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翱,字九皋,鹽山人。
永樂十三年,皇帝初次在臨時停駐地考選貢士。
皇帝當時想定都北京,想得到和使用北方的士人。
王翱會試殿試都名列前茅,皇帝非常高興。
特地召見賜予酒食,改為庶吉士,授予大理守左寺正,后降職為行人。
宣德元年,因為楊士奇的推薦,提升為御史。
當時官吏有罪,不問輕重,允許努力自勵以恢復官職。
王翱請求犯貪污罪的官吏只允許贖罪,不能恢復官職,以懲罰貪污。
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,:五年,巡撫按察四川。
松潘蠻族暗中起事,都督陳懷駐在成都,相隔八百多里,不能控制。
王翱上奏應根據實情處理的五件事:請求命陳懷移往松潘;而松茂的軍糧在農閑時齊力運送,用官軍護送,不要專門托付給老百姓,以至于被搶劫;官吏不考察審核成為老百姓的禍害,命令他們自首不得隱瞞;州縣土司普遍設立社學;會川銀場每年運米八干多石供給軍隊,往返的費用,請讓有罪的人交納糧食贖罪。
皇帝詔令主管部門商議審理運糧的事,而將禍害百姓的官吏召到北京,其余全都允許施行。
英宗即位,朝廷商議派遣文武大臣出京鎮(zhèn)守。
提拔王翱為右愈都御史,偕同都督武興鎮(zhèn)守江西,懲治貪官,抑制奸人,官吏百姓又畏懼又喜愛。
正統(tǒng)二年,被召回都察院。
四年,處州的寇賊流竄到廣信搶劫,命令王翱前去緝捕,全部將竊賊俘虜回來。
這年冬天,松潘都指揮趟諒誘捕國師商巴,掠奪他的財物,與同官趟得誣陷商巴反叛。
商巴的弟弟小商巴憤怒,聚眾搶劫掠奪。
命令王翱及都督李安率軍二萬人去征伐他們。
而巡按御史洗雪了商巴的冤枉,皇帝韶令見機決定進退。
王翱到達后,將商巴從監(jiān)獄中放出來,派人招撫他的弟弟,安撫穩(wěn)定其余的同黨,而彈劾處死了趙諒,放逐趙得戍邊,恢復商巴的國師地位。
松潘就平定了。
六年,代替陳鎰鎮(zhèn)守陜西,軍民中借糧不能償還的,核實并免除了債務。
七年的冬天,統(tǒng)領遼東的軍務。
王翱因軍令長久松弛,寇賊來了,將士不奮力戰(zhàn)斗,趁眾將到帥府拜見,以違反法紀罪斥責他們,命左右拉出去斬首。
眾將都惶恐地叩頭,愿效死力贖罪。
于是王翱親自巡視邊防,從山海關到開原,修繕城墻,疏通壕塹。
五里修堡,十里筑屯,使烽燧相接。
操練將士,使鰥寡之人成家。
軍民都很高興。
又因為邊塞偏遠,軍餉匱乏,根據習俗立法,令有罪的人可用錢糧贖罪。
十多年問,得到谷物及牛羊幾十萬,邊塞的費用因此而富足。
八年,因任職滿九年,進升為右副都御史。
指揮孫璟用鞭子打死戍邊的士卒,他的妻子和女兒為他痛哭,也死了。
其它士卒控訴說孫璟殺死一家三口。
王翱說:“土卒為軍法而死,妻子為丈夫而死,女兒為父親而死,并非殺死?!泵顚O璟賠償士卒家的安葬費用,孫璟感動激憤。
后來在遼東任參將,追敵三百里,輔佐李秉成為名將。
十二年,與總兵曹義等人出塞,打擊兀良哈,擒獲斬首一百多人,繳獲牲畜四千六百頭,進升為右都御史。
十四年,眾將在廣平山攻破敵人,進升為左都御史。
脫脫不花大舉侵犯廣寧,王翱正在閱兵,寇賊突然到達,眾人潰退。
王翱進入城內保護自己。
有人說城不能守住,王翱拿著劍說:“敢說放棄城的斬首?!笨苜\敗退,定罪停發(fā)俸祿半年。
景泰三年,王翱被召回掌管都察院事務。
更換太子后,加封太子太保。
潯州、梧州瑤人發(fā)動叛亂,總兵葦興、武毅推卸責任不管事,于謙請求以翁信、陳眨代替他們,并特地派遣一名大臣去監(jiān)督軍務,于是就派王翱去。
兩廣有總督從王翱開始。
王翱到達鎮(zhèn)所,將士官吏都懼怕折服,以誠心安撫曉諭,瑤人歸順,轄區(qū)內平安無事。
第二年,王翱被召入京任吏部尚書。
當初,何文淵協(xié)助王直掌管選評官員,常常徇私,被言官攻擊而離任。
王翱代替后,完全遵循現(xiàn)成的法規(guī)。
玉順元年,王直退休,王翱纔專管吏部事務。
石亨想除去王翱,王翱請求退休。
已得到批準,李賢盡力爭取,纔留下來。
到李賢被石亨驅逐,也因王翱勸說而留下來,兩人相處得很融洽。
皇帝每次用人必定去咨詢李賢,李賢將此事推給王翱,因此,王翱能夠施展他的抱負。
皇帝十分器重王翱,時常將王翱召到便殿對話,稱他為先生而不叫他的名字。
而王翱已近八十歲,常健忘,曾經叫侍郎談倫一起入宮。
皇帝問原因,王翱叩頭說:“臣已經老了,聆聽的圣諭,恐怕有遺漏和錯誤,令這個侍郎代我記下來,這個人誠實謹慎可以信賴?!被实鄯浅8吲d。
吏部主事曹恂已調往江西任參議,遇到生病回來,王翱將此事報告皇帝。
皇帝命曹恂以主事身份返回老家。
曹恂很生氣,趁王翱入朝,抓住他的胸襟,搞他耳光,大聲辱罵。
事情報告皇帝知道,將他投入欽犯監(jiān)獄。
王翱向皇帝陳述曹恂的確是生病,得以貶斥回家.當時的人都佩服王翱的度量()五年,加官太子少保。
成化元年,進升為太子太保,下雨下雪免去早朝參拜。
多次上疏請求回家,皇帝總是安慰挽留,多次派遣太醫(yī)給他看病。
三年,病重,纔允許退休回家。
還未走出都城就去世了,時年八卜四歲。
追贈太保,謐號忠肅。
玉翱在銓部,謝絕請托,公事之余長期住在簡陋的屋子里,不到一定的時間如初一、十五去拜謁先祖的祠堂,沒有回遇自己的住宅。
每次引薦選舉,或者碰到召對,由侍郎代選。
回來雖然很晚,一定到官署閱讀所選人的材料,惟恐有不妥當的地方。
涉及推薦之事不讓別人知道,說:“吏部難道是一個恩怨之地?!弊约悍钚泄?jié)儉樸素。
景帝知道他貧寒,為他在鹽山建造宅第。
孫子承蔭進入太學,不讓他參加科舉考試,說:“不要妨礙貧寒士人的仕途?!迸鲑Z杰在京城附近做官,王翱的夫人數次去接女兒,賈杰憤怒地說:“你父親主管升降官員,將我調到京師做官,不過易如反掌而已,為什么往來不怕麻煩呢?”夫人聽說了,找一個機會向王翱請求。
王翱發(fā)怒,推翻桌子,擊中夫人傷及面部。
賈杰最終沒能調動。
王翱從遼東返回朝廷時,與他同事的中官敬重他,贈給他幾顆明珠,王翱堅決推辭。
那人說:“這是先朝賞賜的,公不會認為是贓物而拒絕我吧?!蓖醢坎坏靡丫褪障虏仄饋怼?/p>
申官死后,召來他的侄子歸還給他。
任都御史時,夫人為他娶了一個妾,過了半年纔告訴他。
