。帝責以逗遛,奪職,命新擢陜西巡撫李化熙代之,化熙亦不能進也。未幾,京師陷。應桂家居不出。久之,死于難。

  高斗樞,字象先,鄞人。崇禎元年進士。授刑部主事。坐議巡撫耿如杞獄,與同列四人下詔獄。尋復官,進員外郎。

  五年,遷荊州知府。久之,擢長沙兵備副使。楚郡之在湖北者,盡罹賊禍,勢且及湖南,臨、藍、湖、湘間土寇蜂起。長沙止老弱衛(wèi)卒五百,又遣二百戍攸縣,城庫雉堞盡圮。斗樞至,建飛樓四十,大修守具。臨、藍賊艘二百余,由衡、湘抵城下,相拒十余日乃卻去,轉(zhuǎn)攻袁州。遣都司陳上才躡其后,賊亦解去。尋擊殺亂賊劉高峰等,撫定余眾。詔錄其功。巡撫陳睿謨大征臨、藍寇,斗樞當南面,大小十余戰(zhàn),賊盡平。詔賚銀幣。

  十四年六月進按察使,移守鄖陽。鄖被寇且十載,屬邑有六,居民不四千,數(shù)百里荊榛。撫治王永祚以襄陽急,移師鎮(zhèn)之。斗樞至甫六日,張獻忠自陜引而東。斗樞與知府徐啟元遣游擊王光恩及弟光興分扼之,戰(zhàn)頻捷,賊不敢犯。光恩者,均州降渠小秦王也。初與張獻忠、羅汝才輩為賊,獻忠、汝才降而復叛,均州五營懼見討自疑。又以獻忠強,慮為所并,光恩斂眾據(jù)要害以拒獻忠。居久之,乃有稍稍飏去者,光恩亦去,已而復降。光恩善用其下,下亦樂為之用。斗樞察其誠,招入郡守。當是時,斗樞、啟元善謀,光恩善戰(zhàn),鄖城危而復全。

  十五年冬,李自成陷襄陽、均州,攻鄖陽四日而去。明年春,復來攻,十余日不克,乃退屯楊溪。五月,斗樞召游擊劉調(diào)元入城,旬日間殺賊三千余。自成將來攻,卒不克而去。乃令光恩復均州,調(diào)元下光化,躬率將士復谷城。將襲襄陽,聞孫傳庭敗,旋師,均州復為賊有。

  十七年正月,自成遣將路應標等以三萬人攻鄖。斗樞遣人入均州,燒其蓄積,賊乏食而退。當是時,湖南、北十四郡皆陷,獨鄖在。自十五年冬撫治王永祚被逮,連命李乾德、郭景昌代之,路絕不能至,中朝謂鄖已陷,不復設撫治。十六年夏,斗樞上請兵疏,始知鄖存,眾議即任斗樞。而陳演與之有隙,乃擢啟元右僉都御史任之,加斗樞太仆少卿,路阻亦不能達。是年二月,朝議設漢中巡撫,兼督川北軍務,擢斗樞右副都御史以往,朝命亦不達。至三月始聞太仆之命,即以軍事付啟元。七月而北都變聞,并聞漢中之命,地已失,不可往。

  福王立,移斗樞巡撫湖廣,代何騰蛟。復以道路不通,改用王驥,斗樞皆不聞也。國變后數(shù)年卒。啟元、光恩亦皆以功名終。

  張任學,安岳人,天啟五年進士。授太原知縣,以才調(diào)榆次。

  崇禎四年,舉治行卓異入為御史。陳蜀中私稅、催科、訟獄三大苦,帝為飭行。出視兩浙鹽法,數(shù)條奏利弊。八年,流賊陷鳳陽,詔逮巡按吳振纓,命任學往代。還朝,復按河南,監(jiān)軍討賊。時群盜縱橫,而諸將縮朒不敢擊。任學慨然曰:“事不辭難,臣職也。賊勢如此,我輩可雍容坐鎮(zhèn)耶!”十一年二月,遂上疏極詆諸將。請易武階,親執(zhí)干戈,為國平賊。帝壯之,下吏、兵二部及都察院議。諸臣以文吏無改武職者,請仍以監(jiān)軍御史兼總兵事。帝不從,命授署都督僉事,為河南總兵官。河南舊無總兵,左良玉、陳永福并以客兵備援剿,至是大將特設,而麾下無一官,兵部乃以署鎮(zhèn)許定國兵授之,使參將羅岱為中軍。岱,健將,屢著戰(zhàn)功,任學倚以自強。時熊文燦專主撫,劉國能、張獻忠俱降,羅汝才、馬進忠、李萬慶等躪中原如故。河南人據(jù)塢壁自保者數(shù)十,賊悉摧破之,踞息縣、光州,磔人投汝水,水為赤,任學不能大創(chuàng)也。進忠勢衰,佯求撫,文燦及巡撫常道立許之,乘間逸去。事聞,任學與文燦、道立并鐫秩。

  七月,任學督岱等赴羅山,合左良玉軍擊汝才、萬慶及紫微星、順義王,大敗之,追奔五十里,斬首一千四百有奇,獲黑虎狼、滿天星,賊奔遂平。九月,進忠寇開封,至瓦子坡。岱奮擊,賊盡棄輜重遁入大隗山,獲其妻子。

  其冬,京師戒嚴,任學入衛(wèi),道謁文燦,言:“獻忠狼子野心,終為國患,我以勤王為名,出其不意,可立縛也?!蔽臓N不能用。抵畿南,有詔卻還。巡撫道立調(diào)良玉兵于陜州,賊乘盧氏虛,遁入內(nèi)鄉(xiāng)、淅川,為文燦所劾。明年除道立名,任學亦鐫一秩。游擊宋懷智、都司孔道興再破賊陳州,部將王應龍、尤之龍等破賊襄城,五戰(zhàn)皆勝。副將岱與應龍、懷智等復破賊葉縣,十日奏八捷,帝詔所司核實。已,又挫賊裕州。而是時總兵孫應元、黃得功統(tǒng)京軍討賊,屢奏大捷。凱旋錄功,任學亦敘復二秩。

  尋與左良玉、陳洪范蹙李萬慶于內(nèi)鄉(xiāng)。萬慶方降,獻忠已叛,文燦盡調(diào)河南軍援剿,獨任學留汝南。川貴總督李若星論文燦主撫之謬,請復任學原官,攝行大將,督察軍事。不從。七月,獻忠合汝才自房縣西走,岱偕良玉追之。良玉令岱為前鋒,己隨其后。至羅犭英山,軍乏食。賊伏兵要害,岱與副將劉元捷鼓勇直上,伏四起。岱馬足掛于藤,抽刀斷之,蹶而復進,乃棄馬步斗,久之矢盡,陷于賊,良玉軍亦大敗。事聞,任學坐褫職。十五年,言官請起廢,任學與焉,未及用而卒。

  贊曰:流賊之肆毒也,禍始于楊鶴,成于陳奇瑜,而熾于熊文燦、丁啟睿。然練國事、鄭崇儉先罹其罰,而邵捷春、余應桂亦或死或戍。疆場則剿撫乖方,廟堂則賞罰不當,僨師玩寇,賊勢日張,謂非人謀不臧實使之然乎!