王翱生氣地說:“你為什么敗壞我的家法。”當天就準備好金幣將她送回去了。
妾終身不嫁,說:“哪有大臣的妾嫁給他人的?!蓖醢咳ナ篮螅ケ紗?,王翱的兒子侍養(yǎng)她終身。
李賢曾對人說:“皋陶說的九德,王公有其中的五點:遇亂而慎重,受擾而剛毅,簡樸而廉潔,剛毅而穩(wěn)重,強硬而有義氣?!比欢愿窈芄虉?zhí)。
曾下詔推舉賢良方正、經明行修及山林隱逸之士。
到的人都下交吏部考試,而王翱將他們貶退,百人中沒有取到一二個。
生性不喜歡南方士人。
英宗曾說:“北方人文雅不如南方人,但本質耿直雄偉,緊急的時候當得力?!蓖醢恳虼烁嘤帽狈饺恕?/p>
晚年依從中官郭聰的囑撫,被都御史李秉彈劾,王翱自己認罪,對他不能沒有一點小損害。
子孫世襲錦衣干盧。
年富,字大有,懷遠人。
本來姓嚴,訛誤為年。
因考中會試副榜授予德平訓導。
年齡剛過二十歲,嚴肅穩(wěn)重像老儒者一樣。
宣德三年,考核政績最優(yōu),提升為吏科給事中。
糾正過錯,一定顧全大局。
皇帝認為六科責任重大,命令每科選擇二人掌管科內事務,于是讓年富與賈銓共同掌管刑科。
都御史顧佐等人錯將十七人判為死罪,年富彈劾了他們。
皇帝責問了顧佐等人。
英宗繼位后,年富上疏說:“永樂年問,招納投降的人,用官爵牽制他們,坐耗國庫,滋養(yǎng)禍亂招來危險,應該將他們遣回故土。
官府軍中的前衛(wèi)童子軍,本來選自民間子弟,跟隨侍衛(wèi)太子。
現(xiàn)在死亡殘疾,大都為補充兵源而困擾。
請在二十五所內,以一所作為補充征調,不要再牽累百姓。
軍民之家,規(guī)定免征賦稅和徭役,冒充僧人道士的人累計上萬,應全部遣返未剃度的人恢復從業(yè)。”建議大多得到施行。
年富升遷為陜西左參政,不久命令他總管糧食儲備。
陜西每年織造綾、絹、覲既九百多匹。
永樂年問,加織駝氍五十匹,年富請求停止織這些物品。
官吏、諸生、衛(wèi)卒的年俸,都因邊疆的軍餉而被削減,年富請求恢復舊制。
各邊疆的軍官侵占開墾的良田有的人逮三四十頃,年富奏請每頃交賦稅十二石。
都督王禎認為太重,上疏與他爭辯。
朝廷商議堿去三分之二,于是作為定額。
又碰上計劃每年的費用,以籌集軍餉,年富上疏說:“臣所管轄的地方每年收兩種稅共一百八十九萬石,屯糧七十多萬石。
其中由于水旱災害流亡而拖欠賦稅的,大致要減少三分之一,而每年消耗達到一百八十多萬石,收入少而支出多。
現(xiàn)在鎮(zhèn)守的各位大臣不估量國家的儲備,競相請求增兵,罩餉由什么地方供給呢。
請削減多余的士兵,淘汰劣馬,杜絕侵占損耗的弊端。”皇帝認可他的奏章。
三邊兵士馬匹,供應浩繁。
軍民因遠途運輸而疲乏,狡猾的人由此而從中牟利。
年富計算遠近,核定征收的科目,出入慎重考核,過去的弊端得以革除,老百姓的困苦得到大大緩解。
年富遇事,果斷勇敢有作為,有權勢的人沒有人能阻撓,聲名震動關中。
然而他執(zhí)法過于嚴格,抱僥幸心理的人大多不高興,因此屢次遭到誣諂誹謗。
陜西的文武將吏擔心失去年富,都呈遞奏章陳述他的功勞,纔得以停發(fā)俸祿留任。
任職滿幾年,升遷為河南右布政使。
又有說年富苛刻暴虐的,皇帝命令核查舉報的人,將定他的罪。
得知舉報年富的人是少師楊溥后,想法就消除了。
年富到河南,那年發(fā)生饑荒,流離失所的老百姓有二十多萬人,公開搶劫。
巡撫于謙委派年富安撫難民,都安定下來。
土木失敗后,邊境道路被阻隔,吏部通知年富轉運糧餉,沒有超過規(guī)定時間的,進升為左布政使。
景泰二年春,以右副都御史的官職巡撫大同,管理軍務。
當時經受了失敗,法制松弛,弊端尤其嚴重。
年富一心安撫百姓,上奏免去了秋天的賦稅,取消了各州縣的稅課局,停止讓太原的老百姓將軍餉轉運到人同。
武清侯石亨、武安侯鄭宏、武進伯朱瑛,令家人領取官庫的銀兩布帛,買米充實邊疆,大多被侵吞。
年富首先請求查處。
下詔寬恕石亨等人,治家人的罪。
石亨派遣的士卒越過關口抵達大同,年富又彈劾石亨獨斷。
石亨因罪而敗。
不久,削減襄垣王府中的太監(jiān)假夫妻戶,又對他代理教授事務的廁子罰以杖刑。
又彈劾分守中官韋力轉、參將石彪及山西參政林厚的罪行。
這時年富的威名傳遍天下,而各豪強之家更加憎恨他,相互收集年富的罪過。
于謙正掌權,盡力保護支持他。
皇帝也很瞭解年富,因此纔能施展他的志向。
林厚極力詆毀年富,皇帝說:“林厚怨恨年富,只是誣陷年富罷了。
朕正將邊疆的事托付給年富.豈能輕易聽信別人對他的侮辱?!毕魅チ肆趾竦墓俾殹?/p>
六年,因母親去世服喪,起用擔任原來的官職。
七年,年富上奏說:“各邊鎮(zhèn)守衛(wèi)監(jiān)護槍的官員比以前增加了,如陽和、天城,一城有兩人,騷擾百姓特別嚴重,請?zhí)蕴瓬p少一些?!笔虑槭艿阶柚刮幢皇┬?。
年富又上奏說:“高皇帝定下的制度,軍官犯罪可以贖罪,只有笞刑是這樣。
杖刑就降級授職,只流放去充軍,法律非常明白。
近來犯臟罪的人,輕的就復職,重的只讓去立功贖罪。
刑不足以懲罰,就更沒有害怕和顧忌。
這些都是司法官吏的過錯?!毕掳l(fā)朝廷商議,流放的囚徒仍然納貢贖罪,只是在本衛(wèi)差操,不能率領軍隊。
英國公張懋及鄭宏各在邊境設置田莊,每年役使士卒耕種,年富彈劾他們,將士卒還回部隊。
天順元年,廢除巡撫官,年富也罷官回家。
不久,石彪以從前的仇恨彈劾年富,年富被逮捕投入欽犯監(jiān)獄。
皇帝征詢李賢,李賢說年富能革除弊病。
皇帝說:“這一定是石彪被年富抑制,不能達到他的私人目的?!崩钯t說:“正如圣上所說,應該早日為他雪冤?!被实鄹嬷I門達秉公查問。
果然沒有證據,于是令他退休。
第二年,因朝廷大臣的推薦,起用任南京兵部右侍郎,還未上任,改任到戶部,到山東任巡撫。
在路上聽說所屬的地區(qū)發(fā)生蝗災,快速上奏皇帝。
改任左副都御史,仍擔任巡撫。
官吏熟悉年富的威名,既盼望他又佩服他,豪強奸人銷蹤匿跡。
四年春,戶部缺尚書,李賢推薦年富,左右的人巧妙地阻止他。
皇帝告訴李賢說:“戶部非年富不可,人們大多不喜歡年富,這就是年富賢能的地方?!碧氐卣倌旮粊砣蚊?)年富斟酌贏利和虧欠,嚴格支出收入,親自計算,官吏不能欺騙他。
事情關系到利害的,同僚和下屬有的不敢承擔,年富說:“祇管去做,我擔當責任,各位不署名也可以?!睆拇藨舨康氖罗k得很好。
遇到父親的喪事,奪哀任官像以前一樣。
憲宗即位,年富以陜西頻繁用兵,而管理軍餉的人不稱職,請求罷黜左布政孫毓,任用右布政楊璇、參政婁良、西安知府余子俊。
吏部尚書壬翱上書指責年富侵犯職權,請求交法司審理。
年富極力爭辯說:“推薦賢人是為了國家,而不是有私心?!币虼似蚯筠o官。
皇帝安慰并挽留他,為此罷免了孫毓。
不久,因生毒瘡而病死。
贈予謐號恭定。
年富廉潔正派剛強正直,始終不渝,與王翱同被稱為名臣。
當初,英宗曾告訴李賢說:“戶部像年富這樣的人不容易得到?!崩钯t回答說:“如果今后繼任王翱任吏部尚書,非年富不可?!比欢旮簧远嘁?,尤其厭惡請托。
下屬官吏中狡黠的人,故意反著意思去做。
想做的事,說不行;如果不做的事,則說行。
年富總是被出賣。
王弦,字公度,他的祖先是江夏人。
祖父王俊卿,因事獲罪戍守河州,于是落籍于此。
王茲考中正統(tǒng)四年的進士。
十一年,授予戶科給事中,豪遭有氣節(jié),神色嚴肅敢于直言。
英宗巡行北方,邸王在午門代理朝見,群臣以誤國罪彈劾王振。
讀彈劾文書時群臣還跪在地上沒有起來,邸王讓大臣們出去待命。
眾人都伏在地上哭泣,請求誅滅王振家族。
錦衣指揮馬順是王振的同黨,厲聲呵斥進言的人而離去。
王茲十分憤怒,揮動手臂站起來,抓住置嫗的頭發(fā)大吼道:“你們這群奸黨,罪當殺頭,現(xiàn)在還敢這樣!”一邊罵…邊咬他的臉,眾人一起揍他,馬上被打死了,朝見的隊伍大亂。
邸王感到害怕,急忙起身入宮,王弦率領群臣跟在邸王后面。
邸王令宦官金英詢問他們想說什么,王茲說:“宦官毛貴、王長隨也是王振的同黨,請按法律處置他們?!臂⊥趺罱谐鏊麄儍扇恕?/p>
眾人又打死了他們,鮮血染紅了朝廷的臺階n當時,王茲的聲名震動天下,邸王也因此事很看重王弦。
并召來各位言官,安慰告諭很懇切。
邸王登上帝位后,也先侵犯京師,命令王茲與王通、楊善守衛(wèi)京城,提升為右愈都御史,統(tǒng)領毛福壽、高禮的軍隊。
寇賊敗退,詔令與都指揮夏忠等人鎮(zhèn)守屠庸關。
王弦到任后,精簡士兵和馬匹,修繕險要的關塞,彈劾不稱職的將帥,營壘煥然一新。
量泰元年四月,浙江鎮(zhèn)守中官李德進言說:“馬順等人有罪,應當請求下令處死,群臣竟敢擅自殺死。
不是有宦官保護,很危險啊。
這些都是冒犯皇上的賊臣,不應該任用?!弊嗾孪掳l(fā)朝廷議論。
于謙等人上奏說:“太上皇蒙塵,災禍由王振賊引起,馬順等人實際是王振的心腹。
陛下監(jiān)督國事,群臣一起請求處死,而馬順還敢呵叱。
因此,在朝廷的文武官員及禁軍士兵忠心憤慨暴發(fā),無暇顧忌,打死三人。
這正是《春秋》中誅殺亂賊的大義。
假如使皇上流離,奸黨仍在,國家的安危大概就不可知了。
臣等認為不足以追問?!被实壅f:“誅殺亂臣,是以此來安定眾人的志向。
朝廷大臣的忠誠義氣,朕已經知道,卿等不要介意李德的話?!卑嗽?,王茲因疾病回朝。
不久命令同都督愈事徐恭管理漕運,治理通州至徐州的運河。
第二年,尚寶司檢查馬順的牙牌找不到,馬順的兒子請求責罰王茲,皇帝答應了。
眾言官說:“馬順朋黨奸猾罪孽深重,朝廷大臣一起除掉他,無暇追問牙牌。
并且這不是王茲一人的事,若責怪于王蛇,忠臣就會恐懼了?!庇谑菙R置了先前的旨令。
這年冬天,耿九疇被召回,命令王茲兼巡撫淮、揚、廬三府和徐、和二州,又命令兼管兩淮的鹽稅。
四年正月,因災害接連出現(xiàn),正是春天卻很寒冷,王茲進言說:“請下令責成眾臣徹底自我整治反省,減少刑罰減輕征稅,取消無益的工程,嚴禁無功的賞賜,散發(fā)財物以收取民心,愛護百姓以培植立國的根本。
陛下應更親近儒臣,講大道論德行,提升君子,貶退小人,以挽回天意?!辈⑶易猿凶镞^請求辭職。
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,于是下令整治反省,征求直率的進言。
此前,鳳陽、淮安、徐州發(fā)大水,路上餓死的人接連不斷,王茲上疏報告,還未等到答復,就開倉救濟災民。
這時山東、河南來求飯吃的饑民一齊涌來,倉庫不能供給。
只有徐州廣運會有多余的積蓄,王站想把這些糧食全部發(fā)放,主管的中官不允許。
王弦前去告訴他說:“老百姓將在旦夕之間成為盜賊。
假如不聽從我的話,如果有變亂,應當首先斬你,然后我自己請求死罪?!敝泄傥窇滞跗澋耐坏靡讯爮牧怂?。
王茲于是自我彈劾擅自行事的罪遇,并進言說“廣運倉所儲藏的糧食僅能維持三個月,請命令判處死罪以下的罪犯,可以在受災地區(qū)交納糧食為自己贖罪”。
皇帝又命令侍郎鄒干攜帶資金飛馳趕往,聽任他自行處理。
王茲于是親自巡行散發(fā)救濟,糧食不夠,就命令沿淮河上下的商船,根據船的大小出米,保全救活一百八十五萬多人。
鼓勵富戶出米二十五萬多石,供給饑民五十五萵七干家。
送給牛種七萬四千多頭,恢復產業(yè)的五千五百家,外地流入受到安置的一萬零六百多家。
生病的人給藥,死了的人備辦棺材,賣出去的子女贖回來還給他們,回家的人發(fā)給路費。
人們忘記了饑餓,頌揚聲大起。
當初皇帝聽說淮安、鳳陽閘饑荒,非常憂慮。
等到得到王茲發(fā)放廣逗倉后自我彈劾的奏疏,高興地說:“都御史真賢能啊,救活了我的百姓。”尚書金濂、大學士陳循等人都稱贊王茲的功績。
這年十月,隨即進升為左副都御史。
當時濟寧也發(fā)生饑荒,皇帝派遣尚書沈翼帶庫銀三萬兩前去救濟。
沈翼只發(fā)放了五千兩,余下的歸還給京庫。
王弦彈劾沈翼奉命出使而沒有成效,請求仍然換成米以備救荒,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。
第二年二月,王弦進言說:“近年饑荒頻繁出現(xiàn),老百姓非常困苦。
近來冬春之交,雪深數尺,淮河到大海水面凍結了四十多里,人畜凍死的有一萬多,弱者賣妻子兒女,強者大肆搶劫,謀求衣食的途徑斷絕,路上到處是流離失所的人。
陛下端坐在宮廷,大臣安處在官府,沒有機會看到這些。
假使目擊他們的慘狀,沒有不為之流淚的。
陛下繼承皇位以來,不是不敬天愛民,而上天變故百姓貧窮特別厲害的原因,臣私下認為恐怕是圣德雖然修明但還沒有達到極點,倫理雖然端正但還不篤厚,賢人雖被任用但還沒有收到效果,奸人雖被摒棄但還沒有完全鏟除同黨,仁愛施行了但實惠不普遍,財用節(jié)省了但上供沒有減少,刑罰寬松了但冤獄沒有伸張,工程停止了但工匠的勞作沒有停息,法律頒布了但實行時有的有更改,賦稅免除了但有司有的仍然控制。