卷一百四十八譯文

  楊鶴,字修齡,武陵人。萬歷三十二年(1604)進士。初任雒南知縣,后調(diào)往長安。

  四十年(1612),楊鶴升任御史,上書請?zhí)釉跂|宮里接受教學,并且說:“近來,皇上的愛女被宮中的奴才欺負,駙馬爺在街市上受人毒打,到宮中告狀告不進去,上書也到不了皇上手中。上下情況不通真是到了極點!”當時壽寧公主的女婿冉興讓被掌家宮女梁盈女、宦官彭進朝等毆打、欺辱,公主多次告狀告不到神宗跟前,興讓把衣冠掛在長安門上就走了,所以楊鶴提到了這件事。

  不久楊鶴外出管理兩淮鹽法,巡按貴州。貴州跟烏撒接壤,烏撒距離四川南部的敘州有一千里,很難管制。土官安云龍死后,他本家的人跟沾益的安效良爭奪官印,打了三十年的仗,最后被效良得到了,效良的父親紹慶又占據(jù)著沾益州,這兩處地方都是四川、云南、貴州的咽喉地。楊鶴奏請把烏撒割出,歸入貴州,這樣距離近好管一些,可以消除后患,朝廷討論時決定不下來。不久效良起來作亂,恰如楊鶴所說的那樣。貴州的土官有上百個,水西的安氏地盤最大,但土地、戶口、貢賦等都沒有賬目可查。楊鶴于是傳令宣慰安位把情況都登記注冊,連同首領、目把、主名,承襲的源委,都上交給了有關(guān)部門。從此以后這些地方的簿牒才明朗化,有弄虛作假的情況也容易查對了。事后,楊鶴不等朝廷批準徑自回鄉(xiāng)去了,很久以后才回朝。

  楊鎬的四路遼東軍戰(zhàn)敗后,楊鶴推薦熊廷弼、張鶴鳴、李長庚、薛國用、袁應泰說“:遼東軍事的失敗,是因為沒有了解到敵我雙方的情況,喪師辱國誤在經(jīng)略;不熟悉戰(zhàn)機,就馬上催戰(zhàn),錯誤在輔臣;沒有很好地加以調(diào)度,對戰(zhàn)事束手無策,錯誤在于兵部?;噬献约簝?yōu)柔不決,也是皇上自己耽誤的事?!碑敊?quán)的大官討厭他說話太直,打算借別的事把他趕走,楊鶴于是自己稱病離開了。正好父親死了,居家守喪。天啟初年,朝廷起用楊鶴為太仆少卿,又提升為右僉都御史,讓他去巡撫南安、贛州。他尚未上任,母親又死了,廣寧的戰(zhàn)事又失敗了,魏忠賢因為楊鶴庇護過廷弼,把他給除了名。

  崇禎元年(1628),朝廷召楊鶴出任左僉都御史,又提升為左副都御史。楊鶴上書說“:謀求天下大治的要領在于培植元氣。自從進行大規(guī)模戰(zhàn)爭、兵役以來,經(jīng)常不斷地對下邊進行加派,目前公私財力交困,百姓的元氣受到了傷害。自從遼左、貴州、四川兵敗失控后,暴骨成丘,封疆的元氣受到了傷害。自從朝廷里縉紳結(jié)黨,彼此傾軋以來,謀逆的宦官乘機出來,打擊好人,士大夫的元氣受到了傷害?,F(xiàn)在的國家就如同大病初愈,身上脈絡還沒調(diào)養(yǎng)好,風邪病毒容易侵染,治理的辦法在于培植元氣?!碑敃r人們把這些話當成了名言。

  在此之前,遼左發(fā)生戰(zhàn)爭,逃兵怕被治罪不敢歸隊,聚到一起搶劫。到這時,關(guān)中經(jīng)常鬧饑荒,地方官府不對百姓加以撫恤。白水有一個叫王二的人出來糾集群眾,用墨汁涂了臉,闖進澄城,殺掉了知縣張耀采。從此以后府谷的王嘉胤、漢南的王大梁、階州的周大旺等群賊蜂擁而起,三邊的饑軍又起來響應他們,這就成了明末流寇作亂的開端。那個時候,天下多年太平,現(xiàn)在突然發(fā)生戰(zhàn)亂,人們?nèi)狈詮姷乃枷霚蕚洹4蠊倭庞憛捖牭接匈\作亂的消息,說什么:“這只是幾個餓死鬼罷了,慢慢地他就自行平息了。”

  第二年,陜西總督武之望死掉。很長時間廷臣都沒人肯去接任,大家公推楊鶴過去。莊烈帝召見楊鶴,向他詢問方略。楊鶴回答說:“清慎自持,撫恤將士而已?!鼻f烈帝于是任命楊鶴為兵部右侍郎,讓他接替之望總督陜西三邊軍務。楊鶴到任時大梁、大旺、王二已被鏟除,但是跟著起來的賊寇更多了。楊鶴一向有清廉的名聲,但是他不懂得軍事。這年冬天,京師戒嚴,延綏、寧夏、甘肅、固原、臨洮的五位總兵官都因為勤王出兵到京師去了。延綏的部隊半路上逃回來,甘肅的部隊也發(fā)生嘩變,他們擔心被殺頭,都和賊兵聯(lián)合,賊寇的聲勢更大了。

  三年(1630)正月,王左掛等攻打宜川,被知縣成材打退,轉(zhuǎn)攻韓城。韓城官軍沒有將領,楊鶴任命參政洪承疇領兵抵御,俘獲、斬殺了三百多人,韓城之圍解除了。賊兵開往清澗。楊鶴接連上書朝廷請讓各位大將返回駐地,沒有結(jié)果,就起用了原先的將領杜文煥出來任職。二月,延安知府張輦、都司艾穆在延川進逼賊兵,收降了賊首王子順、張述圣、姬三兒。另外的賊首王嘉胤洗掠了延安、慶陽,楊鶴隱瞞下來,沒有上報,又給降賊王虎、小紅狼、一丈青、掠地虎、混江龍等頒布免死文書,把他們安置在延綏、河曲一帶。這些賊兵照舊奸淫、搶掠,當?shù)毓俑畢s不敢過問。賊寇的禍亂就這樣造成了。

  七月,嘉胤打下黃甫、清水、木瓜之后,又攻占府谷,文煥將他打跑,賊寇涌進了山西。已經(jīng)接受招安的賊首王左掛因為白汝學來攻打綏德州,打算從中接應,陰謀暴露后,巡按李應期與承疇設計在綏德誅除左掛,派出的五十七個人都死掉了。十二月,賊首神一元攻占了新安、寧塞、柳樹澗等城堡。寧塞是文煥的住家之處,他的族人大都被殺了。