有一頊在這兒,都足以干擾和諧招來變故。
希望陛下能修養(yǎng)道德,更新統(tǒng)治。
尊重天命,效法祖宗,端正倫理,堅定道義,戒除逸樂,杜絕異端,這樣修治道德就有誠意了。
提拔忠良之臣,遠離奸邪小人,公開賞罰,放寬賦役,節(jié)省財用,戒除聚斂,推卻貢奉,取消勞役,這樣謀求治理就有實效了。
像這樣而災害變異不停,還從沒有過。”皇帝褒獎采納了他的建議,下令朝廷內外大臣都加以修行反省。
六年,霍山的百姓趙玉山自稱是宋人后裔,用妖術迷惑眾人作亂,王茲將他捕獲。
先后彈劾貪官污吏,革除損害老百姓的糧長,老百姓都稱贊好。
英宗恢復皇位后,革除巡撫官,改任王茲為浙江參政。
幾天后,石亨、張軏追查王茲擊打馬順的事,被取消官職,送到江夏編籍管束。
遇了半年,皇帝在宮中得到王茲的奏疏,見到“端正倫理,堅定道義”這句話,有所感悟。
命令派遣官員將王茲送歸故鄉(xiāng),命令有司善待他。
玉順五年,孛來侵犯莊浪,都督馮宗等人出征討伐。
因李賢的推薦,起用王茲任原職,與兵部侍郎白圭參預軍務。
第二年正月,王茲與馮宗在紅崖子川擊退孛來。
白圭等人返回,王弦仍留下鎮(zhèn)守。
到冬天,纔被召回。
第二年春天,又命令管理淮安、揚州的漕運。
淮安人民聽說王弦再次到來,歡呼著迎接拜見的人,幾百里絡繹不絕。
憲宗即位后,給事中蕭斌、御史呂洪等人,一起推薦王弦及宣府巡撫李秉可以重用。
皇帝下發(fā)朝廷商議,尚書王翱、大學士李賢請求聽從他們的建議。
皇帝說:“古代的君主通過解夢和占卜求取賢人,現(xiàn)在反倒不能聽從輿論所贊同的人嗎?”隨即召王弦焉兵部尚書,李秉為左都御史。
命令下達,朝野相互慶賀。
當時將在兩廣用兵,王弦推舉韓雍為總督。
韓雍剛犯罪,眾人責難這件事。
王茲說:“天子正在舍棄缺點錄用人才,韓雍有罪不能任用,我王弦不是因罪而被廢棄的嗎?”最終任用了韓雍。
王茲分條陳述進剃的事宜,并說將帥征討,不得上奏攜帶私人,虛妄地冒領戰(zhàn)功。
又請求恢復京營原來的員額,禁止有勢力的人家和豪強將領擅自役使禁軍。
于是命令王茲和給事中、御史六人檢查十:二軍營的軍士。
王茲認為選擇士兵不如選擇將領,共上奏罷免軍營官員八十多人,而謹慎地選拔有才能的武生補充這些職位。
兵部清理武官的貼黃簿缺少官員,王茲與眾大臣推舉修撰岳正、都給事中張寧,被李賢阻止,竟將雨人調出京城,并取消聯(lián)合推舉的辦法。
土弦憤慨地說:“我還能呆在這里嗎?”立即以生病為由辭職。
皇帝正傾向重用王站,用褒美嘉獎的詔書安慰挽留他,每天派遣太醫(yī)去探視他的病情(:)王弦請求日益迫切。
九月,皇帝命令他辭職離去。
王茲任尚書一年,請病假的時間有四個月,人們以沒有完全發(fā)揮他的才能而惋惜。
離職后,朝廷內外推薦的奏章有百十封上奏,都被擱置。
當初,王茲稱他的屋子為“慧庵”。
回家以后,改稱“休庵”。
閉門謝客,鄉(xiāng)人很少能見到他。
當時李秉也罷官回鄉(xiāng),每天出入鄉(xiāng)里,與老朋友談笑游樂宴飲。
王茲聽說后說:“大臣怎么能不養(yǎng)尊自愛?!崩畋犝f后,也笑著說:“所謂大臣,難道是以與鄉(xiāng)人不同、崇尚矯情偏激為賢能嗎?!碑敃r兩人都受到稱贊。
王茲在家住了二十年,弘治元年十二月去世,時年七十五歲。
正德年問,追贈太子少保,謐號莊毅。
淮安人建祠堂祭祀他。
李秉,字執(zhí)中,曹縣人。
小時候成為孤兒,努力學習,考中止統(tǒng)元年進士,授予延平推官。
沙縣的豪強誣陷良民是盜賊而奸淫他的妻子,李秉逮捕懲處了豪強。
豪強誣告李秉,李秉被定罪投入監(jiān)獄。
副使侯軏為他伸冤,按法律論處豪強,李秉由此而揚名。
召入都察院掌理刑法,將要授予御史,都御史王文推薦他任本院經歷,不久,改任戶部主事。
宣府的屯田被豪強侵占,李秉前去視察,將田歸還給老百姓,而請求取消官吏的非法勒索,邊塞的人都依靠他。
兩淮髓稅作弊被發(fā)覺,逮捕數百人。
李秉前往核實,搜到偽造的印章,被逮摘的人得以清白。
量帝即位,李秉進升為郎中。
景泰二年命令他協(xié)助侍郎劉理到宣府管理軍餉,揭發(fā)了劉鏈侵占勒索的罪狀。
于是提拔李秉為右愈都御史代替劉跶,兼參預協(xié)助軍務。
宣府軍民多次遭寇賊侵犯,耕牛農具全被搶走。
朝廷派官員買一萬五千頭牛送給屯卒,每人給錢購買谷種。
劉鏈全部給予京軍中出守的人,一點也不給屯卒,另外還停發(fā)他們的月餉,而征收屯糧十分急迫。
李秉全部推翻劉理的政策,寬厚地體恤屯卒。
軍中士卒除守城外,全部得以屯田耕作。
凡是使者往來及宦官鎮(zhèn)守需要供給攤派的,都上奏取消,用官府的錢來支付這些費用。
不久,上奏邊疆防備的六件事,說:“軍中將有妻子的人算作有家,月餉一石,沒有家的減少四成。
即使有父母兄弟而沒有妻子的人,一概以沒有家看待,不合道理。
應當全部增加供給。
“皇帝聽從廠他的建議。
當時宣府很多倉庫庫存很充裕,李秉又招徠商人交糧換鹽,添制軍裝,買耕牛送給軍士,軍士更加感激喜悅。
三年冬,命李秉兼管巡撫事務。
不久,又命令李秉統(tǒng)管軍務。
李秉為邊疆的謀略盡心盡力,不顧仇怨。
彈劾都指揮楊文、楊鑒,都督江福貪婪放縱,定了他們的罪。
彈劾鎮(zhèn)守獨石的宦官弓勝田獵時騷擾百姓,請求召回。
又彈劾總兵官紀廣等的罪行,紀廣毀謗李秉來解脫自己。
皇帝要將李秉召回,因為言官交相請求,于是命令御史練綱、給事中嚴誠前去調查,最終留下李秉。
當時邊民多流離遷移,李秉廣泛招徠,恢復生產的人奏請每月給予糧食。
掩埋土木堡、鷗兒嶺暴露的尸骸,請求在各個邊塞推行。
軍人家屬因被寇賊殘殺掠奪沒有依靠的人,官府將他們贍養(yǎng),或者出資遣返他們還鄉(xiāng)。
清理各種政事的弊端,分條陳述的奏章有百十份,大多被允許執(zhí)行。
偵探報告寇賊放牧逼近邊境,朝廷商議派遣楊俊會同宣府的軍隊出塞清剿。
李秉說:“塞外本來是各部落的牧場,不是侵犯邊境。
乘其不備沖殺而僥幸成功,不是臣想聽到的。”于是中止了此事。
各部落以所搶奪的男女為人質要求換米,朝廷商議成年人給一石,年幼的喊半。
各部落一概要求一石,鎮(zhèn)守的將軍不答應。
李秉說:“這是輕視人而垂視粟米?!卑此麄兊囊蠼o了。
李秉自己請求承擔擅自行事的罪遇,而皇帝認為他識大體。
玉順初年,撤銷他的巡撫官職,改為管理江南的糧食儲備。
當初,江南蘇州、松州賦稅定額不均勻。
陳泰任巡撫,命令老百姓的田地交五升的加倍征收,官府的田賦稅重的不增加附加稅,賦稅均勻而總額不少。
李秉到后,仍遵守他的辦法。
不久,因舉薦知府違反條例而定罪被逮捕,皇帝以李秉過錯輕微而寬恕了他。
復任后,請求游墅關的賦稅全部征收米以備荒。
又揭發(fā)宦官金保監(jiān)管淮安倉庫勒索的罪行。
御史李周等人被降職,李秉上奏援救。
皇帝發(fā)怒,將治他的罪。
碰巧朝廷商議恢復設置巡撫,大臣以李秉有才干而推薦他,于是命令他到大同任巡撫。
都指揮孫英先前因罪被貶職回到衛(wèi)所,總兵李文胡亂引用詔書,令他恢復職務。
李秉到后,立即貶斥他。
副將徐旺率領騎兵操練,李秉以徐旺不勝任,解除他的官職<,)不久,天城守備中官陳例長期生病,李秉請求以羅付代替他。
皇帝斥責李秉擅自行事,將他召回投入欽犯監(jiān)獄。
指揮門達一并以從前舉薦知府、援救御史以及貶斥孫英等事為李秉的罪行。
法司迎合皇帝的意圖,將李秉貶為平民。
過了三年,因內閣大臣的推薦,起用任原職,到南京都察院。
憲宗即位后,進升為右副都御史,又到宣府任巡撫。
幾個月后,召回拜為左都御史。
成化元年,掌管大計,罷黜貪婪殘暴的官吏,比原來加倍。
第二年秋天,受命整頓治理遼東到大同的邊防。
到后就彈劾鎮(zhèn)守中官李良、總兵武安侯鄭宏違法的罪行,將都指揮裴顯從獄中放出,推薦指揮崔勝、傅海等人,在鳳皇山打擊敵人。
皇帝聽到捷報,用璽書嘉獎慰勞。
孿秉于是前往巡察宣府、大同,更換將帥,申明軍令后返回。
不久,任命為總督,與武清伯趙輔分五路出塞,大捷。
皇帝以羊和酒犒勞他們,賜予麒麟服,加封太子少保。
三年冬天,吏部尚書王翱辭職,朝廷推選代替的人,皇帝特地提拔李秉擔任。
李秉堅決地澄清進入官場的道路。
監(jiān)生需要依次任職的有八干多人,李秉請求分別考核,罷黜平庸低劣的幾百人,于是怨恨誹謗聲四起。
左侍郎崔恭以為排位已久應當得到尚書職位,而被李秉得到,心里很不平。
右侍郎尹曼曾跟從李秉學習,李秉開始采用他的建議,不久就疏遠了他。
侍讀彭華依附權貴,多次為私事求李秉,李秉不聽。
大家都怨恨李秉。
御史戴用請求北京和南京官署的長官和各方面的輔佐官,應按正統(tǒng)年問的先例,集合朝廷大臣保舉;又吏部司屬與各部均進行升調,不能長久占據重要的位置,并且迅速高升。
言語冒犯了吏部,吏部與他對立。
皇帝命令北京南京網品以上的官吏,吏部開列缺額,由皇帝裁決。
而御史劉璧、昊遠、馮徽力爭請求仍歸吏部選舉。
皇帝很生氯,追問斥責進言的人。
正碰上外地官員進京拜見皇帝接受考察,李秉斥退的人很多,又多為大臣同鄉(xiāng)故舊,大家的怨恨匯集在一起。
而大理卿王槩也想除去李秉以代替他的職位,就和彭華謀劃,唆使同鄉(xiāng)給事中蕭彥莊彈劾李秉十二條罪狀,并說他暗中勾結資深御史依附自己以獨攬大權。
皇帝很生氣,下發(fā)朝廷商議。
崔恭、尹曼就說“我們兩人向他進諫他不聽”,刑部尚書陸瑜等人附會兩人的意思擬定奏章。
皇帝以李秉徇私改變法律,辜負了所擔任的使命,取消李秉太子少保,并讓他退休。
受牽連的鮑克寬、李沖調往外地任職,丘陵、張穆、陳民弼、孫遇、李齡、柳春都被罷官。
命令蕭彥莊指出李秉所勾結的御史,不能回答。
遇了很久,以劉璧等三人的名字上報,于是全部投入欽犯監(jiān)獄,調出京城。
丘陵等人實際是有名的好官吏,因讒言被罷黜,眾人議論不平。
丘陵尤其不服,接連呈遞奏章揭發(fā)蕭彥莊。
在朝廷訊問時,丘陵的言詞符合事實。
皇帝厭惡蕭彥莊誣諂欺騙,將他貶為大寧驛丞。
在李秉被彈劾之時,氣勢洶洶,將要逮捕李秉。
李秉對人說:“替我謝謝彭先生,定我的罪是皇上的命令。
只要不令我入獄,一旦入獄則我必定不會出來,恐怕傷了國家的體面?!庇谑巧鲜璩袚^錯,一點也不為自己辯解。
當時天下參如科舉考試的人正參加會試聚集京城,這些人激憤地罵道:“李公是天下正直的人,被奸邪之人誣諂。
如果給李公定罪,愿取消我們這些人的考試來替他贖罪?!钡交实圯p微責罰李秉,纔停止。
李秉臨行時,同僚下屬為他餞行送別,都感慨不已,有的人掉下眼淚。
李秉慷慨地對大家作揖,登車而去。
李秉離任后,崔恭于是成為尚書。
李秉心地真誠,為人正直,平安危難都保持同樣的節(jié)操,與王站一起負有重望。
在家居住二十年,朝廷內外上呈推薦的奏疏十多封,最終沒有起用。
弘治二年去世。
追贈太子太保。
后來賜予謐號襄敏。
兒子李聰、李明、李智,孫子李邦直,都鄉(xiāng)試中舉。
李聰任南宮知縣,因蕭彥莊彈劾被罷官返鄉(xiāng)。
李明任建寧府同知。
李智任南陽府知府。
李邦直任寧波府同知;蕭彥莊被貶后,代管大寧縣,因征收賦稅被盜賊殺害。
姚夔,字大章,桐廬人。
是孝子姚伯華的孫子。
正統(tǒng)七年中進士,鄉(xiāng)試、會試都是第一名。
第二年,授予吏科給事中,陳述關于時政的八件事。
又說:“預備倉本來是賑濟貧民的,而里甲擔心貧民不能償還,就隱藏不報。
致使借貸給富有人家,加倍償還。
收獲剛剛結束,馬上就困乏斷糧。
這樣貧民遇上兇年閘饑荒,豐年也閘饑荒。
請求詔令天下的有司,每年兩次開倉發(fā)糧,一定親自勘察,先給那些最貧困的人。”皇帝立即命令執(zhí)行。
量帝監(jiān)理國事,眾大臣商議勸他即位,沒有決定。
以此詢問眾言官,姚夔說:“朝廷任命大臣,正是為社稷考慮,為什么要議論紛紛?”眾議于是平息n也先逼近京城,請求急速征召宣府、遼東的軍隊入京保衛(wèi)。
景泰元年姚夔被越級提升為南京刑部右侍郎。
四年,改到禮部任職,奉命考察云南的官吏。
返回朝廷,留任禮部。
量帝身體不適,尚書胡淡在休假,姚夔強衍將他起用,偕同群臣上疏請求恢復太子。
未得許可。
第二天,姚夔想率領百官在宮前跪伏請求,而石亨等人已尊奉太上皇恢復皇位,將姚夔調出到南京禮部。
英宗素來了解姚夔,到聽說恢復儲君的議論時,用驛馬將他召回,進升為左侍郎。
天順二年,改到吏部任職。
某知府因貪污而敗落,賄賂石亨請求復職,姚夔執(zhí)意不許,纔罷休。