  第二年正月,賊兵放棄寧塞,攻占了保安。一元死后,他的弟弟一魁圍攻慶陽,打下了合水。楊鶴得知后移駐寧州。一魁請接受招安,楊鶴把他送回合水交給知縣蔣應昌。其他賊首拓先齡、金翅鵬、過天星、田近庵、獨頭虎、上天龍等也先后歸降,楊鶴在城樓上擺了一張皇上的座席,讓這些賊首跪拜,口喊萬歲,然后宣讀皇上的指示,命令他們發(fā)下誓言,或歸伍,或歸農(nóng),永不做賊。這些賊首假意答應了,楊鶴馬上就赦免了他們的罪行。于是群盜都把他這個總督看作兒戲。楊鶴又因為一魁的勢力最強大,就把他的女婿請到軍帳中,同吃同住,一魁果然來降,楊鶴列舉他十大罪狀,一魁就磕頭請罪,楊鶴就宣讀詔書赦免了他,給他封了一個官職,把他的部隊四千多人安排在寧塞,派守備吳弘器防護他們。文煥聽說后感嘆說:“寧塞一戰(zhàn),賊兵懼怕我逃走了。現(xiàn)在賊兵假裝投降,這位楊公就相信了,把名城給強盜當資產(chǎn)。我的族人能跟這些賊擠住在一個地方嗎?”于是帶著自己的族人離開了。

  五月,楊鶴移駐耀州。賊兵打下金鎖關(guān),殺害了都司王廉。七月,其他賊首李老柴、獨行狼攻下了中部,田近庵率領六百人把守著馬欄山呼應他們。降賊一魁的手下茹成名特別桀驁不馴,楊鶴命令一魁在耀州誘殺了他,他的同伙們這下犯了疑心,脅迫著一魁反叛了。御史謝上賓上書朝廷說“:楊鶴說慶陽一帶招安的局面已經(jīng)形成,賊兵都給疏散了。中部的賊兵難道是從天上掉下來的?”朝廷把他的奏疏交給巡按御史吳生生加以核對后匯報,吳生生上奏說楊鶴主張招安,誤國不淺。莊烈帝惱了,把楊鶴逮捕入獄,判為充軍袁州。

  七年秋天,楊鶴的兒子嗣昌被任命為宣府、大同、山西總督,嗣昌上書推辭說“:我的父親楊鶴因為這么個總督被充軍已經(jīng)三年了,我怎么有心再任這個職務。”莊烈帝以措辭委婉的詔書回復了他,但是不肯赦免楊鶴的罪。八年冬天,楊鶴死在充軍的駐地,嗣昌請加以撫恤,莊烈帝恢復了楊鶴的官位,但不加優(yōu)恤。

  楊鶴早先因為尤世祿在寧夏的大捷,升任兵部尚書、太子少保,蔭封子孫世襲錦衣千戶。十年,朝廷評論賀虎臣在寧夏大捷的功勞時,給楊鶴追加官銜為太子少傅。十三年又因為評論甘肅的戰(zhàn)功,任命楊鶴的一個兒子入官。

  楊鶴的堂弟楊鶚,崇禎四年(1631)進士。擔任御史時,以才干出了名,升為順天巡撫。京師失陷后,回到南方,福王用他當兵部右侍郎,總督四川、湖北軍務。

  陳奇瑜,字玉鉉,保德州人。萬歷四十四年(1616)進士。初任洛陽知縣。天啟二年(1622)升任禮科給事中。楊漣彈劾魏忠賢時,奇瑜也曾上書猛烈抨擊忠賢。六年春,奇瑜由戶科左給事中出任陜西副使,又升為右參政,負責守護南陽。

  崇禎元年(1628),奇瑜升為按察使,不久先后擔任陜西左、右布政使。五年,升為右僉都御史,接替張福臻巡撫延綏。當時大盜神一魁、不沾泥等已被誅除,可是他們的余黨還很多,當?shù)啬昃安缓茫嚮膰乐?,很多百姓跟隨了賊兵。第二年五月,奇瑜上書極力訴說了..州、延安到鎮(zhèn)城千里之間饑荒、盜賊的嚴重情況,莊烈帝下詔免除了延安、慶陽地區(qū)的田租。奇瑜于是派遣副將盧文善討伐、斬殺了截山虎、柳盜跖、金翅鵬等人。不久,他又派遣游擊常懷德殺了薛仁貴,參政戴君恩斬了一條龍、金剛鉆、開山鷂、黑煞神、人中虎、五閻王、馬上飛,都司賀思賢斬了王登槐,巡檢羅圣楚斬了馬紅狼、滿天飛,參政張伯鯨斬了滿鵝,活捉了黃參耀、隔溝飛,守備閻士衡斬了張聰、樊登科、樊計榮、一塊鐵、青背狼、穿山甲、老將軍、二將軍、滿天星、上山虎,把總白士祥斬了掃地虎,守備郭金城斬了扒地虎、括天飛,守備郭太斬了跳山虎、新來將、就地滾、小黃鶯、房日兔,游擊羅世勛斬了賈總管、逼上天、小紅旗,其他將領斬了草上飛、一只虎、一翅飛、云里手、四天王、薛紅旗、獨尾狼,各路賊首基本上斬盡了。奇瑜于是上書說:“流賊作亂,根源在于年成不佳,饑荒逼人,形成于首惡的煽動、誘惑,以至于兩府三路都成了強盜窩?,F(xiàn)在我們沒有損失一個士兵,也沒有拉斷一根弓弦,捉斬了一百七十多個賊頭及其黨羽一千多人。頭目除掉,余黨自然就會散去。過去那些斬木揭竿起來暴亂的,現(xiàn)在就要背著鋤頭犁耙種地去了?!鼻f烈帝嘉獎了他,讓他開列有功將士的名單報上去。

  延綏的群賊大多解體了,只有鉆天哨、開山斧占據(jù)永寧關(guān)。永寧在鎮(zhèn)城東部,前面有山阻隔,下面瀕臨黃河,幾年都打它不下。奇瑜認為這個地方不能靠硬拼攻取,就暗中挑選精銳士兵,揚言接到了總制的檄文要出兵遠征,命令賀人龍率領他們向西,自己殿后,直抵延川,然后策馬向東,喊道:“朝著我指的方向,前進!”悄悄地飛奔進山。賊兵沒有料到官軍到來,驚慌而逃。官軍燒了他們的老窩,斬獲一千六百多首級,兩位賊首都被殺死。后來又派兵進攻,殺掉了金翅鵬、一座城,斬獲五百五十個首級。延水流域的群賊這才全部剿滅了,奇瑜的聲名頓起,威震關(guān)、陜。此后群賊都集中到了山西。流竄到黃河北部、畿南地區(qū)來。冬天冰很厚,賊寇從澠池渡過黃河,踐踏了河南、湖廣,又進一步窺視四川。

  第二年,朝廷討論認為各鎮(zhèn)、巡撫事權(quán)不一,應設置一名大臣統(tǒng)管,大多數(shù)人推薦了洪承疇。因為承疇正督管三邊軍務,不能替換下來,于是朝廷提升奇瑜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,總督陜西、山西、河南、湖廣、四川軍務,專門懲辦流賊。奇瑜傳令各地將領會師陜州。在這之前,老回回、過天星、滿天星、闖塌天、混世王五大營賊兵從湖北進入四川,打下了夔州,為險要地勢所阻擋,又返回湖北,兵分三路:一路進犯均州,開往河南;一路進犯鄖陽,開往淅川;一路進犯金漆坪,渡過黃河后進犯商南。奇瑜于是騎馬到均州,傳令四位巡撫聯(lián)合討伐。陜西的練國事駐軍商南,遏止他們向西北去。鄖陽的盧象升駐軍房縣、竹山,遏止他們西逃。河南的元默駐扎在盧氏,阻止他們逃往東北。湖廣的唐暉駐軍南漳,阻止他們逃向東南。奇瑜然后同象升一起率領將士從竹奚谷到達平利的烏林關(guān),途中十多次作戰(zhàn),斬獲賊兵首級一千七百多。過了七天,在乜家溝大敗賊軍,斬獲一千零八十多首級??偙囃跫汗谧畲蟆_^后,又在竹奚谷設下埋伏,連續(xù)開戰(zhàn),斬獲三百多首級。到獅子山,斬獲七百二十多首級。其他將領楊化麟、楊世恩、周任鳳、楊正芳等分路追殺賊兵,抓住了賊首闖王、翻山虎等人。

  奇瑜上書說:“湖北境內(nèi)多次告捷,一時大的盜賊幾乎削平了,那些逃竄到深山中去的,我?guī)ьI鄉(xiāng)兵引路把每個山洞都搜到,湖北慢慢就會得到平靜的地面了?!鼻f烈帝嘉獎并慰勞了他。奇瑜于是率領副將劉遷等人搜索竹奚谷、平利的殘余騎兵,追到五狼河,抓住賊首十二個人。派參將賀人龍等追擊了八天八夜到達紫陽,賊兵死去的人數(shù)多達一萬以上。

  在此之前,賊兵進入四川,又從四川進入陜西,從陽平關(guān)奔向鞏昌,承疇在秦州抵御,賊兵于是渡過兩當,突襲占領了鳳縣,然后分兵兩路:一路向漢中,抄小路進犯城固、洋縣;一路由鳳縣奔向?qū)氹u、..陽。這時在平利、洵陽間的賊兵有數(shù)萬人,從四川進入西鄉(xiāng)的有二三萬人。進犯城固、洋縣的賊兵又向東攻占了石泉、漢陰,會集在漢中、興安,窺視商州和雒南。這個時候,奇瑜因為湖廣的賊寇剿平了,就擊鼓向西進軍,認為剩下的賊兵不值一剿。派游擊唐通防守漢中,保護藩王;派參將賀人龍、劉遷、夏鎬扼守略陽、沔縣,防止賊兵西逃;派遣副將楊正芳、余世任扼守襄城,防止賊兵北逃;奇瑜自己率領副將楊化麟、柳國鎮(zhèn)等駐扎在洋縣,防止賊兵東逃;又發(fā)布檄文給練國事、盧象升、元默,要求他們分別把守要害地帶,截擊敵人逃竄。

  賊寇見官軍四面會集,十分害怕,全部逃進了興安的車廂峽,李自成、張獻忠等大頭目都在里邊。車廂峽四面山石陡峭,中間長達四十里,易進難出。賊兵誤入其中,山上的居民扔下石頭打擊他們,有的扔下火把,山口壘起了石寨,切斷了他們的通路。又下了二十天大雨,弓箭都丟失了,馬沒有草吃,死去的人數(shù)超過了一半。這個時候只要官軍逼上去,可以全部殲滅他們。自成等看到形勢逼迫,采用了他的同伙顧君恩的詭計,用重寶賄賂了奇瑜身邊的人以及各位將領,假裝求降。奇瑜沒有深思,就同意了,先后收編了三萬六千多賊兵,全部加以慰勞,然后遣送回鄉(xiāng)務農(nóng)。平均每一百人派一個安撫官護送,發(fā)布檄文要求所經(jīng)過的州縣拿出糧草供應他們,遞接遣送他們還鄉(xiāng),各地將領不得攔截,以免破壞招安的事情。這些賊兵沒有遭受大的損傷,投降并非真的,走過棧道后就不接受管制了,把五十多個安撫官殺了個凈,然后攻占州縣,關(guān)中一帶又大為震動。

  奇瑜后悔自己失策,就把罪名推到別人身上以求卸責。賊兵剛剛反叛時來到鳳翔,哄騙駐軍打開城門,守城的士兵知道他們是在詐騙,就騙說用繩索拉他們上去,殺死了先上去的三十六個人,其余的賊寇一哄而走了。他們進犯寶雞,也被知縣李嘉彥挫敗。奇瑜就彈劾嘉彥及鳳翔鄉(xiāng)官孫鵬等破壞了招安的事局,撫按官也對招安懷有二心。莊烈帝惱了,嚴厲批評了撫按官,逮捕了嘉彥、孫鵬及士紳、百姓五十多人。奇瑜又請求朝廷傳令陜西、鄖陽、湖廣、河南、山西的五位巡撫各自把守要害地帶,有失守的就治他們的罪,試圖以此來為自己分擔過失。后來他又委罪于練國事,國事也被逮捕入獄。給事中顧國寶彈劾奇瑜貽誤封疆大事,莊烈帝下詔讓奇瑜解除官職,等候調(diào)查。御史傅永淳又彈劾奇瑜解隴州之圍時虛報了斬敵人數(shù),莊烈帝就下詔把奇瑜除了名,讓錦衣官把他逮捕,加以審訊。九年六月,奇瑜被貶,充軍邊疆去了。

  當初奇瑜在南陽做官時,唐王殺了他的長子,并且想一同廢除其長子的兒子聿鍵??苛似骅さ膸椭?,長孫的地位才得以保住,后來聿鍵在福建自立為帝,想召奇瑜去做東閣大學士,因為道路遙遠,奇瑜沒有收到任命令,死在了家里。

  熊文燦,貴州永寧衛(wèi)人。萬歷三十五年(1067)中進士。初任黃州推官,后來升為禮部主事,又做過郎中。出使琉球舉行加封典禮后回來,先后升為山東左參政、山西按察使、山東右布政使。因守喪棄官回鄉(xiāng),從此把家遷往蘄水去了。