七年,代替石瑁任禮部尚書。
成化二年,皇帝聽從尚書李賓的建議,下令南畿及浙江、江西、福建的諸生,交納糧食救濟災荒可以入國子監(jiān)。
姚夔上奏廢止了這種做法。
四年,因災害怪異多次出現(xiàn),上疏請求“平均親愛六宮后妃,以擴大繼承的子嗣。
請求取消西山新建塔院,斥責遠離阿叱哩之類的人。
經常出席御前講經,裁決各種政務f,親近君子,速離小人,節(jié)約費用,愛惜名貴器物,衣食言行,全遵循祖宗已咸的法規(guī),以回報天意?!辈⒄f:“今日能遵守成化初年的政策就足夠了。”皇帝用褒美的圣旨回答他。
他請求的十件事,都立即答復許可。
慈懿太后駕崩,宮中傳旨商議不與先帝合葬,內閣大臣堅持不可以,下發(fā)朝廷商議。
姚夔說:“太后與先帝相伴二十多年,合葬柑祭禮儀都在那兒。
一有不慎,違背先帝的心愿,損壞母后的美德。
今后有根據禮儀提出改動的,對陛下的孝德將如何評說。”奏疏三次上呈,又率領群臣伏在文華門哭諫。
皇帝為此堅持請求周太后,最終得以按禮儀行事。
后來孝宗見到姚夔及彭時的奏疏,對劉健說:“先朝大臣就是如此忠厚焉國?!卞缧浅霈F(xiàn),言官接連彈劾姚夔,姚夔請求離開,皇帝不允許。
皇帝相信番僧,有封為法王、佛子的,服飾用具僭越等級,沒有限制。
奸人羨慕他們,競相成為他們的門徒。
姚夔盡力進諫,勢頭纔稍微減退。
五年,代替崔恭任吏部尚書。
雨雪失常,陳述時弊二十什事。
七年,加封太子少保。
彗星出現(xiàn),又偕同群臣陳述二十八件事,主要是以杜絕求請,禁止采辦,體恤士兵和工匠,減少勞役,安撫流民,節(jié)省多余費用為緊急事務。
皇帝大多采納。
第二年九月,南畿、浙江發(fā)大水。
姚夔請求命令朝廷大臣共同謀求安撫人民消除禍患的辦法。
每次遇到災害怪異,就請求室帝救濟撫恤,表現(xiàn)出憂慮的神情。
第二年去世,贈予少保,謐號文敏。
姚夔才能遠大,表里都開闊磊落。
朝廷商議沒確定的事,姚夔一句話立即決定。
他在吏部,留意人才,不避親戚故舊。
當初,王翱主持吏部,.專門壓制南方人,北方人很喜歡他。
到姚夔時,多幫助南方人,評定推薦的人都能稱職。
兒子姚璧,由進士升官至兵部郎中。
項忠彈劾汪直,姚璧參預他的謀劃。
汪直誣諂項忠,牽連姚璧被投入監(jiān)獄,貶為廣西思明同知,因生病辭職而返鄉(xiāng)。
姚夔的堂弟姚龍,與姚夔同時考取進士,授任刑部主事,升官至福建左布政使。
和他同年考中進士的右布政使劉讓與他不和睦。
劉讓粗暴,姚龍也缺乏高尚的節(jié)操。
成化初入朝覲見時,王翱將他們兩人罷免。
王復,字初陽,固安人。
正統(tǒng)七年中進士。
授予刑科給事中。
聲音洪亮,容貌壯美,善于陳述自己的想法上奏。
提升為通政參議。
也先侵犯京師,邀約大臣出去迎接上皇。
眾人不敢前去,王復請求出行。
于是升遷為右通政,代理禮部侍郎,與中書舍人趟榮偕同前往。
敵人露出刀刃夾道威脅他們,王復等人不為此而恐懼。
返回后仍擔任通政事務,再升遷焉通政使。
天順年問,歷任兵部左右侍郎。
成化元年,延綏總兵官房能上奏追襲河套部眾,皇帝降旨獎勵犒勞。
王復認為七百里奔赴作戰(zhàn)不恰當,并擔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爭端,請敕令告誡曉諭,皇帝認為他說得對。
進升為尚書。
錦衣千戶陳玨,本來是畫工。
到去世時,侄子陳錫請求繼承百戶。
王復說:“世襲雖然是先帝的命令,然而不是戰(zhàn)功,應不許可?!庇谑峭V埂?/p>
毛里孩侵擾邊境,皇帝命令王復出京巡視陜丙的邊疆守備。
從延綏到甘肅,觀察地勢,進言說:“延綏束起黃河岸邊,西至定邊營,與寧夏花罵池相接,縈繞二干多里。
險要關口全在內地,而境外并無屏障,只憑墩堡來防守。
軍隊反而駐扎在里面,老百姓卻居住在外面。
敵人一旦入境,官軍還沒有行動,老百姓已經被掠奪完了。
再加上西南抵達慶陽,相隔五百多里,烽火不能連接,寇賊到了,老百姓還不知道。
其北面瞭望敵情的堡壘,全都空曠遷遠,這些都不是防守邊疆的長遠之計。
請遷移府谷、響水等十九個堡壘,置于接近邊疆的重要之地。
而從安邊營至慶陽,從定邊營至環(huán)州,每二十里筑墩臺一個,共計三十四個。
隨著地勢修建壕溝和城墻,以求聲息相聞,易于防守抵御?!彼卫韺幭臅r,就說:“中路靈州以南,本來沒有瞭望臺和烽火臺。
東西兩路,堡壘相隔很逮,音信不通,致使敵人每次都能深入。
也請像延綏那樣建置墩臺,共計建墩臺五十八個?!彼卫砀拭C時,就說:“永昌、西寧、鎮(zhèn)番、莊浪都有險要之地可以防守。
惟獨涼州四面平曠,敵人最容易進入()又有方便的水草,就常年留下來。
從速處調遣援軍,士兵疲憊,銳氣挫折,怎能救急。
請在甘州五衛(wèi)之內,各分一個干盧所,設置涼州中衛(wèi),給予印章()這百所的士兵,則在五衛(wèi)內余留的壯丁中挑選補充。
一邊耕種一邊訓練,這樣戰(zhàn)斗防守都有資本,兵威自然振作起來?!庇终f:“洪武年間建立束勝衛(wèi),它的西路直達寧夏,都設置有烽火瞭望臺。
自永樂初年,北部的寇賊逃遠,于是將軍隊移至延綏,放棄黃河不守衛(wèi)。
如果確實能使兵強糧足,仍然遵守祖先的制度,據守黃河,這也是萬全之計。
現(xiàn)在河套還未安定,豈能倉促恢復,然而也應因時間有所變化。
延綏的將校比其它鎮(zhèn)少,不足以調遣,請增加設置參將兩人,統(tǒng)率軍隊九千人,使其駐扎在重要的地方,互相支持,實在是今日的緊急事情?!弊嗾鲁噬先ズ螅实鄱悸爮牧怂?。
王復在邊疆的連置,大多符合時宜。
到返回朝廷時,諫官說帶兵不是王復的長處。
特地命令白圭代替他,改派王復到工部。
王復嚴格遵守法令制度,聲名超過在兵部。
當時中官請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,王復提議放緩這件事。
給事中高斐也說災害頻繁,不宜役使萬人作無益的事情。
皇帝都不許可。
中官率領騰壤四衛(wèi)軍的,請求發(fā)給棉上衣和鞋褲。
王復堅持不許可,說:“朝廷制造這些東西,本來是給出征的士兵,使得即日出發(fā),不用煩勞去縫制。
京軍則每年供給冬衣的布和棉花,這是已成的制度,怎能改變。”大應法王割實巴去世,中官請求建寺造塔。