  崇禎元年(1628),文燦起任福建布政使,未上任就在三月里改官任右僉都御史,巡撫福建。福建沿海原本有許多大盜,從袁進、李忠投降后,楊六、楊七及鄭芝龍又相繼起來??偙儆嶙筛拚薪盗藯盍钇?,芝龍還像原來一樣猖獗。不過芝龍常打敗都司洪先春,卻放著不追;抓獲官軍一名游擊,但不殺他;咨皋被打敗后也放他逃離不追。當權(quán)者知道芝龍可以招安,就派使者過去勸降了他。文燦到來后,對芝龍很好,使他能夠為自己所用。芝龍的同伙李魁奇兩次投降又兩次反叛,芝龍追擊并活捉了他。海邊的戰(zhàn)事剛慢慢平息下來,而鐘斌又起來作亂了。鐘斌當初也曾接受過招安,后來又反叛,攻打福州。文燦引誘他到泉州,命令芝龍打敗了他。不久把他逼到大洋里,鐘斌投海死了。福建多次平息大盜都是芝龍出的力,文燦也得到記功,提升了官級。

  五年(1632)二月,朝廷提升文燦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,總督兩廣軍務,兼巡撫廣東。在此之前,海盜鐘凌秀投降后又反叛,被芝龍抓獲,他的同伙戰(zhàn)敗后進入長汀,轉(zhuǎn)移到江西所屬的城鎮(zhèn)去進行擄掠,文燦傳令芝龍多次打敗了他們。福建因為有紅夷作亂,海盜劉香趁這個機會接連進犯福建、廣東的沿海城市,莊烈帝為此批評了文燦。文燦不能討平賊兵,就打算招降它,賊兵也假裝同意他的招安。參政洪云蒸,是長沙人,起初在廣西做參政,曾經(jīng)搜捕過凌秀的余黨,斬獲過三十多首級,把賊窩全部給搗毀了。文燦竟命令云蒸與副使康承祖,參將夏之本、張一杰進入賊船中宣布指示,結(jié)果他們都給扣作人質(zhì)。文燦怕自己獲罪,上書說是這幾位大臣相信賊兵的話,自投羅網(wǎng)。給事中朱國棟上書彈劾文燦,莊烈帝下詔貶了文燦的官,讓他戴罪辦賊,立功自贖。八年,芝龍聯(lián)合廣東部隊在田尾島附近的遠洋中進攻劉香。劉香脅持著云蒸要求官兵停止進攻,云蒸大聲喊叫說:“我誓死報國,你們馬上打,勿失良機!”于是遇害了。劉香走投無路,引火自焚,溺死在大洋中。承祖等人逃脫回來了。劉香的余黨一千多人后來到浙江歸降,海盜才全部削平了。

  文燦在福建、廣東做官多年,積聚的錢財不計其數(shù),他用大量的珍寶結(jié)交朝廷內(nèi)外的權(quán)要人物,打算長期鎮(zhèn)守嶺南。恰好這時莊烈帝懷疑劉香沒死,并且不了解文燦的為人,派了一名宦官借到廣西采辦的名義來偵察他。這位宦官來后,文燦很送了他一些禮物,留他喝了十天酒。宦官高興之際談到了中原地區(qū)盜賊作亂的事,文燦正值酒酣耳熱,就拍案罵道“:全是那幫大臣耽誤國事。如果是我文燦去,怎么會讓這班盜賊猖狂成這樣!”宦官站起來說“:我事實上不是去廣西采辦,而是奉皇上的命令來偵察你的。先生的確有蓋世之才,除了你沒人能懲治中原的賊寇啊。”文燦當時說話出于無意,這時后悔失言,便說辦理這事有五大難、四不可?;鹿僬f:“回去見到皇上我自己替你請求,如果皇上舍得派用先生時,先生就推辭不得啦!”文燦無言以對,只好說好吧。宦官回到宮中果然向莊烈帝講了。早先文燦遷往蘄水后,與同鄉(xiāng)人姚明恭結(jié)為親家,明恭后來做了詹事,又跟楊嗣昌相好。嗣昌當時掌握著軍事大權(quán),受到莊烈帝的寵用。因為莊烈帝平賊心急,所以嗣昌希望能得到一個人幫助自己。明恭于是向他推薦了文燦,并且講“:這個人在宮廷中可是有關(guān)系好用的?!彼貌芨吲d,于是推薦了文燦。

  十年(1637)四月,莊烈帝任命文燦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,讓他接替王家楨總理南畿、河南、山西、陜西、湖廣、四川軍務。文燦接受任命后就請把左良玉部下的六千人作為自己的部隊,又大力招募了廣東及烏蠻中精通火器的一兩千人,調(diào)來做自己的護衛(wèi),軍事裝備很是齊全。

  軍隊駐扎在廬山時,文燦去拜訪一位要好的和尚空隱。和尚一迎出來就說“:先生犯了大錯呀!”文燦喝退左右,問他是什么原因這么講。和尚說“:你認為你帶領的兵能制賊兵于死地嗎?”文燦說“:不能?!焙蜕杏终f“:你手下的將領中間有可以托以大事,讓他獨當一面,不煩你指揮就能辦成事的嗎?”文燦說“:沒有把握?!焙蜕姓f:“二者都架不住賊寇,皇上只是看你的名聲用了你,把無限希望寄托在你身上,萬一你不能成功,可就要掉腦袋了!”文燦退后幾步,思索良久才問道“:招安他們怎么樣?”和尚說“:我料你一定招安,但是流寇跟海盜不同,你要慎重??!”

  文燦離開廬山后進駐安慶。這時莊烈帝派領勇衛(wèi)營的宦官劉元斌、盧九德也到來了。良玉這員老將桀驁不馴,不愿接受文官的節(jié)制。恰好這時他的部下與廣東軍不和,大肆吵鬧,文燦迫不得已,遣回了南方的軍隊。但是良玉的部隊事實上不能為他所用。嗣昌對莊烈帝講了這事,莊烈帝就讓邊防將領馮舉、苗有才的五千人隸屬文燦部下。有才在真陽戰(zhàn)敗,只有京營的將領黃得功連連打敗賊兵,威名大振。

  當時嗣昌提出了“四正六隅”的策略,增補了一大半官兵和軍餉,試圖一舉消滅賊寇,賊兵相當害怕。等文燦來后,京軍多次告捷,賊兵更加害怕了。只是文燦決心已定,要招降賊兵。才進駐安慶那陣,文燦就派人招降張獻忠、劉國能,獻忠與國能聽從了招安。文燦于是大量張貼招降的檄文,又奏請把居民和糧食全都遷入城市里關(guān)閉起來,認為賊兵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掠奪就會自行讓步了。莊烈帝惱了,把文燦訓斥了一番。嗣昌心里也不贊成文燦的辦法,但既然已經(jīng)任用了他,就只好設法替他辯解。根據(jù)文燦的申請,朝廷把畿輔、山西的部隊各三千人撥給了他。

  第二年,國能果然投降了,張獻忠攻占了谷城。這時得功又在舞陽大敗賊兵,馬士秀、杜應金半夜里出降,信陽城拿了下來。獻忠被良玉重創(chuàng),幾乎被抓獲,他的部下饑餓、疲憊,逃走了很多人。獻忠形勢窘迫,也通過陳洪范投降了。這時嗣昌在評定功過時,貶了洪承疇、曹變蛟等,稱贊了文燦的功績。