王復說:“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,沒有建造寺廟。
現(xiàn)在不應該創(chuàng)立這個制度?!庇谑侵皇敲罱ㄋ?,還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。
十四年,加官太子少保c)圭復喜歡古籍愛好學習,遵守廉潔約束的準則,與人相交沒有城府,當官識大體n在工部任職十二年,碰上災害變異,諫官說他衰老,王復請求退休。
皇帝不許。
遇了兩個月,汪直授意諫官又彈劾王復及鄒干、薛遠。
皇帝于是傳旨,命令他們一起辭官歸鄉(xiāng)。
很久以后,去世。
贈予太子太保,謐號莊簡。
林聰,字季聰,寧德人。
正統(tǒng)四年中進士。
授予吏科給事中。
景泰元年,進升為都給事中。
當時正多變故,林聰慷慨激昂地議論政事,沒有忌諱。
中官金英的家人犯了法,都御史陳鎰、王文治了他家人的罪,沒有治金英的罪。
林聰率領同事彈劾陳鎰、王文畏懼權勢縱容邪惡,并涉及到御史宋躁、謝琚,都被投入監(jiān)獄。
不久又恢復了職務。
林聰又彈劾宋琛、謝琚不能勝任糾正風教綱紀之職,兩人最終被調到京外。
中官單增管理京營受到寵信,朝廷官員稍有冒犯他的就遭到侮辱。
家中的仆人白天殺人,搶奪民產,侵占商稅。
林聰揭發(fā)了他的罪惡,將其投入欽犯監(jiān)獄,后獲得寬恕。
單增從此不敢放肆。
三年春天,上疏說:“臣的職責在于糾察刑罰官司c)妖僧趙才興的上百口逮親,按法律不應當治罪,而逮捕帶至京城。
叛賊王英,兄長不知情,家人按法律不應當逮捕,而全部發(fā)配到流放之地。
雖然最終被赦免,然而他們開始受到的傷害已不堪忍受。
湖廣巡撫蔡錫因彈勃副使邢端,被邢端揭發(fā)短處,在監(jiān)獄關押多年,而邢端仍擔任原職。
侍郎劉理管理糧餉侵占隱瞞,不應無罪,比較沈固、周忱侵吞數以萬計的錢財,誰輕誰重?劉疆被投入監(jiān)獄,追收贓款,而對沈固、周忱沒有問罪。
犯人徐南與兒子中書舍人徐頤,都因是王振的同黨應當斬首,卻判定徐南斬首,徐頤只被除名。
這些都是刑罰失平的例子。”皇帝認為他說得對。
邢端被投入監(jiān)獄,劉跶得到釋放,徐南也減去死刑,被除名。
柬宮改建,林聰有不同的看法,升遷為春坊司直郎。
四年春,學士商轄說林聰敢于直言,不宜安置在閑散之地,于是恢復為吏科都給事中。
進言說不服滿喪期不是好制度,請求永遠取消這個命令。
皇帝接納了他的建議。
當初,正統(tǒng)年間,福建銀場賦稅定額沉重,老百姓不能忍受。
林聰擔心發(fā)生變故,請求減輕賦稅。
當時未能采用,不久果然大亂。
到這時又極力陳述它的害處,最終得到減免。
五年三月,因災害怪異和同僚陳述呈上八件事,雜引五行的各種書籍,累計數千字。
大體上是以杜絕玩樂嗜好,謹慎嗜好欲望為崇尚美德的根本,而管理好人事,在于進升賢臣貶退奸臣。
武清侯石亨、指揮鄭倫享受鱟厚俸祿,而多次上奏要求得到田地,百戶唐興多達一千二百多頃,應作一些限制。
其余的如取消設置齋壇,淘汰僧人和道士,慎用刑獄,禁止私自役使士兵,減少輪流服役的工匠,都很切中時弊。
皇帝大多采納。
在此之前,吏部尚書何文淵因林聰的話被投入監(jiān)獄,辭職而去。
到此時,吏部任命副使羅篪為按察使,參政李轄、余事陳永為布政使。
林聰上疏爭辯此事,并說山西布政使王瑛年老,應當罷免。
羅篪等于是復任原來的官職,王瑛辭職。
御史白仲賢因長時間任職,提拔為廣東按察使。
林聰說白仲賢追求名利,不應當超越提拔,于是改任為鎮(zhèn)江知府。
兵部主事昊誠通過拉攏關系得以在吏部任職,林聰彈劾他,于是改任到工部。
眾官吏畏懼林聰的風紀法度,林聰所說的,沒有人敢不執(zhí)行,吏部尤其是這樣。
內閣及御史們也都認為林聰好彈劾建議,不和他發(fā)善。
這年冬天,林聰的外甥陳和任教官,想調到家鄉(xiāng)附近以便于贍養(yǎng)父母,林聰為此到吏部替他說話。
御史黃溥等人于是彈劾林聰挾制吏部;并且他先前彈劾白仲賢是為了偏私他的同鄉(xiāng)參政方員,想剝奪白仲賢的官職給他;林聰與昊誠有積怨,就彈劾昊誠;福建參政許仕達囑托林聰以求升遷,林聰推舉許仕達可以任巡撫。
黃溥一并彈劾尚書王直迎合林聰。
奏章下達朝廷審訊,判定犯專斷選拔官吏的法規(guī)罪,以斬首論處。
高谷、胡淡盡力相救。
皇帝自己也了解林聰,祇貶為國子學正。
英宗復辟后,越級拜授為左愈都御史,出京去山東救濟災民,救活饑民一百四十五萬人。
返回后升為右副都御史,到江、淮捕捉鹽盜。
根據不拘陳規(guī)的授權,擒獲斬殺盜寇首領數人,其余全部解散,而上奏登記指揮中受賄的人。
母喪期間被起用復職,兩次辭官,不許可。
玉順四年,曹欽造反。
將士濫殺無辜,甚至割掉乞丐的頭來報功,街上的人不敢出門。
林聰暫管院事,急忙命令擒獲叛賊的人一定要送活口,濫殺無辜因此而停止。
錦衣官校厭惡曹欽殺死指揮逯杲,全部捕獲曹欽的親戚和朋友。
千戶龔遂榮及外舅賀三也在拘禁中。
人們知道他們是冤枉的,沒有誰敢直言,林聰為他們辯解把他們放出來。
其它昭雪的人很多。
七年冬天,因刑部囚犯自縊,眾給事中彈劾法度廢棄懈怠,林聰與都御史李賓都被投入監(jiān)獄。
不久被釋放。
感化二年,淮河南、北發(fā)生饑荒,林聰出京去巡視。
上奏借貸漕糧及江南余糧來救濟,老百姓像山東老百姓那樣感激他。
第二年,偕同戶部尚書馬昂清理京軍,進升為右都御史。
七年,代替王越到大同任巡撫。
一年多后,遇上疾病辭官。
再過一年,以原任官職起用掌管南院。
以前掌管院事的人對御史進諫多不高興,惟獨林聰獎勵進諫。
有人責怪林聰,林聰說:“自己既然不進諫,又禁止他人進諫,可以嗎?”十三年秋,被召拜為刑部尚書,不欠加官太子少保。
林聰因舊有的德望被召用,持大體,秉公論事,不嚴厲但肅敬,當時聲望更高。
十五年,偕同中官汪直、定西侯蔣琬調查遼東失敗的情況。
汪直庇護巡撫陳鐵,林聰未能抗爭,談及此事的人都覺得惋惜。
十八年,請求辭官未得許可,死在任上,時年六十八歲。
贈予少保,謐號莊敏。
林聰作諫官,嚴肅穩(wěn)重不可侵犯。
實際上溫順恭謹待人謙和,沒有什么高傲的言行。
因此不賢的人畏懼他,而賢者多樂于接近他。
景泰時,士大夫激昂論事,朝廷中有許多直率之臣,大多是林墮與墓盛為他們倡導的。