  后來京軍解除了遂平之圍,斬獲了三千多賊兵首級。當時文燦在裕州,馬進忠、羅汝才十三家賊兵聚結(jié)在南陽。文燦下令殺死歸順的賊兵要償命,所以賊兵不肯聽命時,官軍就用金帛、酒肉犒勞他們,當時稱為“求賊”。莊烈帝偵察到這種情況后說:“文燦說大話,并無其實?!蔽臓N聽說后很是害怕。孫傳庭出關(guān)去攻擊賊兵時,文燦沒有去援救,而嗣昌這時已經(jīng)進入政府中掌握了中央大權(quán)。九月,文燦駐軍襄陽,賊兵分別盤踞在鄖陽、襄陽一帶的各處險要位置上。諸將請求出戰(zhàn),文燦主張兵分幾路,盧九德說“:兵力分散后力量薄弱,一處失利,全軍就會動搖,不如聯(lián)合各部分力量一起攻打。”大家都說好,于是文燦讓僉事張大任監(jiān)督大將左良玉、陳洪范的軍隊,讓通判孔貞會監(jiān)督副將龍在田的軍隊,在雙溝跟賊兵開戰(zhàn),大敗賊兵,斬獲兩千多首級。羅汝才、惠登相率領的九營賊兵逃往均州,李萬慶率領的三營逃往光山、固始去了。

  十一月,京師戒嚴,朝廷召洪承疇、孫傳庭入衛(wèi)京師。汝才等以為要討伐自己,非常害怕,就去求見太和山提督中官,請求接受文燦的招安,文燦同意了。他把汝才及一丈青、小秦王、一條龍四營安置在鄖縣,把惠登相及王國寧、常德安、楊龍賢、王光恩五營安置在均州。然后上書說“:我對李萬慶、賀一龍、馬光玉及臨天王等主張剿滅,其他的都主張招安。我請求朝廷赦免汝才等人的罪過,授給他們一個官職。”朝廷批準了。

  當時京軍、良玉的軍隊都因入衛(wèi)京師離開了,馬士秀、杜應金就在許州反叛。早先,士秀等人投降后,良玉把他們的兵力安置在許州郊外。許州是個大州,良玉等將領都把自己的妻子、兒女和財物寄存在那里,良玉長久出征不回。士秀、應金在文燦的軍隊里,一天假裝請假,借用了良玉的旗號混進許州城。夜半時分,賊兵從府中沖出,燒毀了城南的碉樓,搶劫了倉庫,殺死官吏,帶著財寶投奔了李萬慶。萬慶即賊首射塌天。

  十二年(1639)三月,良玉班師回來,打敗并收降了馬進忠,又派劉國能進攻并招降了李萬慶,士秀、應金也再次投降了。順天王在此之前已經(jīng)死去,他的同伙順義王被部下殺死了。文燦于是上書說“:我的部隊威震賊膽,投降過來的接連不斷。十三家賊兵中只有革里眼、左金王及馬光玉三部尚未得到應有的討伐,不過一年半載也就可以平定了?!鼻f烈帝以贊許的口吻下詔書回答了他。

  當初,張獻忠投降后擁兵萬人,盤踞在谷城,卻向朝廷要十萬人的糧餉。文燦及朝廷內(nèi)外的要人都說給他。在他們替獻忠向皇上請求官職,請求地盤,請得關(guān)防大印以后,獻忠寫下狀子說愿意聽候調(diào)遣。后來朝廷多次傳檄召他的部隊,他都不理,朝廷內(nèi)外都知道獻忠一定會反叛的。以后,汝才投降了,也不肯交出武器。等到進忠、萬慶等也都投降時,文燦更自以為得法,以為天下從今往后將沒有賊寇了。五月,獻忠在谷城反叛,在房縣劫持汝才后,九營賊兵都反了起來。最初,均州五營擔心受到討伐,猶豫不決,一起歃血結(jié)盟抵抗獻忠,不久也反叛而去了。莊烈帝得知事變發(fā)生,大吃一驚,削去了文燦的官職,讓他戴罪理事。七月,良玉在羅犭英山進攻獻忠,被打敗了。莊烈帝十分惱火,命令嗣昌來取代文燦。嗣昌來到軍隊中,就派遣使者把文燦逮捕入獄,判為死刑。文燦的親戚姚明恭掌著大權(quán)也無法救他一命。十三年(1640)十月,文燦終于被處死于街市之上。

  鄭崇儉,字大章,鄉(xiāng)寧人。萬歷四十四年(1616)榜進士。初任河南府推官,又做過濟南兵備副使。崇禎初年升為陜西右參政,后多次升轉(zhuǎn)擔任了右僉都御史,巡撫寧夏。在此期間,他幾次打敗河套的敵人,朝廷賜給他銀幣,蔭封他的子孫為世襲錦衣副千戶。

  十二年(1639)正月,崇儉升任兵部右侍郎,接替洪承疇總督陜西三邊軍務。五月,張獻忠在谷城反叛,羅汝才等九營也都反起來,興安發(fā)出戰(zhàn)警。總理熊文燦請求皇上命令湖北巡撫方孔昭防守荊門、當陽,鄖陽巡撫王鰲永防守江陵、遠安,陜西巡撫丁啟睿、四川巡撫邵捷春分別在他們的地區(qū)內(nèi)嚴兵防守,崇儉主持提兵聯(lián)合攻擊。這時固原、臨洮、寧夏三個總兵左光先、曹變蛟、馬科跟隨承疇入衛(wèi)京師去了,只有柴時華中途返回甘肅,崇儉調(diào)用他而他不響應。崇儉于是傳檄要副將賀人龍、李國奇等從西安出兵。國奇的隊伍到略陽時士兵起哄,搶劫了瑞王的田租。國奇當時已提升為陜西總兵官,因此事被免除了新的職務,崇儉也被貶官一級。

  獻忠反叛后,在房縣的羅犭英山大敗左良玉的部隊,策劃進入陜西。崇儉率領人龍、國奇的部隊把他遏制在興安。賊兵回奔到興山、太平,位于湖北、四川的交界地帶。這時,楊嗣昌已經(jīng)出兵,到文燦的軍中取代了他的位置。在此之前,尚書傅宗龍建議讓崇儉兼管四川的軍隊,而嗣昌已經(jīng)發(fā)布檄文要求陜西的軍隊進入四川。崇儉于是在十三年二月率領人龍、國奇會同左良玉在瑪瑙山大敗賊軍,斬獲首級一千三百三十三個,收降賊將二十五人,得到不計其數(shù)的馬騾和兵器。這次戰(zhàn)役,崇儉身在行伍之間,嗣昌遠在襄陽,等評定功績時,封賞的一半歸嗣昌得了,崇儉只升官一級,不過是恢復以前所降的那一級罷了。

  獻忠失敗后逃竄到柯家坪,四川將領張令追擊他時被包圍。崇儉派兵打跑賊兵,人龍、國奇等又一路追擊,在寒溪寺、鹽井打敗了他們,先后斬獲一千五百首級。獻忠的同伙順天王、一條龍、一雙龍都投降了。崇儉的部隊五天內(nèi)打了三次勝仗,威名大震。他因為年老體衰請求辭官回家,朝廷不同意,命令他率領鄭家棟回關(guān)中,留下人龍、國奇討伐賊寇。

  這個時候,獻忠逃到興山、歸州一帶的山中潛伏下來,陜西、湖北的軍隊都聚集在夔州,只要將領們齊心協(xié)力在深山老林中搜捕,一千多殘寇就可以全部殲滅??墒浅鐑€離開后不久,人龍的隊伍也從開縣嘩變西歸,湖北的部隊在土地嶺戰(zhàn)敗,四川從此大亂起來。嗣昌于是說崇儉撤兵太早,導致賊兵猖獗起來。莊烈帝起初因為崇儉沒能管住自己的軍隊就已經(jīng)不高興了,到這時就下令把他剝奪官籍,讓啟睿到軍中接替了他;又懷疑他借病推托,讓巡按官核實情況。第二年春天,獻忠打下襄陽,嗣昌死掉了,莊烈帝更加痛恨崇儉沒有給嗣昌充當犄角,支持他平定賊寇,就把他逮捕下獄,責備他唆使士兵擅自返回,無視軍規(guī),不等到秋后就在五月里把他斬首街頭了。

  莊烈帝從即位以來殺過七位總督,分別是鄭崇儉、袁崇煥、劉策、楊一鵬、熊文燦、范志完、趙光扌卞。莊烈帝因為盜賊的勢力日益壯大而氣憤,運用法律更加苛刻,功罪不能互相抵銷,封疆大事也隨著一天天壞完了,直到最后亡國為止。福王在位時,給事中李清說:“崇儉沒有喪失過一座城池或一支部隊,因為他人巧言卸責被判處了死刑。群臣背地里都知道他的冤屈,卻沒有人敢出來訴說,對此我很是痛心?!背鐑€的冤屈才得到昭雪。

  邵捷春,字肇復,侯官人。萬歷四十七年(1619)榜進士。后來逐步做到稽勛郎中。

  崇禎二年(1629),捷春出任四川右參政,負責把守川南。期間,他招安、平定了天全六番的高、楊二氏。后來調(diào)任浙江按察使,在大考核中因故被貶官。過了很久,他起任四川副使,在崇禎十年秋天抵達成都。當時陜西的賊寇已經(jīng)打進四川,巡撫王維章、總兵侯良柱率領全部川兵向北面抵抗賊兵去了,成都城中只有屯田的士兵和蜀王府的護衛(wèi)軍,所以人心惶惶,不可終日。捷春打開城門接納躲避賊兵的鄉(xiāng)民。中尉奉钅替勾結(jié)賊兵抵達城下,捷春與御史陳廷謨捉拿了奉钅替,并且招募市民,起用免了職的舊將領出來固守成都。賊兵離去后,蜀王上書講了他的功勞。正好這時維章罷官,由傅宗龍接任,朝廷命令捷春擔任監(jiān)軍,同總兵羅尚文一起攻打賊兵。第二年,尚文同安錦副使吳麟征大敗賊首過天星等,捷春被提升為右參政,仍然負責監(jiān)軍。

  十二年(1639)五月,宗龍入朝掌管兵部,朝廷就提升捷春為右僉都御史接替他的原職。此時張獻忠、羅汝才已經(jīng)反叛,謀劃進入陜西。陜西兵力在興安阻截,他們就進犯興山及四川的太平,然后窺視大寧。捷春派遣副將王之綸、方國安分路扼制,國安連連打敗賊兵,賊兵于是回到陜西、湖北。十月初一,楊嗣昌誓師襄陽,發(fā)布檄文到四川來要求四川軍接受他的節(jié)制。嗣昌認為湖北土地廣闊,難以制服賊兵,驅(qū)使他們進入四川,因四川地勢險峻交通不便,賊兵無法施展,官軍壓境就能大獲全勝;又考慮四川有重兵把守險要,賊兵將返回湖北搞破壞,就調(diào)出四川的精銳兵力一萬多人聽自己使用。四川的軍隊這下軟弱無力,不能抵擋賊兵了。捷春憤怒地說“:依照法令,丟失一座城,巡撫就獲罪,現(xiàn)在要把四川讓給賊兵,這豈不是督師要殺我嗎?”跟嗣昌爭吵又爭他不過。于是汝才、惠登相就從興山、遠安進犯大寧、大昌,張獻忠也向西到了太平。第二年二月,左良玉在瑪瑙山大敗張獻忠,其他將領張應元、張令等又幾次打敗他,獻忠于是逃往興山、歸州一帶的山中,久后又振作起來,從汝才進軍寧昌的老路上向西行軍。

  當初,汝才在寧昌為大江擋著,又受到劉貴、秦良玉、秦翼明、楊茂選等各位將領抵抗,無法渡江。恰好這時張獻忠西去,同他會合,劉貴等作戰(zhàn)都敗退下來,賊兵于是渡過江,在萬頃山、苦桃灣扎下營寨,他們另外的部隊駐扎在紅茨崖、青平砦,歸州、巫山一帶大為震動。嗣昌于是進駐夷陵,發(fā)出檄文要捷春扼守夔門。四川的大寧、大昌毗鄰湖北的竹溪、房縣,有三十二道隘口。嗣昌打算調(diào)集兵力專門把守夔門,放棄大寧、大昌來引誘賊兵進去,然后官軍從四周進攻它。捷春說:“放棄隘口不把守,這是要引賊入戶嘛?!庇谑桥汕裁x及覃思岱等出關(guān),分兵把守隘口。這兩員將領彼此不和。思岱進讒言殺了茂選,捷春下令思岱兼管茂選的士兵,茂選的士兵一起逃散了。賊軍進入隘口,防守的官軍潰散了。賊軍夜間攻下了夔門關(guān),官軍將士嚇得四處奔逃,新寧、大竹都失守了。汝才、登相渡過巴霧河,攻占開縣,被鄭嘉棟、賀人龍打敗。汝才于是與小秦王、混世王東奔而逃。登相獨自經(jīng)過開縣向西去,人龍及李國奇又向西追擊他。汝才等逃回興山,多次受到挫折。正好這時嗣昌下了招降令,小秦王、混世王都投降了,只有汝才逃走。嗣昌看到湖北已經(jīng)沒有賊兵,就在八月底率軍進入四川。這時各路賊兵全都集中在四川境內(nèi)了。