葉盛,字與中,昆山人。
正統(tǒng)十年中進士。
授予兵科給事中。
軍隊覆滅在土木,眾將大多逃回,葉盛率領同僚請求首先定皇帝侍從違法的罪行,并且挑選將領訓練士兵,為復仇作準備。
邸王即位,按慣例有賞賜,葉盛以皇上蒙難而推辭。
皇帝不允許。
坐先逼近都城,葉盛請求取消內府軍匠的差役而作為征發(fā)操練的后備。
又請求命令官吏儲備糧草飼料供給戰(zhàn)士,派遣零散歸來的士卒到天津取武器,以擴大外援。
三天時間,奏章上呈七八次,大多切中要害。
寇賊撤退后,進升為都給事中。
葉盛說:“鼓勵懲罰的規(guī)律,在于分清賞罰。
像孫鏜這樣敢于作戰(zhàn),謝澤、韓青這樣死于國事的,應當賞賜。
其它守御不嚴,奔赴危難不盡力的,都應該懲罰?!贝蟪缄愌壬套h召回鎮(zhèn)守居庸的都御史羅通,并留下宣府都督楊洪掌管京營。
葉盛說:“當今的事,邊關最為緊急。
過去獨石、馬營不放棄,圣駕怎么會身陷土木?紫劑、白羊不被攻破,寇賊怎么會逼近都城?現(xiàn)在紫劑、倒馬各個關隘,寇賊敗退將近一個月,還未設置防守。
宣府是和大同呼應支持的地方,居庸貼近京師,守御這些地方尤其不能用一般的人。
楊洪等既然留下來了,一定要尋求像楊洪一樣的人去代替,然后可以托付重任而成就大功。”皇帝認為他說得對。
不久,命令他出京去安撫招集隙州的流民。
量泰元年回朝,說:“流民雜有五方之人,情況不盡相同。
雖有幸成為編入戶籍的平民,然而斗爭仇殺時時發(fā)生,應派專職官員安撫。”又說:“京城附近旱災和蝗災相連,請加以寬免和體恤?!被实鄞蠖嗖杉{。
守衛(wèi)京城的武臣及其子弟大多驕縱懶惰不學習軍事。
葉盛請求選拔精壯士兵,預備操練守衛(wèi)京城。
皇親國戚所設置的集市,每月征稅。
葉盛以國家費用不足,請借用這些稅幫助補充軍餉。
皇帝都聽從了他。
第二年,上呈消災防患的八件事。
皇帝因為戰(zhàn)爭稍有停息,多進行宴飲游樂。
葉盛請求恢復午朝的舊例,皇帝立即批覆許可。
當時,皇帝胸懷寬廣地接納諫議,凡是六科聯(lián)合署名的建議請求,大多是葉盛與林聰為首。
朝廷大臣商議政事,葉盛每次先發(fā)言,反復辯論詰難。
參與商議的大臣有的不高興地說,“他難道是少保嗎”,因此叫他“葉少?!?。
然而輿論都推崇葉盛的才華。
墓盛被提升為右參政,管理宣府的糧餉。
不久因李秉的推薦,協(xié)助輔佐都督愈事孫安管理軍務。
當初,孫安曾統(tǒng)領獨石、馬營、龍門衛(wèi)、龍門所四城的防備御守。
英宗被擄到北方后,孫安以這四城遠在塞外,勢力孤單,上奏放棄四城向內地遷徙。
到此時朝廷商議命令孫安恢復衛(wèi)所。
葉盛參與開荒除草,修葺廬舍,整理作戰(zhàn)用具,招徠流民,為行旅之人設置溫暖的床鋪,請求發(fā)放庫銀買牛一千頭給予駐扎的士兵,建立地方學校,設置公墓,治療疾病,扶助受傷的人。
兩年間,四城及赤城、鵬鸚各城堡都依次完成,孫安由此進升為副總兵。
而守備中官弓勝陷害孫安,上奏孫安生病應替換。
皇帝以此詢問葉盛,葉盛說:“孫安被弓勝所控制,因此生病。
現(xiàn)在案將領中沒有能超過孫安的?!庇谑菍O安留任,并派遣御醫(yī)去探病。
不久,又彈劾弓勝,最終將他調到其它鎮(zhèn)去。
英宗復位,葉盛碰上父親去世,去奔喪。
天順二年,召回任右愈都御史,在兩廣任巡撫。
請求服滿喪期三年,不許可。
攏水瑤鳳弟吉肆意掠奪,葉盛督促眾將活捉了他。
當時兩廣盜賊四起,所到之處攻破城池殺死將領。
眾將膽怯不敢迎戰(zhàn),殺死平民冒充功績,老百姓相繼投奔盜賊。
葉盛以蠻夷出役不定,請求從今日起攻打搶劫城池的事纔上報,其余的只按類別綜合上奏。
奏疏送達兵部,被駁回不予執(zhí)行。
葉盛與總兵官顏彪攻破盜賊的寨子七百多座。
顏彪多濫殺無辜,指責的人就歸咎于葉盛。
六年,命令吳楨到廣西任巡撫,而葉盛專任廣東巡撫。
憲宗即位后,葉盛商議政事進京,給事中張寧等人想推薦他進入內閣。
因御史呂洪的話于是停止,而派韓雍代替到廣東做巡撫。
當初,編修丘浚與葉盛不和。
大學士李賢聽取丘浚的話,在這時起草給韓雍的敕令中說:“不要像葉盛一樣屠殺投降的人?!比~盛沒有進行辯解。
不久升任為左愈都御史,代替李秉到宣府任巡撫。
請求酌量減少鹽米的價格,以鼓勵商人使邊境富裕。
又提出官牛官田的方法,開墾田地四千多頃。
用屯墾的結余購買戰(zhàn)馬一千八百匹,修建城堡七百多座,邊塞更加安寧。
盛化三年秋,葉盛進京任禮部右侍郎,偕同給事毛弘到南京辦事。
回京后改到吏部。
出京去真定、保定救濟饑荒,請求清理豪強大戶的田地,分別飼養(yǎng)民間的種馬,在涿州、天津設置糧倉,積蓄糧食以備荒年,這些都切中時弊。
滿都魯各部長期駐扎在河套,兵部尚書白圭商議以十萬大軍大舉驅逐他們,沿黃河筑城抵達束勝,遷移老百姓耕種防守。
皇帝覺得他的建議很宏偉。
八年春,下令葉盛去會見總督王越,巡撫馬文升、余子俊、徐廷璋詳細商議。
當初,葉盛作為諫官,喜歡談論軍事,多有論述建議。
往來三邊后,了解到當時沒有良將,邊備長久空虛,轉運耗費人力物力,搜索河套恢復束勝不能輕易提出。
于是會同眾臣上疏,認為防守是長久之計()“如果一定要決戰(zhàn),也應實行堅壁清野,等到敵人疲憊地撤退時襲擊他們,使他們受到重創(chuàng),有望遏止再次來犯。
又或者乘敵人侵入掠奪時,派遣精兵前去搗毀他們的老巢,使敵人返回,然后內外夾擊,肯定會大功告成。
然而必須防守堅固,然后纔可以談戰(zhàn)。”皇帝覺得他說得很好,而白圭主張收復河套。
軍隊出擊,最終沒有戰(zhàn)功r/人們因此佩服葉盛的先見之明。
八年,轉為左侍郎。
十年去世,時年互十五歲。
謐號文莊。
葉盛操行潔美,學識淵博,崇尚名譽和禮法,少有嗜好,家居出入常常徒步。
生平仰慕范仲淹,堂屋和臥室都有他的畫像。
志向在于以民為主,不為自己謀劃,有古代大臣的風范。
贊曰:天順、成化年問,六部稱得上是最得人才的地方。
王翱等正直方剛,都是所謂德高望重的老人。
縱觀王翱與李秉、年富的擔任封疆大吏,王茲的打擊奸黨、救活饑民,王復的運籌邊疆防備,姚夔的掌管祭祀,林聰、葉盛的廣開言路,所表現(xiàn)的,都各自卓越超人。
他們的名聲功績卓著,系著朝野的重望,是有原因的啊。