  這個時候,捷春率領兩萬弱卒駐守重慶,能依靠的只有秦良玉、張令的部隊。不久,陜西軍嘩變西去,湖北將領張應元又在夔州的土地嶺打了敗仗。捷春認為大昌的上、中、下馬渡水淺地平,難以跟賊兵持久,就把水寨觀音巖作為第一道關(guān)口防守,讓部將邵仲光駐防,而夜叉巖、三黃嶺、磨子巖、漁河洞、下涌等處,各派了三四百人把守。萬元吉擔心兵力分散力量薄弱,捷春不聽勸告。九月,獻忠突然襲擊,打敗了仲光的部隊,占領了上馬渡。元吉急忙傳令各將分別阻截,又命令張奏凱駐守凈壁。捷春派遣羅洪政、沈應龍二將充當援兵。十月,獻忠突襲凈壁,占領了大昌,駐軍開縣來。良玉、張令的兩支部隊都覆沒了。賊兵行軍就派哨兵偵探,坐地休息就下馬抄糧。關(guān)隘駐軍對賊兵的動向無法偵探確實,有時又遠離駐所,賊兵鉆空子就通過了沒人把守的地方,所以官軍連連戰(zhàn)敗。嗣昌于是收斬了仲光,又上書彈劾捷春貽誤軍事。

  后來捷春收兵扼守梁山。這時惠登相已經(jīng)反正,歸附官軍。汝才又與獻忠會合,因為梁山河深難渡,就從開縣向西到了達州。捷春退防綿州,扼守涪口。賊兵迅速進兵,攻占了劍州,然后挺進廣元,打算抄小路進入漢中,被陜西部隊擋住,又奔回巴州西部來。應元等將的隊伍在梓潼攔截他們,少有戰(zhàn)功,后來還是被打敗了。四川將領曹志耀等竭力作戰(zhàn),打退了他們。后來降將張一川、張載福陷陣而死,涪江的守軍戰(zhàn)敗,賊兵血洗了綿州城。捷春回到成都,賊兵跟著逼了上來。十一月,逮捕捷春的使者到來,捷春就把軍事交付給接替他的廖大亨,離開了成都。

  捷春為官清廉、嚴謹,治理四川實施了惠民政策。他被逮捕時哭送他的隊伍填塞了街道,江中的船無法開動,人們都爭著跟在使者的旗幟后邊。蜀王替捷春上書求救,朝廷不聽。莊烈帝命令巡按御史派官把捷春押送到京師,打入監(jiān)牢,判處死刑。捷春自知難免一死,第二年八月就喝下毒藥,死在了監(jiān)獄中。

  福王在位時,朝廷給捷春恢復了官籍,追贈他為兵部右侍郎。

  高斗樞,字象先,覲縣人。崇禎元年(1628)進士。初任刑部主事,因為審議巡撫耿如杞一案,與四個同事一起被關(guān)進皇家監(jiān)獄,不久恢復官職,又晉升為員外郎。

  五年(1632),斗樞出任荊州知府。很久以后,又升為長沙兵備副使。當時湖北在洞庭湖北邊的府縣全遭到了賊兵的破壞,勢頭將蔓延到湖南,臨武、藍山、洞庭湖、湘潭一帶又土匪四起。長沙只有五百名老弱士卒,又派了二百人出去駐守攸縣,城墻上的倉庫、掩護墻全倒塌了。斗樞到任后,修筑了四十座飛樓,大力修造守備器械。臨武、藍山兩地的二百多艘賊船經(jīng)衡陽、湘潭抵達長沙城下,斗樞與他們相持抵抗了十多天,賊兵才撤離,轉(zhuǎn)過去攻打袁州。斗樞派都司陳上才跟在賊兵后邊打擊它,賊兵又解圍離去。不久斗樞襲擊、打死了賊首劉高峰等,招安、平定了其余的賊寇。朝廷下詔記錄了他的功勞。巡撫陳睿謨大舉征討臨武、藍山兩地的賊兵時,斗樞在南面扼守,先后經(jīng)過大小十多次戰(zhàn)斗,賊兵全給剿平了。朝廷下詔賜給他銀幣作為獎勵。

  十四年(1641)六月,斗樞晉升為按察使,移駐鄖陽。鄖陽府發(fā)生戰(zhàn)亂將近十年了,附屬的城市有六座,居民不到四千人,幾百里地面荊棘叢生。撫治王永祚因襄陽告急,移兵過去鎮(zhèn)守。斗樞到任才六天,張獻忠從陜西率兵東來。斗樞與知府徐啟元派遣游擊王光恩及其弟光興分兵阻截,屢戰(zhàn)屢勝,賊兵不敢來進犯鄖陽。王光恩就是均州投降過來的賊首小秦王。當初他與張獻忠、羅汝才等一同為賊,獻忠、汝才投降后又反叛,均州五營因為怕被征討,猶豫不決。又因為獻忠勢力強大,光恩擔心被他吞并,于是約束士卒,占據(jù)要害地帶防備獻忠。過了很久,他的手下有人陸續(xù)走散,光恩也反叛而去,后來又投降了。光恩善于任用部下,部下也樂意聽他使喚。斗樞看到他誠心誠意,就召他進入府城中駐守。這個時候,斗樞、啟元善于謀劃,光恩善戰(zhàn),鄖陽城經(jīng)過一番危難之后又得以保全。

  十五年(1642)冬天,李自成占領了襄陽、均州,攻打鄖陽城四天,然后離去了。第二年春天,又來進攻,十多天仍打不下來,于是退兵駐扎到楊溪。五月,斗樞召游擊劉調(diào)元進城,十天內(nèi)殺賊兵三千人。自成的將領來攻城,最后也沒打下,就離開了。斗樞于是命令光恩收復了均州,調(diào)元打下了光化,斗樞自己率領將士收復了谷城。斗樞打算襲擊襄陽,聽說孫傳庭戰(zhàn)敗,就班師回來。均州又被賊兵占領了。

  十七年(1644)正月,自成派遣將領路應標等率領三萬人進攻鄖陽,斗樞派人進入均州,燒毀了他們積蓄的糧草,賊兵因缺乏糧食而退回。這個時候,湖南、湖北的十四個府都被賊兵占領了,只有鄖陽得以保全。從十五年冬天撫治王永祚被逮捕后,朝廷接連任命李乾德、郭景昌來代替他的職務,都因為道路中斷不能到位,朝廷認為鄖陽已經(jīng)失守,就不再設置撫治了。十六年夏天,斗樞上書請求增援,朝廷才知道鄖陽尚存,大家主張就讓斗樞擔任撫治,而陳演同斗樞有矛盾,就提升丁啟元為右僉都御史,擔任撫治,給斗樞加官太仆少卿。因為路途阻隔任命令沒有傳到。這年二月,朝廷討論設置漢中巡撫,兼管川北軍務,就提拔斗樞為右副都御史,讓他前往就任,命令又沒有傳到。到這年三月斗樞才收到太仆少卿的任命,就把軍事移交給啟元。七月,北都失陷的消息連同漢中巡撫的任命令一同傳來,但是漢中的地盤已失,斗樞不能去任職了。

  福王即位后,調(diào)斗樞去巡撫湖廣,接替何騰蛟,又因道路不通,朝廷改用了王驥,斗樞都沒有得到這些消息。明朝亡國后幾年斗樞才去世。啟元、光恩,也都在建功立名之后才死。

補充糾錯
大家都在看
分享鏈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